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关天培――禁烟抗英,血战虎门_中国历史人物

关天培――禁烟抗英,血战虎门_中国历史人物

时间:2022-08-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天培——禁烟抗英,血战虎门_中国历史人物公元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此拉开大幕。后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花甲之年,率部抗击英国侵略军,扼守虎门,捐躯报国,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壮美篇章。关天培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先驱。关天培指望不了总督大人,又气又恨,自率官兵,誓与虎门要塞共存亡。

关天培——禁烟抗英,血战虎门_中国历史人物

公元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此拉开大幕。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禁烟、虎门销烟获得成功,除他自身的胆识和决心外,还得益于两位重要人物的鼎力相助与支持:一是两广总督邓廷桢,一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后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花甲之年,率部抗击英国侵略军,扼守虎门,捐躯报国,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壮美篇章。

关天培(公元1781~1841年)字仲英,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据台湾学者考证,他是三国蜀汉关羽的第五十六世孙。父亲关自明出身行武,壮年去世;母亲吴氏慈祥善良,深明大义。关天培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仅读过几年私塾,然后辍学,随父习武,练得一手好武艺。成人后独自外出闯荡世界,自谋生计。清仁宗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他二十三岁,考取武庠生,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因为作战英勇,广有人缘,历任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等职。为了弥补少年时的缺失,他在军队中抓紧学习文化知识,曾说:“吾不能习辞赋,封章启事,有用于时,此吾之学文也。”为了“用于时”而“学文”,使他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凡重要公文,必亲自起草,斟字酌句,直到满意为止。他崇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特别赞赏岳飞的两句话:“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南宋初抗金女英雄梁红玉也是山阳人,他每每以自己是梁红玉的乡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宣宗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关天培因督押海运漕粮有功,受到朝廷嘉奖,升任太湖营水师副将,次年升任江南苏松总兵。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署江南提督,次年改任广东水师提督。广东水师管辖的水域广大,海岸线漫长,守卫着祖国南方的半壁山河;而水师提督相当于海军司令,使命和责任异常重大。关天培深深意识到这一点,遂让妻子、儿女陪同年迈的母亲回老家居住,自己要把全部身心花费在军务上,亲人分别。吴氏对儿子说:“远赴新任,移孝作忠,别以我和家人为念,分心走神。”关天培含泪答应,说:“孩儿谨记母亲教诲。”

关天培只带三名家丁赴任。到任后,“公务无分巨细,事事尽心”。他到实地勘察地形,“亲历重洋,遍观厄塞”,认为虎门一带最为险要,外通大海,内延珠江,便精心规划设计,通过改建、扩建,建造了虎门要塞。虎门要塞由多座炮台组成,设三重门户: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靖远、横档三炮台为第二重门户,改建南山炮台,增设月台,称威远炮台;狮子洋口的大虎门炮台为第三重门户。三重门户构成三条防线,并在第二、三条防线之间的珠江上,暗置铁链、木桩等障碍,以防敌人舰船闯入内河。同时,亲自监督铸造六千斤火炮四十门,分置于各炮台;加强水师训练,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英国人马他伦假称“稽察商务”,致信关天培,请允许英国舰船进入珠江,关天培冷笑,断然拒绝。不久,他把建造虎门要塞的经验和有关资料,编成《筹海初集》一书,并附图、表。关天培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先驱。(www.guayunfan.com)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禁烟、销烟。广东水师服从林则徐的节制,参加查封烟行烟馆,缉拿走私烟贩,收缴和销毁鸦片等事项,关天培和林则徐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战斗中,结下了肝胆相照的深厚情谊。《清史稿》本传载:“则徐倚天培如左右手。”短短数字,足见林则徐对关天培多么信任和倚重!这年七月,英国海军封锁珠江出海口,挑起九龙(今香港九龙)炮战和穿鼻洋(今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深圳之间的海面)海战,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哨战打响。关天培义愤填膺,亲率战船,“身立桅前,拔刀督阵,退者立斩。有击中敌船一炮者,立予重赏。”英军舰船中炮,士兵纷纷落海,仓皇逃遁。

十月,英军出动大舰从正面发动进攻,用小船运载士兵从侧面乘潮登岸。关天培冷静应对,派遣将士,全歼登岸的英军,并用火炮轰击英军大舰,英军大舰慌忙掉头而逃。关天培担心英军还会登岸,遂命参将陈连升、赖恩爵、张斌,游击伍通标、德连率五路官兵,守卫江畔山梁。一天夜间,英军果然前来偷袭,企图登岸。五路官兵以逸待劳,火炮齐发,“敌舟自撞,灯火皆灭。侵晓晾望,逃者过半,仅存十余舟远泊。”第二天,英军又出动两艘大舰和十多艘小船,发动进攻。五路官兵同心协力,火炮击毁领头的大舰。英军其他舰船,匆匆“散泊外洋”。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哨战,关天培领导的广东水师打得非常漂亮。战后,关天培受到清朝廷嘉奖,道光帝的上谕写道:“此次攻击夷船,提督关天培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赏福灵阿巴图鲁名号①,交部从优议叙,以示奖励。”年底,林则徐实授两广总督。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春天,英国侵略军狗急跳墙,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海军无法突破固若金汤的虎门要塞,改由海路北上,夏天连陷厦门、宁波、上海等地。这样一来,清朝廷慌了手脚,投降派大肆鼓噪,于九月将林则徐革职,改由琦善任两广总督。琦善走马上任,居然下令,遣散兵勇,尽撤海防,将关天培苦心经营的三条防线及珠江上的障碍,一一拆除,水师官兵只留下三分之一,守护炮台。他还说:“即便人家入侵,也不得还击,以免惊动夷人。”关天培痛心疾首,陈说利害,反对琦善的做法。琦善声称这是皇上的旨意,谁敢违抗?关天培无可奈何,只能摇头叹气。

这年十二月十五日(公元1841年1月7日),英国海军突然攻袭并占领了大角、沙角炮台。副将陈连升及众官兵壮烈牺牲。第一条防线不存,第二条防线成了前沿,虎门形势危急。关天培和总兵李廷钰手下,可供作战用的官兵不足千人,分守靖远、威远等炮台。关天培请求琦善派遣步兵增援,琦善敷衍搪塞,仅派二百人前往,而且把大角、沙角炮台丢失的责任推给关天培,要他“戴罪立功”。关天培指望不了总督大人,又气又恨,自率官兵,誓与虎门要塞共存亡。他料定即将到来的一战凶多吉少,遂从头上剪下一绺头发,连同一颗脱落的牙齿和两件旧衣服,装在一个木匣里,寄回家中,告诉母亲和妻子,作为诀别,以示以死报国的决心。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六日(公元1841年2月26日),英军派出多艘舰船,大举进攻靖远、威远炮台。关天培坐镇靖远炮台,指挥战斗。英军依仗船坚炮利,猛烈开火,一发发炮弹落在炮台附近爆炸,发出声声巨响,升起股股浓烟。炮台上发炮还击,炮弹大多落在珠江里,江面上腾起一道道水柱。关天培将私人财物全部分给官兵,大声说:“兄弟们,打!人在炮台在,不得离开炮台半步!”众官兵齐声呐喊说:“是!人在炮台在,不得离开炮台半步!”英军见状,恰也害怕,舰船在江上进进退退,从上午到下午,不敢靠岸。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双方激战之时,突然乌云密布,风雨大作。炮台上的很多火炮淋雨哑火,攻击能力大大降低。英军趁势攻占了横档炮台,强行登岸,手持洋枪,疯狂射击,恶狠狠地扑向清军阵地。关天培眼看敌人蜂拥而至,紧要关头,猛地想起随身携带的“广东水师提督”大印。大印是朝廷颁发的,代表国家,象征尊严,断不可落入洋鬼子之手。于是,他从怀中取出大印,扔给侍从孙长庆,命他迅速撤退,务要把大印完好地送交两广总督府。孙长庆犹豫,请求提督一起撤退,关天培拔出腰间的佩刀,指向孙长庆,厉声说:“快走,不然我就劈了你!我上不能报天恩,下不能养老母,死有余恨。你可归告我妻,但能孝亲,我目瞑矣!”

孙长庆眼含热泪,持印而去。酉时左右,英军包围上来。关天培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双眼冒火,高声喊道:“兄弟们,和敌人拼了!”他率先冲向敌阵。参将麦廷章②及众官兵紧随其后,兵器撞击,彼此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关天培年事已高,加之寡不敌众,身上数十处受伤,血流如注。忽然,英军又一颗子弹射中他的胸膛,他以手捂胸,咬牙闭目。英军见其“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一个个惊吓得目瞪口呆。麦廷章等四百多名官兵同时阵亡,无一生还。虎门要塞失陷。孙长庆返回找到关天培的遗体,只见“半体焦焉”,背负以出,置办灵柩,运回山阳安葬。

关天培坚守阵地,血战虎门,为国捐躯,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林则徐时在广州,听到关天培的死讯,悲痛欲绝,写下“我不如你”四个大字,表达了对战友的敬仰深情。他接着又为关天培和麦廷章写了一副挽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乡关面如生。”“双忠”,指关天培和麦廷章;“何人忽坏长城”,是谴责琦善一伙投降派自毁虎门要塞的罪恶行径;“闻异类亦钦伟节”,是说英军一位将领也很敬重关天培,称其是“最杰出的元帅”。

清朝廷谥关天培为“忠节”,御准“入祀昭忠祠,建立专祠”。关天培灵柩运至山阳,“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无数旁观者失声痛哭”。四十多年后,康有为游览虎门,作了《过虎门》诗:“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存?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万龙轰斗”,生动地再现了关天培及众官兵舍生忘死,炮击英国侵略军,捍卫国家主权的场景和气概。

人民不会忘记捐躯报国的英雄。现时,江苏淮安建有关忠节公祠,大殿供奉的关天培戎装塑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林则徐的挽联,由书法家书写在楠木板上,悬于殿内两侧。另有一副近人作的挽联:“大丈夫,保国家,率将士,战英军,宁死不屈,实乃为国家栋梁;真豪杰,卫民族,守炮台,驱洋寇,捐躯成仁,无愧于民族英雄。”广东虎门建有虎门海战博物馆,通过实物和图像陈列,热情讴歌了以关天培等为代表的中国军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与功勋。

注:①巴图鲁:满语,勇敢、勇猛,引申义为勇士、英雄,清朝作为一种名号,经常赐予建立军功的将士。根据将士的特点,“巴图鲁”前加“劲勇”、“勃勇”、“福灵阿”等词语。②麦廷章,广东江门(今广东鹤山)人。出身将门,十八岁从军,后入广东水师,历任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战斗到最后一刻,和关天培一起牺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