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原重镇原州区

高原重镇原州区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原重镇原州区固原城坐落在宁夏南部,清水河畔,黄峁山围裹东北,与固原城隔清水河相望。这里所讲的固原城,就位于现在的固原市原州区。这个时期,与原州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他就是李贤。李贤功绩卓著,原州老百姓人皆悦服。40年后,吐蕃借黄巢起义之势,又攻占了原州。好水川等宋夏战役后,宋仁宗在镇戎军设立屯田制置使,在宋夏交界的前沿阵地,以古原州城为核心,向四周狂筑城、堡、寨。
高原重镇原州区_话说宁夏

高原重镇原州区

固原城坐落在宁夏南部,清水河畔,黄峁山围裹东北,与固原城隔清水河相望。从六盘山支脉开城岭阴坡发源的清水河,顺着开城岭东北—西南走向流经固原城东畔。开城岭是一道中部隆起的分水岭,南水漫入颉河流向泾河,滔滔不绝,流入渭河再入黄河;北水被清水河一道谷地揽尽,裹挟泥沙,缓缓淌到中宁再汇入黄河。

固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是一道近600里狭长的大原,南北辽远,东西紧凑。古人认为这块大原应该是黄土高原的顶部,据土壤学家证明,黄峁山就是古陆地的遗存。固原城就建在这块大原的高端,清水河两支汇成一流的交汇处。

固原城坐向正南正北,背对清水河谷地,面对六盘山山脉,据地理学家讲,固原城建在龟背上,脉象为金龟吸水。这说辞的美好意境,给固原百姓号定了源远流长的感觉方位,追求平顺、安宁、幸福,就成了固原人的长久愿望。以固原城为核心,古代的军事设施遍布山川,战争的故事从民间到当朝口传文载两兼。固原城历史上有大原、高平、安定、平高、原州、固原等多种名称,这些名称几乎无一例外都与战事有关。

固原城北距银川,西距兰州,南距西安,东距延安,都没有超过400公里,是中原农业区和塞外游牧区交汇过渡地带,出萧关北达朔方、西域,都是开阔的大道,入萧关南下举步皆为孔道;胜可以清水河吊长的平原进行追击,败可以六盘山褶皱为掩护全身而退,被封建中央王朝视为“关中藩篱”“朔方天堑”“中华襟带”“西塞之口”,这些优美的文字,是朝廷通过军事实践总结出来的警句,高度地概括出固原城是一座军事重镇,是封建王朝的一块护心镜。这里所讲的固原城,就位于现在的固原市原州区。

固原历史久远,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重要支点,《诗经·小雅·六月》里周宣王派大将尹吉甫“薄伐猃狁,至于大原”的记载,是固原被载入史册的第一个大名,也是固原发生战争的开端。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战国七雄的秦国北灭义渠戎国后,为防匈奴入侵,在固原设北地郡,修筑了长城,这是中国万里长城奇迹诞生的第一步。

到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长城已经不能适应军事需求,汉文帝下令增加祭祀朝那湫渊玉器的同时,又置萧关。

有了长城,有了萧关,中原依然时时受到威胁,汉武帝时期《安定郡图纸》行世,划北地郡部分县,分置安定郡,郡治高平,筑高平城。

高平城是一座土城,北临长城不过10里,南距萧关仅一马一站。城围9 里3分,城高3丈5尺,址厚3丈8尺,顶厚2丈2尺,垛口1046座,炮台28座,号称“安定第一城”。

有了城,就有了市井,就有了街坊,就有了贸易市场,就有了文化生活,就有了军事机构,就有了萧关的依托,固原城一跃成为北地的军事重镇。

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后,于正光五年(524年),改高平为原州,这是固原在北魏时期的称呼。

这个时期,与原州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他就是李贤。

李贤,字贤和,其先祖为陇西成纪人。祖父辈镇守高平后,始举家迁徙原州(固原),到了李贤这一辈,已经三代人。北魏时原州人胡琛、万俟丑奴起义后,李贤曾为北魏镇压万俟丑奴起义或提供马匹,或出谋划策,或参与镇压,因功迁威烈将军、高平令。及宇文泰西征侯莫陈悦时,李贤为先锋,交战中勇往直前,深得宇文泰的赏识和器重,被晋升为抚军大将军。公元536年,原州人豆卢狼杀都督据城起兵,李贤周旋平息,不久授原州刺史。他在原州刺史这个官位上,大兴营田,招募商人,百姓安居乐业,远离战争,高平城市场繁荣,百业兴旺。李贤功绩卓著,原州老百姓人皆悦服。

公元569年正月,在汉高平城的外围,又筑了一城,名为原州城,号称外城。

城套城,城包城,城围城,城中有城,不仅加强了原州城军事防御的立体防御功能,还为原州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色,真正成为天下第一城。

天和四年(569年2月25日),李贤卒于长安,武帝亲临吊唁,5月21日,与妻子吴辉合葬原州西南陇山之下。

公元1983年9月,李贤墓被发掘,从墓中出土的波斯萨珊王朝的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漆棺画等成为固原博物馆镇馆之物,后被列入国宝级文物,为人类在固原创造的文明增色不少,大大提高了固原的品位和国际知名度。

唐朝与突厥发生的战争,你来我往,打打杀杀,几乎连年不断地在固原上演。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在惊恐中北逃,公元756年6月19日到达原州城,心神方定。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七八年后,吐蕃占据了古原州。公元782年,唐朝派特使樊泽至古原州,会见吐蕃占据原州首领相尚结赞,双方达成共识,于公元783年在清水县订立盟约,以弹筝峡西口———今三关口为界,吐蕃不能再往关内扩展地盘。唐贞元三年(787年),吐蕃修筑古原州城屯居,既有粮仓,又有兵营。军事占领持续到公元849年,吐蕃内乱,才将古原州等地归还唐朝。40年后,吐蕃借黄巢起义之势,又攻占了原州。这一次占据时间从唐到宋跨越了两个朝代,突厥兵马往来驰骋,狼烟四起,战火飞扬,原州城经常处在临战状态。

宋代有30多年时间,边城较为稳定,局部摩擦时有发生,大的交火没有发生过。好水川等宋夏战役后,宋仁宗在镇戎军设立屯田制置使,在宋夏交界的前沿阵地,以古原州城为核心,向四周狂筑城、堡、寨。这些城、堡、寨,能够独立成体,共同驰援,构成了纵深的军事防御体系,作战能力倍增。北宋经过100余年的经营,形成了北起萧关(今海原高崖草场城),南至瓦亭,东接彭阳,西连张易,中固原州城的军事布局,四通八达,遥相呼应,驻军,垦田,移民,稳固边防。

公元1270年,镇戎州、原州合并为镇原州,州置临泾(今镇原),固原城摆脱了兵家必争的局面,成为一座普普通通的生活城市。

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于六盘山麓修建了开城安西王府。安西王冬居京兆(今西安),夏居六盘,立开城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心由原州城转到了安西王府,原州城为安西王的屯军之城了。没有军事掌控权力的原州城,失宠的同时失去了战争。

这一历史时段的和谐相处,萧关似乎被蒿草湮没了,原州城———北地边城的意义似乎也不存在了,然而,原州城的军事模样依然还在。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跨入明朝,很多年里围绕原州城的战事屡出不宁。

公元1402年,北地蒙古黄金部落重新强大起来,对明构成了极大威胁。明朝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数万里边防线上,先后建立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大原、固原9个军事重镇,史称“九边”。

九边重镇中列入大原、固原两镇,固原军事防务强势走高,位居九边重镇的重中之重。

公元1474年,明朝廷任左都御史王越,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事防务,驻防固原,固原城成为三边总督封疆驻节之所,也增加了许多北地与西域的外交事务,“三边总督”自此设立。固原“居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膂”,成为腹里,陕西提督又移驻于固原城,强调了边城军事防务的至尊地位。

公元1502年,三边总督秦img110展筑外城,扩大了固原城的面积,赋予了其更多的军事设施。升开城县为固原州,虽然将古和故改为固,但不能替代固原城由边城依托确立为中原首要门户的地位,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固原的含义———巩固中原。

公元1575年,驻固军民整修固原外城,土筑垛墙代以砖石。公元1581年,三边总督高文荐奏砖砌固原城,朝廷准奏。竣工后,固原城名声大振,成为西北著名的砖包城。

公元1685年,清廷以“固原系形势之区”,令陕西提督由平凉移驻固原,改称固原提督。

洋人用尖船利炮沿海上丝绸之路挺进国门以后,中华民族迅速凝聚起来,中国的主战场已不在西北,更不在固原了。固原城不倒的战旗倒下了,不息的战火熄灭了,百姓总算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城内店铺林立,主要街巷以布匹、山货、米粮、白米、鸡鸭等命名,市井功能细化。

固原城自诞生那一日起,与各个封建王朝的兵家打交道已有2000多年,不能不说固原城是历代军事重镇。随着中华民族的纷争融合,固原城军事重镇的地位渐渐失去,变成一座无关紧要的军事设施了。

辛亥革命成功后,固原城内的手工业作坊、铁匠铺、饮食、旅社、修理、磨面、典当等行业逐步扩大,固原城由军事重城迈向了典型的生活化城市。

1949年8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进驻县城,市民倾城出动,欢庆解放。8月5日,固原县人民政府开署办公。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固原县由甘肃省划属宁夏,固原回族自治州改为固原专区,这是红色革命一种特有的行政建制。县城功能由军事型向政治、经济、文化转型。

如今的固原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乡道、省道、国道,道道连通,往来城乡之间;宁汉(宁夏至武汉)高速公路、宝中(宝鸡至中卫)铁路平行交错,擦城而过,纵穿全境;即将落成的固原飞机场,驻足西塬,俯瞰全市。城市建筑风格古老与现代结合,楼不高,道不挤,从早到晚秦腔不断。冬无奇寒,夏无酷暑,长寿老人非常普遍。东低西高的地理特征依然是西高东低,城里那些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老街巷的名字,依然活在人们的口头上。散步南关,既能感觉到固原城的古老景象,也能感受到固原城新的文化气息。

(王曼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