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烛影斧声的背后_历史趣事

烛影斧声的背后_历史趣事

时间:2022-06-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烛影斧声的背后_历史趣事千百年来,皇权诱惑无与伦比,它是阴谋与战乱的终极目标。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含义莫名的“好做,好做”的呼喊,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谋杀,目的当然是为了皇位。当她惊闻赵匡胤去世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去叫皇子赵德芳。身着便服的枢密副史赵普在下首

烛影斧声的背后_历史趣事

千百年来,皇权诱惑无与伦比,它是阴谋与战乱的终极目标。在无数历史的见证下,通常夺取皇权的途径如果不是打江山,就必定是弑君篡位,甚至亲人相残,刀剑相向。围绕着皇权的争夺,无论后宫还是朝廷,皆是一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宋太祖 这位宋朝的开国之君少年得志,青年场名,中年称帝,在位17年,晚年蹊死,留给后世一个难解的谜团。

宋太祖暴死(www.guayunfan.com)960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一系列的战争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了宋朝。建立新王朝后,这位开国皇帝在50岁时,在当了17年皇帝之后,于976年的一个冬夜里突然暴毙了。

关于他的死,正史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在《宋史·太祖本纪》中有两句简单的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意思是赵匡胤50岁的时候在他的寝宫内突然去世,按照他的母亲杜太后生前的授意,将皇位传给了宋太宗,即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堂堂宋朝开国皇帝,竟然没有在史册上详细记载下他的死因、死情,给历史留下了一桩大大的悬案。第二天,赵光义扶灵即位,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惯例为嗣统继位次年改元),其登基掌权的意图似乎十分迫切。

上述迹象表明赵光义即位是非正常继统,后人怎么会不提出异议呢?近来学术界也基本上肯定赵匡胤确实死于非命。

一个开国皇帝死得这样不明不白,绝非寻常死亡。野史对此虽尚有记述,但这些记述并不相同,致使千百年悬案至今仍未能破解。

烛光斧影说

宋朝的《湘山野录续录》是最早有相关记载的野史,为宋朝初年一个关心时政的和尚文莹所记,他专门收集宋初至仁宗时期的朝野逸事。关于赵匡胤的死,他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开宝九年(976)十一月二十日晚上,赵匡胤到太清阁观看天象,一开始星斗明灿,突然间阴云四合,狂风大作,居然下起雪雹来。走下阁后,招来弟弟赵光义在万岁殿对酌,两人你一杯我一盏,喝得也还畅快。后来,赵匡胤瞪着两眼,似乎有什么话要说,赵光义就叫宦官、宫女尽行避去。不多会儿,守候在外面的人只远远看见屏风上烛光摇曳,人影散乱,赵光义好像喝醉了酒,不时离席。这时已是三更,纷飞的雪花已在地面积了数寸,猛然间,外面的人听到了斧声,好像是赵匡胤在用玉斧斫地,一边斫着,一边高声叫道:“好做!好做!”后来就睡了,鼾声如雷。这一晚,赵光义也睡在里面。在将近五更时,突然传来消息:皇帝死了。之后,赵光义接受了遗诏,在灵柩前继了帝位。

这就是所谓的“斧声烛影说”,故事出现时期较早,其中有许多疑点令学者不解。按照礼仪,赵光义是不能在万岁殿里留宿的,并且宦官、宫女本应该侍候在一旁,却全数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含义莫名的“好做,好做”的呼喊,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谋杀,目的当然是为了皇位。这个说法令人们认为有可能是赵光义在酒里下了药,毒死了自己的亲哥哥。

南宋徐大焯的《烬馀录》有这样一段记载,称“太宗盛称花蕊夫人,蜀主薨,乃入太祖宫,有盛宠。太祖寝疾,中夜太宗呼之不应,乘间挑费氏。太祖觉,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气属缕,太宗惶遽归邸。翌夕,太祖崩”。讲述了赵光义在那一晚受召进入万岁殿后,发现赵匡胤已经昏然睡去,叫也叫不醒,便去内宫寝室挑逗赵匡胤的宠妃花蕊夫人费氏,岂料这荒唐事竟被醒来的赵匡胤发现,他被气得以玉斧斫地。玉斧是王权的象征,是赵匡胤身边之物,用玉斧斫地,是发泄愤懑之情,因为他并不想为一个宠妃而灭亲弟。但此事属犯上欺主,他气急攻心,口中只剩一缕气息,待宋皇后赶来时,便已经没救了。赵光义惶恐不已,急忙逃回了府第。至第二天,他就即位称帝了。

这个说法与《湘山野录》相互呼应,可以互为补充。意思都是赵光义即位与赵匡胤的非正常死亡有直接关系。这位花蕊夫人原是蜀主孟昶宠妃,精通诗词,才貌兼备,后蜀被宋灭亡之后,她被赵匡胤看中,收入宫中做了妃子。传说因为花蕊夫人没有子女,甚为喜爱皇子赵德昭,曾游说赵匡胤立赵德昭为太子,只是赵匡胤没有同意。由于花蕊夫人无意中触犯了晋王赵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赵光义假装失手,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

围绕着皇位,阴谋丛生。除了上述野史,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赵光义“弑兄”的细节。

阴谋篡位说

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是一个正统的史学家,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他自然是尽力为赵光义开脱篡位的罪责。他在《涑水纪闻》中记载:“皇后使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继恩以太祖传国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意思是说宦官王继恩认为赵匡胤想传位的人是晋王赵光义,于是不听宋皇后的命令去召赵德芳,而是径直去开封府请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行,说:“让我同与家人商量商量。”久久不做决定。王继恩说:“再犹豫,皇位就是别人的了!”于是两人一道踏着积雪步行到宫门。

宋皇后听闻脚步声,问:“是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说:“晋王来了。”

宋皇后看见赵光义,说不出的惊诧,后来突然醒悟过来,泪流满面地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所谓官家,是宋朝宫廷内对皇帝的称呼。

晋王也流着眼泪说:“我们共保富贵,你不要担心。”

可见司马光意欲掩盖赵光义杀兄的罪责。按他的说法,赵匡胤死时赵光义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但另有一种意见认为,虽不能肯定赵光义就是弑兄的凶手,但他却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据《涑水纪闻》所载,宋皇后招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

这位宋皇后是宋太祖第三任皇后,史称开宝皇后。宋皇后母家自五代十国开始就是著名的世家,显贵无比。宋皇后父亲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母亲是后汉永宁公主(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宋皇后出身显赫名门,入宫时时年17岁,因为温婉好礼,深得赵匡胤喜爱。当她惊闻赵匡胤去世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去叫皇子赵德芳。

↑雪夜访普图 此图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谈论国家大事的历史故事。枢密副史府内,上首坐的是赵匡胤,他头扎巾帽,身穿盘领窄袖袍服,腰束锦带,侧首聆听。身着便服的枢密副史赵普在下首侧坐,恭谦地侃侃而谈。大门外的四个侍卫似乎守候已久。明刘俊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遍查史料,找不到任何宋皇后弄权的记载,她虽是名门之后,却没有政治主见,不过就是个嫁给了皇帝的平凡女子,在朝中也没有任何亲党和势力。因此,她宣召德芳的原因有可能是赵匡胤向她透露过立德芳为储君的意向。当时宋皇后年25岁,还相当年轻,这样一个文弱的女子猝临大变,自然也没有易储的胆量。从古至今都是疏不间亲,“知夫莫若妻”,宋皇后作为赵匡胤的枕边人,比任何人都了解皇帝的心思,所以危机一旦来临,她只是本能地想要执行丈夫的遗愿。当她见到赵光义乍然出现,满脸惊愕,但她毕竟出身名门,当了多年皇后,多少知道一些政事,知道一切都已经完了,便哭着喊道:“官家,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给你了。”所谓“官家”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五代到宋朝对皇帝的称呼。宋皇后拿“官家”称呼赵光义,就是表示承认赵光义做皇帝了,显然不承认就只有死路一条。赵光义登基之后,将皇嫂宋皇后加封为开宝皇后,可是在她死后却没有按皇后的礼仪来为她治丧,这里也暗示着赵光义继位的疑点重重。

↓蹴鞠图 宋太祖赵匡胤与赵光义、赵普以及大臣内侍玩蹴鞠。身着龙袍,与赵普正在争抢蹴鞠。清代黄慎绘,现藏天津历史博物馆。

金匮之盟说

宋太宗得以继位还有一个有力的凭据,那就是金匮之盟。说的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给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不过,对于这金匮之盟的真伪,史学家认为仍有许多疑点。一方面,杜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匡胤还只有34岁,正值壮年,这时赵匡胤的儿子德昭已经14岁,转眼就是大人了。即使是赵匡胤三五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以致群龙无首的局面。以杜太后之贤明,绝不会出此有违纲常的下策。在古代,惯例历来是皇帝去世儿子继位。

另一方面,如果真有金匮之盟,太祖去世的时候,赵光义完全可以公布出来,堂堂正正地当起皇帝,可是他没有这样做。金匮之盟在初版的《太祖实录》中未见记载,在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确有其事,仍疑点重重。直到众论哗然后的第五年,赵普才提起这件事,他也才如梦初醒地记起了这件似乎被遗忘了的旧事,并且煞有介事地列举证人,公布誓约。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欲盖弥彰,所谓的誓约,可能是为了平息公众舆论,由赵普临时炮制出来的并不存在的鬼话。

难道宋太祖正值壮年就没有想过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吗?开宝九年(976)三月,即赵匡胤猝死前的六个月,赵匡胤率群臣出东京开封,去巡幸西京洛阳。按照惯例,天子亲征、巡幸在外时,应该由储君监国。之前赵匡胤率军南征北讨、平定天下时,也都是赵光义留守开封,镇抚后方。但这一次,赵匡胤却要求晋王赵光义随行。他一直想迁都洛阳,理由为开封无险可守,地理位置不如洛阳优越。毫无疑问,赵匡胤是反复考虑了开封和洛阳的利弊,才郑重提出迁都之议。在众大臣的争议下,赵光义是这样对皇帝哥哥说的:“天下之稳固,在德不在险。”迁都的事后来不了了之。

有人揣测赵匡胤此举另有深意,有可能以迁都来动摇赵光义的根基,以便顺利传位给皇子。那时赵光义在开封已经根深蒂固,在京师培植了大批党羽和势力。天下文士武将都知道开封府尹赵光义礼贤下士,善交朋友,以致赵光义府中幕僚如云,人才济济,如通文学、精吏术的宋琪,能言善辩的程羽,文武双全的贾琰等均在赵光义麾下效力,这些人后来均成为朝中显要,宋琪后来还当上了宰相。无论赵匡胤有没有过用迁都来削弱弟弟赵光义的势力的打算,巡幸洛阳六个月后,赵光义就在天下人惊讶的目光中,由晋王摇身变成了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