首页 历史故事 赵充国的屯田战略,其实不过是他的谋略之一

赵充国的屯田战略,其实不过是他的谋略之一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学者不以时刻考之,每语屯田,必为称首,可笑。此时,他向宣帝建议,可将大军遣回,留一万步兵在湟水以东施行屯田。所谓对宣帝多次上书,陈述屯田可以补给军粮这些理由不过是故弄玄虚,掩人耳目。这正是赵充国屯田战略的震慑作用。因此,张燧才认为,赵安国虽然有屯田之名却无屯田之实,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屯田。而后人提到屯田往往先说赵充国,这就很可笑了。

9.真假屯田

原文

赵充国屯田事,乃兵家计策。www.guayunfan.com不唯宣帝与汉庭诸公、先零、罕、开为所惑,班尉亦不识其几。汉用兵皆调发诸部国,千里行师,遇虏辄北。今罕、开等羌亦乌合,充国知其不能久,故欲以计挫之。但云“兵难逾度,愿至金城,图上方略”,又曰“明主可为忠言,兵当以全取胜。及到彼,但欲为留屯计”。凡与汉廷往复论难者,不过粮草多寡耳,机初不露也。羌人见其设施出于所料之外,实不可久留,故输款而退,赵亦奏凯而还。在边不过自冬徂夏,元不曾收得一粒谷,想亦不曾下种。不然,五月谷将穗,那肯留以遗羌耶?学者不以时刻考之,每语屯田,必为称首,可笑。

——《赵充国屯田是计》

赵充国是汉宣帝时资格最老的将领之一,在武帝朝,他曾多次参与对匈奴的战役,有勇有谋。到汉昭帝时期,他多次以都尉身份随同进击匈奴,累功至将军。后与大将军霍光一起谋立宣帝刘询,以功封为营平侯。十几年后,陇西羌人谋反,宣帝派人向他征询征伐大将的人选,赵充国以七十六岁高龄主动请缨,回答说,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他本身就是陇西人,又有几十年对外族作战的经验,的确没有出其右者。

宣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赵充国主张对叛乱的羌人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坚决打击反抗最为激烈的先零羌,而对态度较为温和的罕、开各部,则主要采取安抚政策。在此战略下,他打败先零羌人,招抚罕、开各部,把叛军的势力控制在湟水以西。此时,他向宣帝建议,可将大军遣回,留一万步兵在湟水以东施行屯田。此举有三大便利:首先,可以震慑敌人;其次,可以节省国家开支,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储备粮草;再次,留一万人在此,可以有效支援边防,增强边防力量。

不过,他的留屯主张受到了大部分大臣的反对。为此,他多次上疏,陈述自己的理由。第一次上疏,赞成的大臣还不到十分之三;第二次有一半;第三次就达到了十分之八。大臣们都说,我等不了解情况,还是赵将军分析得有道理。宣帝也终于同意了他的建议。

果然,羌人见汉军在此长留大军,多有脱离叛军前来投降的。过了不久,赵充国上奏宣帝,说羌人本来有五万多人马,目前已被斩首七千多人,投降三万一千多人,淹死在湟水或者饿死的也有六千多人,所以现在逃跑的也不过四千人。况且罕羌部落的首领保证,把先零羌叛军首领的脑袋交给汉军。因此,请求班师回朝。宣帝准奏,果然,没过多久,先零羌首领杨玉被部下所杀,剩余的四千多先零羌向汉朝投降。

可见,在赵充国看来,打仗更得讲究智谋。这也是他以七十六岁高龄而勇于带兵出征的原因。张燧就认为,赵充国的屯田其实不过是他的谋略之一。所谓对宣帝多次上书,陈述屯田可以补给军粮这些理由不过是故弄玄虚,掩人耳目。事实上,他留下的一万步兵不过是从冬天待到第二年的五月份,这么短的时间里别说没有下种,即使下种了也没有什么收获。因此,储备粮草是假,震慑羌人是真。强大的汉军作出一副长期留在这儿的打算,必然会引发羌人内部的矛盾,这更加有利于赵充国采取的各个击破政策。果然,汉军留屯后不久,强弩将军许延寿和破羌将军辛武贤、中郎将军赵印会师进剿羌人。结果许延寿收降羌人四千多,辛武贤斩杀两千多,赵印斩杀、收降一共两千多,而赵充国虽然兵不出营却收降五千多人。这正是赵充国屯田战略的震慑作用。

因此,张燧才认为,赵安国虽然有屯田之名却无屯田之实,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屯田。而后人提到屯田往往先说赵充国,这就很可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