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回鹘的南下与西迁_唐宋民族史

回鹘的南下与西迁_唐宋民族史

时间:2022-07-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回鹘的南下与西迁_唐宋民族史一、没斯率领南下的回鹘余部没斯是可汗的兄弟。唐廷多次遣使,要求他们返回漠南,乌介可汗拒不奉诏。石雄紧追不舍,大破回鹘于杀胡山,乌介可汗受伤,与数百骑远遁。早在武则天时,突厥默啜可汗夺取铁勒故地,原游牧于漠北的回纥诸部因不堪突厥贵族的残酷压迫,被迫南渡大漠,徙居河西地区。这时,投奔河西的回鹘当与原先迁来的回纥人有关。

回鹘的南下与西迁_唐宋民族史

一、没斯率领南下的回鹘余部

没斯是可汗的兄弟。可汗被杀后,他与宰相赤心、仆固、特勤那颉啜各率部众南逃至天德军(今内蒙古五原县)塞下,边境居民担心回鹃寇掠,殊为惶恐。会昌元年(841年)九月,武宗采纳李德裕建议,诏右金吾卫大将军王会持节前往抚慰回鹘余众,运谷二万斛予以赈济。但回鹘残部仍旧杀掠边民,任意盗劫畜牧,唐遂召诸道兵合讨。没斯以赤心奸诈,难于驾驭为由,密约天德军戍将田牟,诱赤心斩于帐下,并杀仆固。那颉啜收赤心部众七千帐东奔振武、大同,利用室韦窥测幽州,但被节度使张仲武击破,将其众全部俘获,分给诸节度使属下,那颉啜只身逃遁,为回鹘首领乌介执杀。会昌二年(842年)四月,没斯率其特勤、宰相等二千二百余人往振武归附唐朝。武宗遣使前去安抚,诏拜没斯为右金吾卫大将军、怀化郡王,加赐牙旗、豹尾、刀枪等物,其部下各酋长均加官晋爵,给予冠带,并给米五千石、绢三千匹。六月,没斯入朝,唐以其所部编为归义军,由他担任归义军军使。没斯上书请求把家族安置在太原,自己则亲率昆弟为唐廷捍边。武宗嘉其忠义,诏令振武军节度使刘沔在云、朔二州修建房舍安置其家属。八月,诏赐没斯及其弟阿历支等皆姓李氏,赐名思忠、思贞、思义、思礼等。又任命没斯为河西党项都将,西南面招讨使。

二、乌介可汗南下及灭亡

回鹘汗国灭亡后的第二年,会昌元年(841年)二月,直属可汗牙帐的回鹘十三姓共立乌希特勤为乌介可汗,南保错子山(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三百里鹧鹈泉之北)。黠戛斯破回鹘时,俘获太和公主。黠戛斯自称是汉将李陵之后,与唐天子同姓,便派遣达干十人护送公主归唐。乌介可汗大怒,引兵追击达干,尽杀黠戛斯使者,以公主为人质,率众南渡大漠,进攻天德城(今内蒙古五原县),被振武节度使刘沔在云伽关打退。乌介遣其宰相颉干斯上表唐廷,请求借天德城让公主与可汗居住。有人主张趁势出击,消灭回鹘,而宰相李德裕在上书中说:“回鹘曩有功,今饥且乱,可汗无归不可击,宜遣使者赡安之。”[25]唐武宗欣然赞同,遣使抚慰回鹘,输粮二万斛,并赐乌介可汗敕书说,“宜率部众渐复旧疆,漂寓塞垣,殊非良计。”“欲借振武一城,前代未有此比。或欲别迁善地,求大国声援,亦须且于漠南驻止。”[26]并表示公主可以入唐朝见,待问明情况之后,如需接应,当不迟疑吝啬。为防备回鹘入寇,唐于会昌二年(842年)二月,命河东节度使苻澈修缮北临大漠,东望云、朔二帅,西扼振武的战略要塞“把头峰”旧戍,增兵镇守。按照宰相李德裕的建议,又修缮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与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市),以壮天德军声势。三月,回鹘再次奉请借振武城,并求粮草,武宗诏赐可汗书,谕以城不可借,余当接应处置。为安抚乌介,遣将作少监苗缜册命乌介可汗,尚未成行,乌介可汗多次侵犯边境,册封之事遂罢。(www.guayunfan.com)回鹘虽国破众散,乌介诸部尚有十万之众。驻牙帐于大同军(令山西大同)北之闾门山。多次劫掠唐朝边境,陕州、天德,振武、云朔等地,连遭俘戮。唐武宗诏诸道兵马至边境防捍,以河东节度使刘沔充任南面招控回鹘使,以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充任东面招控回鹘使。唐臣杨观出使回鹘返来,上书朝廷说,可汗请求给以粮食、牛羊,并将没斯执送回鹘。唐廷复诏称,粮食可以马价在振武籴三千石,牛是中原的畜力,禁人屠宰,羊,中原稀少,无法供给。因为可汗猜虐无亲,以致内乱外叛,没斯穷迫归降,岂可送还。会昌二年(842年)七月,乌介可汗屯兵“把头峰”北,往来天德、振武之间,剽掠百姓。唐廷多次遣使,要求他们返回漠南,乌介可汗拒不奉诏。唐还清了历年积欠的马价绢,乌介可汗仍不肯离去,并于八月率众越过把头峰南下,突入大同川,劫掠已归附唐朝的羌、浑诸部的牛马数万,转斗至云州城门。云州刺史闭城自守,吐谷浑、党项诸部皆挈家入山躲避。九月,武宗诏令陈、许、徐、汝、襄阳等处兵马往太原及振武、天德屯驻,准备第二年春季驱逐回鹘。与此同时,赐书乌介可汗,劝他速择良图,及早返回故地。会昌三年(843年)春正月,乌介可汗率众侵逼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率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絆、拓拔三千骑奔袭乌介牙帐,刘沔亲自率大军继后。石雄至振武,登城遥望,发现太和公主的毡车数十乘,于当夜引兵奇袭可汗牙帐,可汗惊慌失措,弃辎重逃亡。石雄紧追不舍,大破回鹘于杀胡山,乌介可汗受伤,与数百骑远遁。石雄迎太和公主归唐。乌介可汗部众溃散,大部到幽州降服,前后有三万余人,武宗把他们分散配隶诸道,乌介可汗收残部逃往依黑车子(室韦一部)。会昌六年(846年)七月,回鹘宰相逸隐啜杀死乌介,立其弟特勤遏念为可汗。遏念可汗无所作为,仰给于奚大酋长硕舍朗。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唐庐龙节度使张仲武大破奚诸部,回鹘残部无所取给,日有耗散,到大中二年(848年)春,所存名王贵臣已不足五百人,只得往依室韦。室韦使者入唐贺正旦,路经幽州,张仲武命他返回室韦执遏念等入唐。遏念得知后,连夜与妻葛禄、子特勤毒斯等九人西逃,不知所终。室韦将回鹘余众分为七个部分,由七姓分领。不久,黠戛斯遣其宰相阿波率诸胡兵七万来取回鹘,大破室韦,悉收回鹘余众返归漠北。南下的回鹘“犹有数帐,潜窜山林,钞盗诸胡”,[27]已没有太大的影响,不久即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三、迁居河西的回鹘

回鹘汗国灭亡后,大部分向西迁移,其中一支奔河西,受吐蕃统治。早在武则天时,突厥默啜可汗夺取铁勒故地,原游牧于漠北的回纥诸部因不堪突厥贵族的残酷压迫,被迫南渡大漠,徙居河西地区。这时,投奔河西的回鹘当与原先迁来的回纥人有关。

迁到河西走廊的回鹘将牙帐设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因此他们又被称为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当时,因河西、陇右地区全被吐蕃控制,故河西回鹘俱依附于吐蕃。后来,河西地方首领张义潮起兵驱逐吐蕃势力,以伊、沙、瓜、肃等十一州(今新疆哈密,甘肃敦煌、安西、酒泉一带)归附唐朝,河西回鹘也就归附于张义潮。咸通二年(872年),回鹘攻据甘州,自立可汗。乾符元年(874年),因回鹘屡求册封,唐僖宗任郗宗莒为册立使,前往西州,半路上听说回鹘为末所破,逃遁无踪,只好退回。第二年,回鹘返回合罗川(今额济纳河),遣使者同罗榆禄入贡,唐赠送绢一万匹。在唐的支持下,西州回鹘又强大起来,人口繁衍,成为河西地区的土著居民。

四、迁居西州的回鹘

另一支西迁的回鹘人,以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建立汗国,五代和北宋时称他们为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起初,回鹘驻牧于天山以北,这时西州、北庭尚为吐蕃控制,回鹘无法进入。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春,回鹘首领仆固俊击败吐蕃,斩论尚热,占有北庭、西州、轮台。此后,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才归回鹘所有。这时,西州回鹘以吐鲁番为中心,西接葱岭,东达甘、肃二州,北界天山,南临于阗。西州回鹘曾派遣达干米怀玉入唐朝献,可汗对唐称舅,自称为甥。由于唐末藩镇割据,中原动乱不宁,西州与唐朝的使传往还受到阻隔。

西州地区,早在两汉就因西域都护的建立不断地移民屯田,中原先进的封建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初即在此设置郡县,建立安西都护府,实行均田制。回鹘迁到这里,很快便接受了汉族的经济文化,从游牧转向农业和定居。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五、迁往葱岭以西的回鹘

回鹘汗国灭亡后,其宰相驭职及庞特勤十五部西奔葛逻禄。葛逻禄为西突厥的一部,原先驻牧于今宰桑湖东额尔齐斯河南岸,后稍南徙,自号“三姓叶护”。唐中宗显庆二年(657年)西突厥政权覆亡后,突骑施汗国继兴,统治了碎叶川东西原西突厥十姓可汗之地。景龙二年(708年),突骑施首领受唐封为十四姓可汗时,葛逻禄作为十四姓之一由娑葛统辖。突骑施汗国衰亡后,回鹘势力渐盛,葛逻禄被回鹘征服。唐肃宗至德后,葛逻禄逐渐发展强大,与回纥争雄,并摆脱其役属,徙居十姓故地,占有碎叶、怛逻斯诸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葛逻禄还利用吐蕃击败回鹘之机,夺取了浮图川(今新疆吉木萨尔)。回鹘汗国灭亡后,葛逻禄称雄于七河地区。回鹘迁至葱岭以西必然与葛逻禄发生冲突,几经争斗,回鹘取得胜利,在此拥立庞特勤为可汗,建立了汗国。大中十年(856年),唐宣宗遣使者往安西抚慰,使者行至灵武(今宁夏灵武),遇回鹘可汗派来的贡使,唐使者便未往西前进。大中十一年(857年),唐玄宗又派王端章前往西域册封庞特勤为禄登里罗汨没蜜施合俱禄毗伽怀远可汗。因道路为室韦的黑车子部所堵塞,王端章半途退回。但回鹘在其后的十余年间,一再至唐廷进献方物。咸通四年(863年),黠戛斯遣其臣合伊难支入唐请求征讨回纥,使其占据的安西都护府故地全部归唐所有。唐懿宗没有应允。咸通七年(866年),归义节度使张义潮上书奏称,北庭回纥仆固俊攻占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说明回鹘势力重新抬头。打败了吐蕃,掌握了唐朝通往天山南北两路的枢纽。

【注释】

[1]《旧唐书·回纥传》卷19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95页。

[2]《资治通鉴》卷180,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623页。

[3]《新唐书·回纥传》卷217,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12页。

[4]两《唐书》及《资治通鉴》俱作“骨咄禄毗伽阙可汗”误。今据突厥文《九姓回纥可汗碑》及《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阙毗伽可汗”改。

[5]《旧唐书·回纥传》卷19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99页。

[6]《资治通鉴》卷220,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034页。

[7]《旧唐书·回纥传》卷19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99页。

[8]同上。

[9]《资治通鉴》卷220作“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按:“阙”字衍。

[10]《白氏长庆集》卷4。

[11]《资治通鉴》卷223,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181页。

[12]《旧唐书·回纥传》卷19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06页。

[13]《资治通鉴》卷226,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282页。

[14]同上。

[15]《资治通鉴》卷226,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287页作“董突”。

[16]《资治通鉴》卷232,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515页。

[17]《旧唐书·回纥传》卷195,作“腾里逻羽录没密施合禄胡毗伽怀信可汗”。

[18]《旧唐书·回纥传》卷19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10页。

[19]刘美崧:《回纥更名回鹘考》,载《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

[20]《资治通鉴》卷225,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265页。

[21]《册府元龟》卷99《外臣部·互市》。

[22]《旧唐书·回纥传》卷19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95页。

[23]《魏书》卷103,《高车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07-2308页。

[24]参见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第四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89页。

[25]《新唐书·回鹘传》卷217,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31页。

[26]《资治通鉴》卷246,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957-7958页。

[27]《资治通鉴》卷248,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0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