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商及交通运输民俗

市商及交通运输民俗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 市商及交通运输民俗随着人类经济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丰富,人们开始进行产品交换,用盈余的产品去换取自己没有而又必需的生活用品。1.市的交易民俗形态市的交易活动有以下民俗形态。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商城摊贩就是坐商的表现形式。3.市的民俗标志市的标志以“市声”为代表,即叫卖声和代声。4.商的民俗特点这里的商主要指坐商,其商俗标志以招幌即“幌子”为主。
市商及交通运输民俗_民俗综览

第五章 市商及交通运输民俗

随着人类经济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丰富,人们开始进行产品交换,用盈余的产品去换取自己没有而又必需的生活用品。这样就产生了交易的原始形式——市。市,也称集、墟、场。

1.市的交易民俗形态

市的交易活动有以下民俗形态。原始的无言交易,即交换者互不见面,各将交易物习惯地放在某个地方,各自取货离去,便成了交易。交易物是否各自“中意”,只有靠“运气”了,这是一种不计价值的交易。按需自然交易,也是无价值交易,只是根据交易双方各自需求进行交易,交易过程中没有要求与争执,所以古代集市非常活跃。等价交易,即按物品数量和质量进行平等交易,直到今天,集市上仍有少数这样的交易,比如用大米换鸡蛋等。用商品媒介和支付手段进行交易,就是以特定的物品衡量价值,比如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易中,牲畜曾作为衡量物品价值的物品。“钱”“卢比”都是从表示牲畜的词语变化而来的。贝壳,曾作为等价物,故很多汉字从“贝”演化而来,如“货”“财”“贷”“贸”等,这些都被称为“实物货币”。随着金属价值的攀升,金属代替其他实物充当的货币便应运而生了,就是现代的纸币,它仍是以金银作为本位的。

2.商人的产生

随着交换的繁荣,出现了作为交易的中间媒介,被称为经纪人。这种中间媒介肩负着一买一卖两次交易的职责,这就是商人。商人经营的交换物品就是商品。比如某人从某地购进一批生活用品,再卖给需要这种生活用品的人,那么这个人就叫商人,这批生活用品就叫商品。商人如何经商呢?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居间商,也称为“掮客”“代办商”“经办商”。这些商人是媒介式商俗类型。他们本身并无可买可卖的商品,只从买卖双方中间取得报酬和利润。这种居间商多数有固定店铺、柜台等,专门从事购进卖出活动,从中取利。还有一种居间商,就是“货郎担”,他们也是购进(或换进)卖出,只是走村串户推销货物,同时用物品换进可以循环交换的土特产等,如用针线之类的小件物品换取农家的鸡鸭毛、鸡内金等。居间商长年累月进行着代买代卖代运的业务,买卖双方都要向其支付劳务手续费,积少成多,有的人从中获得巨额利润,成为富商。居间商对促进商品流通、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具有很大作用。二是行商,也叫商客。他们采用游动性交易形式,把甲地所盈余的物品,大量地运输到需要这种物品的乙地,又从乙地运回甲地所需的物品,从中获取利润。这种“商客”在很久以前便形成了长途贩运的商队,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种商队开辟的。因为卖主直接将货物送到买主手中,省去了中介环节,所以买主对“商客”总是热情和关切的。许多城镇对远道而来的“商客”,如骆驼队或马帮等,都热情接待,甚至隆重欢迎。三是“坐商”。其表现在“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商品。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商城摊贩就是坐商的表现形式。有的从小坐商发展到大坐商,再发展成巨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当今改革开放的深入,商业同行不断增多,同行竞争也愈演愈烈。真正诚信经商、货真价实者生意兴隆,反之尔虞我诈、经销假冒伪劣产品者必遭淘汰。当今“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善政,使商业发生巨大变化,平等互惠,合作双赢,价廉物美,将成为商业习俗的核心。同时国家还重拳出击,严厉打假,使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3.市的民俗标志

市的标志以“市声”为代表,即叫卖声和代声。叫卖声带有极大的宣传性和诱惑性,还带有音乐性。“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宣传所卖产品物优价廉,是某地特产。有的同时会拉长声调,说出同类产品的很多种类和特点,旨在压倒同行,“同行是冤家”的竞争恶俗也在叫卖声中表现出来。所谓代声,即以器物的声音代替叫卖声,如货郎担常使用“拨浪鼓”;磨菜刀、修剪刀者,打击铁板或摇串铁;此外还有打梆、打竹板、敲小锣等。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顾客,从而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技艺,获得报酬和利润。

4.商的民俗特点

这里的商主要指坐商,其商俗标志以招幌即“幌子”为主。商幌有以下一些类型。

(1)以实物为幌。即卖什么货就在醒目处悬挂什么,如卖草帽的就在店门口挂一顶草帽;卖花卉的就在店门两侧摆上花盆;刻墓碑的就在店外放上一块碑石。

(2)以实物模型为幌。有的商家经营的是细小物品,悬挂实物难以引人注目,就依照实物形象,做一个大模型挂在醒目处,如卖牙刷的,就做一支几米长的大牙刷挂于门前;卖纽扣就做一个直径一米的大纽扣悬挂起来,顾客一目了然,店主自然招来生意。

(3)以商品的附属物品为幌子。有的商品无法用实物来悬挂,如卖油的悬挂油瓶,卖酒的悬挂酒瓶或酒壶。

(4)以暗示物为幌子。如旧时的酒坊,有的用木料做成葫芦形标志,暗示用葫芦沽酒之意,启发人们前来沽酒;旧时有的小旅店悬挂用柳条编制的笊篱,暗示此店可以住宿、用餐。

(5)以灯具为幌子。在店门口、高楼正面等醒目之处装上灯箱、霓虹灯或围绕大字的彩灯,晚上彩灯闪烁,引人注目,以招徕客人。

(6)以旗帘为幌子。古代很多酒馆悬挂旗帘,“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是指酒店悬挂写有“杏花村”的旗帘。高悬的旗帘迎风飘卷,不失为一道风景。旧时有的理发店也悬挂旗帘,上写“朝阳取耳,灯下剃头”等字样。

(7)以匾牌为幌子。如当铺行业,往往用大木板或其他材料在显眼处大书一个“当”字;米店则书一“米”字;茶馆则书一“茶”字。也有书写店中典型商品名称的,还有书写简明歌诀的,不一而足。

(8)坐商字号。这也是商业的重要习俗之一,有如人的名字一样,所谓“名人”,就是得到人们广泛承认、信赖和崇敬的人。商号亦如此,名商号拥有广泛的信誉。众多的名商号不倒不败甚至百年如一,例如“同仁堂”药店、“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杭州“张小泉”剪刀、“湖州”毛笔等。各地都有名商号,它们世代相传、经久不衰。至于近代的更是不胜枚举,如“肯德基”、“康师傅”食品等。这些商俗标志,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9)广告。这是近现代广播电视、电脑等新科技产品问世后,应运而生的先进的产品宣传形式。广告的形式千姿百态,有的在商品上直接标上牌号、质地、型号;有的利用广播语言进行宣传;有的采用动漫、图片、良词妙语等在电视、电脑上进行宣传。总之,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商家广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10)流动宣传广告。比如发传单、广泛书写广告等。为了宣传产品、新商号开业,促销活动等,商家还组织宣传队、利用宣传车,在城镇街道大造声势、大力宣传。有的广泛散发宣传单,有的在房屋墙上写大幅广告,随处可见。这些形式大大加强了对商品的宣传力度。

5.传递和交通运输民俗

随着人们交易往来的不断扩大,传递信息、交通运输便自然成为商业不可缺少的纽带和桥梁。坐商货物的来源、商旅的形成均离不开“行”。人们还把“行”列于“衣、食、住”之后,作为人类生存、生活的根本习俗之一。这里的“行”,不是指简单的行走、行动、旅行,而是指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涵盖广泛的关系到物质生产和消费等各个方面的民俗形态。

交通运输习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的设施;二是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交通运输的专业集团。

(1)交通运输设施传承。最原始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和水路的开辟,航空是近现代科技的产物。“路近三步有人走”,人们总是选择平坦的路面和较近距离的道路行走,于是产生了开路、修路、补路的习俗。涉水渡河成了人们出行的障碍,于是桥梁成了重要的交通传承事象。从大树被风吹倒横架河上的天然桥梁到人们伐木架桥再到当今千姿百态的桥梁,说明了人类发展交通的进程。我国各族人民在交通设施建造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山间栈道、石阶路、石拱桥、吊桥、铁索桥,当代的斜拉桥、公路铁路两用桥,还有跨海大桥、山间隧道、海底隧道、地铁等,无不显示出人类高超的智慧与技艺。

(2)交通运输工具的创造与使用。就陆地来说,人类从靠肩挑、背驮、手提、多人抬到借助木棍、木叉到利用牛、马、驴、骆驼等动物做运输工具,再到各种车辆的发明制造与利用,如现代利用自行车、摩托车、各种机动车,同时修筑铁路、创造火车等,都为人类的“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水路方面来说,人们从水中的漂浮物得到启示,伐木伐竹做成木排、竹排,后来又发明了帆船。在黄河上游牧区的河套水域,人们还创造了“羊皮筏”,即向羊皮囊充气,鼓胀后可放在水中划行。在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地区还创造了桦树皮船。这些都是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到了现代,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冲锋舟、机动船、万吨巨轮、各种舰艇,还有航空母舰等。现代水上交通运输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出现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分工。有了车,就产生了“车夫”;有了船,就产生了“船家”和“码头”;还有“牙行”“贸易货栈”“马帮”“脚夫”“驼队”“船队”等。古代传递信息主要靠人骑马传递,这便产生了“驿站”“关卡”以及维修道路的工役等。现代的交通运输与古代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现代形成了道路、水路、航空大交通运输网络格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成了人们出行和货物流通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4)市商交易与交通运输的习俗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我国西汉以前就有贸易往来的记录。到了唐宋,商贾贸易往来已达到旺盛时期。交易与运输自古形成两种状态,即近地交易和远地交易。近地交易就是在较小范围内的交易,远地交易则打破区域界限,采用较强的交通运输力量,组成规模较大的团体,交易的商品也是大量的。当然商人获取的利润也就更为可观。值得一提的是,远地交易不但对促进经济繁荣起较大作用,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5)交易与交通运输习俗的发展,在旧社会总要受到垄断商人势力的左右甚至压迫和勒索。大商巨贾的囤积居奇、官商之间的相互勾结等,使得交易和交通运输产生了以营利为目的交易恶俗,诸如尔虞我诈、假冒伪劣等欺骗消费者的行径,都是令人憎恶的。现代社会主义商业与交通运输业大大改变了这些恶俗,尤其是在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今天,国家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商业恶俗正逐步予以铲除,比如开展“千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等,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赞扬和拥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