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子婴除赵高_关于秦国的历史

子婴除赵高_关于秦国的历史

时间:2022-07-0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子婴除赵高_关于秦国的历史秦二世被赵高逼死之后,秦公子嬴子婴即位为秦王,有人称其为“秦三世”。子婴即位五天就设计除掉了赵高,试图挽救危在旦夕的秦王朝,然而大秦灭亡已成定局,最终子婴只好自缚请罪投降刘邦。但《史记·李斯传》中同时记载,子婴即位为秦王后,与宦官韩谈及儿子商量除掉赵高。最后一种说法认为子婴是始皇弟弟的儿子。至今,子婴的出身尚无定论。

子婴除赵高_关于秦国的历史

秦二世被赵高逼死之后,秦公子嬴子婴即位为秦王,有人称其为“秦三世”。子婴即位五天就设计除掉了赵高,试图挽救危在旦夕的秦王朝,然而大秦灭亡已成定局,最终子婴只好自缚请罪投降刘邦。子婴从即位到投降一共46天。

身世之谜

前207年,秦王朝最后一位王——子婴即位。子婴到底是谁?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未写明。历代以来,对子婴的出身形成了不同说法:最普遍的认识是“秦二世哥哥的儿子”;其次为“秦二世的哥哥”;还有人认为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另外有人认为子婴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兄弟的儿子”。

关于“二世兄子说”,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子婴是秦二世长兄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这种说法在现代诸多小说、影视戏剧中得以体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秦二世三年,赵高杀二世后,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但《史记·李斯传》中同时记载,子婴即位为秦王后,与宦官韩谈及儿子商量除掉赵高。如此看来,子婴的儿子那时候应该至少已经成年,才会与父亲商议谋杀赵高这种大事。按照秦代律法,男子17岁可以开始服役,那么,子婴之子应该至少17岁,照此推算,子婴至少应该在35岁以上。而秦始皇五十岁去世,长子扶苏大概30多岁,不太可能始皇有子婴这么大的孙子。所以,子婴为“二世兄子”这种说法,也受到很多人的怀疑。(www.guayunfan.com)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第二种说法是“二世兄说”,《史记》六国年表中曾记载“高立二世兄子婴”。但秦二世即位时对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兄弟进行了彻底诛杀,那么子婴如果是二世的哥哥,也很难幸免于难。所以这种说法也被人质疑。

还有人认为子婴是始皇的弟弟。《史记·李斯传》曾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这里,“始皇弟”与“子婴”被认为是同一个人。史书记载,始皇总共有兄弟四人,其中两位是同母异父的弟弟,为母亲和嫪毐所生,已经被乱棍打死,但还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叫成。《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王政八年,王弟长安君成率军击赵失败后投降了赵国。有人认为成就是子婴。

最后一种说法认为子婴是始皇弟弟的儿子。徐广对《李斯列传》做的《集解》中提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可以理解为“始皇弟弟的儿子婴”,也就是成的儿子。

这几种相互迥异的说法,一方面是由于史实记载有歧义,另一方面是因为后人对“子婴”一词的理解有分歧。“子婴”可以理解为“名为子婴”或者是“儿子名为婴”。至今,子婴的出身尚无定论。

劝阻胡亥

子婴在即位之前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劝阻胡亥杀蒙氏兄弟。秦二世即位时,蒙氏兄弟因为与扶苏有关联,双双被俘。本来秦二世想要释放蒙氏兄弟,继续启用他们,但赵高和李斯却因为个人恩怨,坚决反对释放蒙氏。赵高劝说二世:“臣听说先帝曾经早有意立陛下为太子,但是因为蒙毅反对,使得太子久不得立。依臣看,像蒙毅这种不忠之臣应该诛杀,以免日后生乱。”胡亥听了这番话,遂下定决心处死蒙氏兄弟。这时,子婴站了出来,劝阻二世杀蒙氏。

秦·云纹高足玉杯 1976年出土于陕西西安车张村阿房宫遗址。青色玉,杯身呈直口筒状,近底部急收,小平底。杯身纹饰分三层,上层饰有柿蒂、流云纹,中层勾连卷云纹,下层饰流云、如意纹。足上刻有丝束样花纹。

子婴说:“臣听说,昔日赵王迁诛杀良将李牧而起用颜聚为将,燕王喜私用荆轲之谋而背弃和秦之约,齐王建杀戮旧臣而用佞幸后胜,最终都导致国家灭亡、君王身首异处,这些都是陛下应该吸取的教训。蒙氏三代功臣,是大秦的栋梁,陛下刚刚即位,就要无故诛杀他们,臣以为万万不可。臣听说,做事轻率的人难以治理国家,一意孤行的人难以辅佐皇上。诛杀忠臣是内使群臣怀疑而外使将帅离心的事情,希望陛下三思。”此时的胡亥已经被赵高牢牢控制住,根本听不进去这番话,还是坚持处死了蒙氏兄弟。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子婴是一个头脑清醒、忧虑国政的人,他对赵高和李斯的做法和人品都相当不满。

智除赵高

赵高逼死秦二世后,立即召集诸位大臣公子在朝廷上集合。本来赵高想要自己称帝,但恐怕朝野上下不服,只好提议由公子子婴为秦王。当时原诸侯国都纷纷复立,大秦帝国的版图已经缩小为原来秦国的面积了,所以赵高提议子婴即位不再称帝,而称秦王。

公元前207年九月,赵高令子婴先斋戒五日后再进行告庙即位仪式。赵高本来以为子婴和胡亥一样,不过是个随意听他摆布的傀儡帝王,没想到子婴是一个类似扶苏的人,他早就清醒地看出赵高的奸诈阴谋。接到赵高送来的玉玺后,他与宦官韩谈以及自己的两个儿子商议:“赵高在夷望逼死二世,因为害怕群臣诛杀他,才假仁假义地立我为秦王。我听说赵高与楚军私下立约,要消灭我国后瓜分秦土,卖国求荣。这次他叫我斋戒之后到宗庙举行即位仪式,必定是要趁机在宗庙中杀了我。所以我这次托病不去,赵高自会亲自来叫我,到时我们就趁机杀死他,为大秦报仇!”

秦·错金银“乐府”钟 1976年2月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园内西北断崖瓦砾中的一个陶案内。钟形小巧玲珑,为青铜质,鼻钮上刻“乐府”二篆字,故名“乐府钟”。钲和鼓部饰错金的蟠螭纹;篆间饰错金流云纹;钟带饰错银云纹;舞部铸有纤细的云雷纹;钟内侧亦刻纤细的阳线纹饰。这钟除了花纹精美、造型新颖而外,在铸造上采用了“错金银”的工艺。也就是在铸造好的钟体上,用金银丝镶嵌成花纹,然后把器物外表磨光,使其花纹线条鲜明、清晰、艳丽。

五日斋戒满,赵高派人来请子婴参加告庙即位仪式,子婴假装有病,坚决不去宗庙。赵高实在等不及了,就亲自去子婴那里请他。赵高在门口说:“听说陛下龙体欠安,老臣探病来迟,请陛下恕罪。”子婴骗他靠近:“丞相不必多礼,请上前说话。”赵高走近子婴,问:“告庙典礼乃是国家大事,陛下为何不去?”子婴登时从床上坐起,大喝一声:“朕就是要等你来!”宦官韩谈应声而出,没等赵高反应过来,就迅速持剑杀死赵高。颠覆大秦的一代奸臣赵高就此人头落地。

贾谊《过秦论》

西汉思想家贾谊考察秦朝灭亡的原因,写下了不朽之作《过秦论》,讨论秦朝灭亡的问题。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载于《新书》第一卷,《文选》卷五十一,另见于《史记·秦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及《汉书》。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鲁迅先生对贾谊《过秦论》的评价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从内质看,述史实,渲染铺张,材料富瞻,发议论,简练透辟,见解情微。从外形看,起伏多变,文笔放荡,论证严密,语言优美。写秦兴,气焰赫赫,不可一世;写秦亡,急转直下,迅速覆灭;最后是一锤定音,推出全文论点。

杀死赵高后的第二天,子婴告庙继位,称秦王。他在朝殿中宣布了诛杀赵高的经过,下令对赵高和阎乐处以车裂之刑,诛灭三族。为避免株连太多,兴起大狱,子婴决定不追究众位大臣与赵高勾结的事情,同时大赦天下。

子婴投降

即位后的子婴面对的是秦始皇和二世剩下来的烂摊子,各地反秦起义风起云涌,大秦帝国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就算子婴具备出色的治国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也无力回天,难以解除大秦此刻的危机,更不要谈恢复始皇的旷世基业了。子婴独臂擎天的努力,只能是螳臂当车而已。

此时,刘邦大军已经进入关中,直接进逼秦都咸阳,大秦形势危急,子婴尽最大的努力调兵遣将,在峣关阻击刘邦军队,试图将刘邦大军赶出武关。然而刘邦迅速绕过峣关,越过蒉山,在蓝田关(故地在今陕西蓝田县西)一带大破秦军防卫主力,并追过蓝田关口,彻底击溃秦军最后的防卫部队。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军屯兵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咸阳城已经毫无防卫能力。

刘邦并未直接攻入咸阳,而是派人去劝子婴投降。此时的子婴并非不想抵抗,而是别无选择,大秦已经毫无抵抗能力了。子婴与妻子用绳子绑住自己,坐上素车白马,穿上丧礼所穿的白色丧服,手持传国玉玺与兵符,亲自到轵道(故地在今陕西西安霸水西岸大道)投降刘邦。作为胜利者的刘邦骑在马上,接过了子婴手上的玉玺,大秦帝国至此灭亡。

刘邦问身边随从:“该怎么处置他?”樊哙提议:“干脆杀了算了。”刘邦摇摇头,说:“怀王之所以派我先入关,乃是看中我宽容大度。现在子婴已经投降,如果再杀死他就不好了。”于是,子婴做了46天的秦王,就被收进咸阳廷尉大牢。一个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将秦宫室付诸一炬,大肆抢掠城内财富,并杀死子婴。

秦·鹿纹瓦当 这件秦代瓦当纹饰新颖,其中的鹿纹极具动感,逼真的姿态充分展现了秦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汉代诗人贾谊认为:子婴是致使秦朝完全灭亡的人物,只要他有“庸主之材”,再加上中规中矩的辅佐,就可以保住关中地区。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赞同贾谊的观点。然而东汉时期的班固却有不同看法:大秦在秦二世死的时候已经无药可救,子婴虽然无力救国,但杀死赵高足可以证明他已经尽力完成自己当做的事情,是值得同情和尊重的。班固认为:“婴死生之义备矣。”

关于子婴的埋葬地点到现在不清楚。近年来,被誉为“秦兵马俑之父”的考古学家袁仲指出,子婴极有可能葬在秦始皇陵区,应该就是近来在秦始皇陵旁边新发现的第二大墓。袁仲认为秦人祖宗墓葬、太后墓葬及二世墓葬位置等都分布清晰,所以这个新发现的墓不可能是别的秦王、太后的,而应该是子婴之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