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惊心动魄的古典悲剧

惊心动魄的古典悲剧

时间:2022-06-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惊心动魄的古典悲剧今天要讲的是元曲《赵氏孤儿》。他以古希腊悲剧为标准,认为除了希腊以外,世界上各大民族都没有产生过悲剧。的确,古希腊悲剧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风格。应当指出,最早提出《赵氏孤儿》是悲剧的,是西方人。当然入选《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的作品是否都很恰当还可以再讨论。

惊心动魄的古典悲剧

今天要讲的是元曲《赵氏孤儿》。

我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其实包括了诗歌和戏剧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样式;属于诗歌的是从诗词曲这个传统沿袭下来的,叫“散曲”;属于戏剧的,用北方流行的曲调的叫“杂剧”,用南方流行的曲调的叫“南戏”。《赵氏孤儿》是戏剧,用的是北曲,所以是杂剧。

说《赵氏孤儿》是悲剧,得先搬出祖师爷——中国戏剧史这门学科的开山祖师王静安(国维)先生,他在评论元杂剧时说: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www.guayunfan.com)(《宋元戏曲史》)

我们知道,中国有无悲剧的学术争论持续了好多年。以朱光潜、钱锺书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悲剧,我们来看朱光潜先生是怎么说的:

悲剧这种戏剧形式和这个术语,都起源于希腊。这种文学体裁几乎世界各大民族都没有,无论中国人、印度人或者希伯来人,都没有产生过一部严格意义的悲剧。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仅仅元代(即不到100年的时间)就有500多部剧作,但其中没有一部可以真正算得悲剧。

(《悲剧心理学》)

显然,朱先生对悲剧的界定比较严格。他以古希腊悲剧为标准,认为除了希腊以外,世界上各大民族都没有产生过悲剧。的确,古希腊悲剧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风格。它要求悲剧不仅要写主人公遭受苦难,而且这种苦难是一种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命运,甚至是主人公主动的选择,是个人意志、英雄气概使然。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不仅会对主人公不该遭受的苦难产生怜悯,而且还由于苦难命运的不可逆转而产生恐惧、震撼,以及由于主人公的意志而产生崇高感。这样的悲剧(例如《俄狄浦斯王》),中国的确没有。

但王国维说《窦娥冤》《赵氏孤儿》是悲剧,也不是随便下结论的。他在《红楼梦评论》中,曾对中国戏曲、小说中以大团圆做结局的作品及与此相关的民族精神提出批评,指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其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若《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其最著之一例也。”然而,他却高度评价《窦娥冤》《赵氏孤儿》,认为这两个剧的主人公乃是出于自己的“意志”,主动“蹈汤赴火”,其自我牺牲、自我毁灭就是悲剧精神,不是一般的苦情戏所可比拟的。

应当指出,最早提出《赵氏孤儿》是悲剧的,是西方人。公元1731年,法国来华传教士马若瑟(Joseph Henri Marie de Prémare,1666—1736)在通读了《元曲选》中的一百个剧本后,将《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其标题是“赵氏孤儿:中国悲剧”(Tcho⁃chi⁃cou⁃eulh;ou,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tragédie chinoise)。当时汉语里还没有“悲剧”一词,毫无疑问,在马若瑟看来,《赵氏孤儿》比较合乎欧洲悲剧的要求。不仅马若瑟,根据法译本转译或改编这个剧本的欧洲戏剧家,都无一例外地认同《赵氏孤儿》是悲剧的说法。

在国内,有人提出《赵氏孤儿》是“中国第一悲剧”,我认同这个观点。中国的苦情戏很多:一对有情人苦苦相恋却始终不能成为眷属可以产生苦情戏,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负心汉,停妻再娶,可以产生苦情戏,比如《秦香莲》;一个女人死了丈夫,被迫将五个年幼的孩子分别送人,可以产生苦情戏,比如《星星知我心》。这些戏可以赚足观众的眼泪,但它们的主人公都不具备赴汤蹈火的精神,它们可以让人哭泣,但不能让人的心灵产生震撼,因而都称不上是悲剧。而《赵氏孤儿》是悲剧,因为它让人震撼。我的老师王季思教授二十世纪80年代主编了《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并撰写了颇有分量的《前言》,总结了中国古典悲剧的基本特点,我大体上同意这些观点。当然入选《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的作品是否都很恰当还可以再讨论。

在讲元杂剧《赵氏孤儿》之前,应当先了解作者的情况。《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这叫作知人论世。但是很遗憾,我们对作者的情况了解得很少。因为,相对于诗文而言,我国的戏剧、小说不仅成熟较晚,而且长期得不到重视,戏剧、小说作者的生平材料也很稀少。幸亏元末的钟嗣成写过一本名叫《录鬼簿》的书,记载了一些杂剧的剧目和作者的简单生平,我们从中知道《赵氏孤儿》杂剧的作者是纪君祥,大约生活在元代前期,是大都(今北京)人。他总共写过六个剧本,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赵氏孤儿》一个。其他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元刊本《赵氏孤儿》首页书影

但我们知道,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的戏剧剧本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一,元杂剧这种形式产生之前,中国戏剧的大体情况是有戏剧无剧本,或者说有戏剧而没有成熟的剧本。第二,元杂剧虽然有了剧本,但流传至今被确认为元代刊行的剧本只有三十种,而《赵氏孤儿》就是其中的一种。

元代刊行的杂剧科白不全,有的剧本完全没有科白。严格说来,这样的剧本没有办法上演。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单脚本”。所谓“单脚本”,就是只供一个主唱的脚色“正旦”或者“正末”排练、演出使用的剧本。这个看法大体可以接受,但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元刊本中包括了少量非正旦、正末演唱的唱词。如果是“单脚本”,这些唱词似乎没有必要收进来。元刊本《赵氏孤儿》完全没有科介和宾白,只有唱词,仅看元刊本很难了解故事情节。所以在中外戏剧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极高评价的《赵氏孤儿》,应当是情节完整、科白齐全的明刊本。明刊本以明万历年间臧懋循整理并刊刻的《元曲选》本为代表。《元曲选》收入了一百种作品,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就是其中的一种。

我们的介绍以《元曲选》本为主,并适当联系元刊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