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年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在年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3年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已经成立两年多了。在去年的工作总结会上,刘主任和各位领导对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多方面肯定和表扬,甚至是高度评价。我平时对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同事的督促和批评有些严厉,借此机会向你们表示谢意和歉意。“新慈善”这个概念是刘主任在去年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总结会上首先提出来的。
在年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_善的人生

在2013年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已经成立两年多了。在2012年,我和中心的同事们开始追随刘主任和慈善协会的各位领导,学习怎样做慈善文化研究,也具体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在去年的工作总结会上,刘主任和各位领导对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多方面肯定和表扬,甚至是高度评价。我和中心的同事们内心都感到非常温暖,这实际上是刘主任和各位领导对中心同志们的鼓励和宽容。会后大家又感到很心虚,更觉得肩上担子很重。于是在2013年年初,中心的同志们在一起开了工作动员会和安排会,做好了2013年工作的准备,不辜负协会领导对我们的关爱和期待。在这一年里,我和其他同事都安排了更多时间做慈善文化研究的相关事宜。2012年我个人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是三天在学院两天在中心,2013年已经变成两天在学院三天在中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中心的工作上,但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完,许多事情还没有做好。

各位领导听了王元琪所做的汇报,如果认为中心的工作取得了那么一点成绩的话,我觉得应该归功于刘主任和各位会长的正确领导、耐心指点和鞭策,中心主要工作都是在刘主任亲自过问和指导下完成的,具体工作都得到了协会的鼎力支持。中心取得的成绩也归功于陈主任、张总,以及中心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大家辛苦了。我平时对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同事的督促和批评有些严厉,借此机会向你们表示谢意和歉意。中心还有些工作不到位,还没有做好,这主要是我个人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够,由我个人负责,并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

刚才中心秘书长王元琪同志把中心2013年的整体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大体上反映了中心在本年度所做的主要工作。这个稿子形成以后,我做了比较大的修改,精简了某些内容,提炼了工作要点。王元琪同志提出的2014年工作计划,是中心的同事们在两周前专门开会讨论后形成的。对2013年的工作和2014年的计划,我们希望得到各位领导的批评和指点。

对2013年的慈善文化研究工作,我有这样几点粗浅体会和建议。

第一,慈善和慈善文化研究是一项崇高事业,也是一项朝阳事业,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任何人为的破坏都不会对我国慈善公益事业造成灭顶之灾。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就在眼前。负面事件对慈善公益界只会起到振奋精神、规范自我、不断发展的警醒和激励作用,正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病树前头万木春”。毛主席的诗词里也这样说:“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在人为灾害面前,慈善公益界同人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愈挫愈勇,脚踏实地,奋力前进。我在对国内慈善事业的考察中,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在与省、市、县各慈善协会同志们的接触中,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

第二,我认为,陕西省慈善事业已经进入“新慈善”时代。“新慈善”这个概念是刘主任在去年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总结会上首先提出来的。“新慈善”不同于传统慈善。中国传统慈善走了一条与西方慈善不同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及其积累的物质财富,为慈善事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陕西进入“新慈善”时代的雄厚物质基础。“新慈善”介于传统慈善与现代慈善之间。它保留了传统慈善的某些内容,例如,抚恤鳏寡孤独废疾者和其他生活贫困的人、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人,以及其他特别需要救助的人,以施舍和互助为主要方式。另外,“新慈善”包含了传统慈善的内容与方式,也扩大了慈善的内涵,创新了慈善的形式,例如环境保护志愿者行动,慈善文化宣传活动普遍开展,并形成全民慈善的形势,慈善以项目运作为主要方式,草根NGO如雨后春笋般创立,政府普遍退出慈善组织而以一定额度的财政收入购买服务等等。但是“新慈善”尚未达到西方现代慈善那样一种状态或程度。这就是所谓“新慈善”。但是我的认识是,中国慈善事业必然具有中国特色,可以借鉴西方慈善的某些理念与方法,却不可能完全走西方慈善之路。那么,未来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有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在最近几年,陕西省慈善事业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第三,对慈善与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的几点建议。如果我们对陕西省慈善事业进入新慈善时代的判断是正确的话,那么,我有这样几点思考。

其一,中心在2014年应该抓紧推进的两项重要工作就是“慈善文化进大学”和“慈善事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心要充分发挥各个高校慈善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把“阳光爱心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这个大项目扎实地向前推进,对在各个高校里开展的进大学项目做好督导和验收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慈善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项目,争取在明年完成部分稿件的撰写任务。中心的全体同事要敬业爱岗,努力工作,实现中心研究工作的系统化、层次化、联动化;做到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把各项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向着国内一流慈善文化研究机构的目标迈进。

其二,中心要加强与慈善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省市县慈善协会之间、各级慈善组织与草根NGO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如此,不仅可以使省内慈善组织形成完整网络,而且对需要救助的对象和项目也就形成了一个网络。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个需要救助的家庭或个人都不会漏掉,即使暂时无力给予救助,至少可以收入被救助对象备案库里。中心的同志们看到,最近几年,省慈善协会与各市县慈善协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包括在项目策划与运作的联动上,还是比较密切的。但是在各级慈善组织与草根NGO之间,还需要不断加强往来与合作。如果能够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与联动机制,就会形成更大的动力与合力,慈善就会成为一张巨大的网络,为需要救助的人们提供所需物资与帮助。如果各个慈善组织之间缺乏沟通、合作与联动,就会出现那种给一个孩子赠送了10个书包,而另外的9个孩子一个也没有得到的情况,以及给同一位孤寡老人一天洗了三次澡的尴尬事件。中心也将在2014年的工作中,计划召开NGO的经验交流会等。从一个方面加强慈善组织与草根NGO的沟通、合作与联络。

其三,进一步加强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与国内同行与国外同行的联络、沟通与合作。随着国内改革开放不断加深,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合作共赢的新时代,目前省慈善协会的开放式思维符合慈善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因而中心也将加强与国内国外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过去那种关起门来做慈善文化研究的方式已经过时,必须加以转变。因为慈善文化研究与其他学术研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实践性。中心在2014年工作计划中减少纯粹理论性研究,增加实务性研究项目,合理安排中心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合作与交流等项目。对于国际慈善界的最新动态也要予以极大的关注,学习和借鉴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慈善理念、项目及其运作方式等,对慈善项目进行创意和策划。也就是说,中心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一个“实”字展开。例如,在省慈善协会的领导下,继续为“长安慈善园”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四,在新的一年里,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将遵照协会的各项具体要求,密切配合协会的总体工作规划,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成省慈善协会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慈善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刘主任和各位领导的指挥下,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从事慈善实务的能力,努力完成中心2014年计划的各项工作任务。2014年已经是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第三年,我们还应当注意提升项目研究的质量,尽可能多做研究项目,但是要以保证质量为先。我们还将动员更多的各界人员形成新的慈善研究力量,聘请省内高校相关人员作为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在多所高校形成慈善文化研究与宣传的热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