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城逶迤宁夏川

长城逶迤宁夏川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城逶迤宁夏川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项最为雄伟壮观的建筑工程,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标志,在近代史中,它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固原的战国秦长城是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长城之一。其中宁夏境内就有宁夏镇和驻地固原的陕西镇2个边镇。
长城逶迤宁夏川_话说宁夏

长城逶迤宁夏川

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项最为雄伟壮观的建筑工程,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标志,在近代史中,它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中原王朝在3000多年的时间里,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界地带筑成了一条条防御屏障。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朝,在中国北方先后有20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汗水与血肉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奇迹。

由于所处的重要军事地理位置,因此,宁夏境内修筑长城的时间较早,长城的里程也较长。从战国时期开始,历经秦、汉、隋、明几朝,多次新筑或重修。宁夏境内地形多样,长城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有夯土筑成的,有用石块垒砌的,也有少量砖砌长城,被称为“长城博物馆”,是中国北方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原的战国秦长城是宁夏境内最早的长城,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长城之一。战国时期,匈奴、林胡、楼烦等北方游牧民族对位于其南部的农耕民族掠夺战事逐渐增多。为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战国七雄中位居北方的燕、赵、秦三国先后在其边地燕山、乌拉山和六盘山一线修筑了长城。昭王时秦国逐渐强大,于公元前272年灭义渠戎之后,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和向东方扩张,消除后顾之忧,筑长城于陇西郡、北地郡,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中部和东北部以及宁夏东南部。长城在原州区境内长约80公里,在彭阳县境内约有30公里。宁夏境内战国秦长城因所经之处都是黄土高坡,长城墙体全部为黄土分层夯筑而成。由于比较坚固,至今大部分段落遗迹尚存。当从银川方向即将进入固原城时,在距城北的5公里高坡之处便可看到逶迤于崇山峻岭之上巨龙般的长城。

灭六国实现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仍然存在着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骑兵的侵扰,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大将军蒙恬率军30万北征匈奴,逼匈奴逃于阴山以北,并在阴山之南设置44县,同时又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修的长城,是将战国燕、赵、秦北界长城连接起来并部分延伸的长城,其基础仍然是战国长城。固原的战国秦长城虽然在秦始皇时起到了一些防御作用,但这时秦帝国与匈奴的西部主要战场已经向西向北移了数百公里,加之固原长城距离京畿过近,因此,必须在距固原长城数百里之外修建一道新的防御屏障。到目前为止,虽然在甘肃靖宁至中卫、再越黄河延卫宁北山到贺兰山北段有城池遗迹,但发现长城遗迹确为明代所筑,确凿无疑的始皇长城还未发现。

汉代是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时间和里程最长的朝代,而在宁夏境内并没有新筑长城,西汉前期与东汉后期朝廷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利用了前朝的长城,这些长城也只是被重修或补修过。

img8

南北朝后期到隋代,突厥民族在贺兰山以西、鄂尔多斯草原以北兴起,当时,宁夏正处在突厥向中原进犯的通道前端,自然就是防御突厥的最前沿。隋朝在公元581年统一中国之后,为了防御突厥、契丹、吐谷浑等北方游牧民族军队对农耕民族的破坏,先后7次修筑长城,但隋朝修筑的长城,大部分是在前朝长城基础之上的修缮或加固。宁夏北部的灵州具有独特的军事地理位置,是隋朝政府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灵州以西有贺兰山和黄河这两个天然屏障和前朝的长城可以利用,但灵州以东到盐州和陕北地区的朔方、夏州一线却无险可守。突厥军队常常长驱直入,直逼关陇,给朝廷造成很大的威胁。于是,公元585年,隋文帝命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出勃出岭,绵亘七百里”。第二年,又发丁15万,在朔方险要处修筑城池数十处。从最近的考古发掘材料看,在盐池县北部发现了一段隋代的长城遗迹。这段长城是用“堆筑法”平地建造的,墙宽5~9米,现存残高在3米以上,原高度可能在5米以上,每隔千米左右墙体上就有一个高大的长城敌台,这种敌台也起烽火台的作用。这种长城在具备必要的兵力时,足以阻挡一般骑兵。

唐朝宋朝、元朝基本没有修筑过长城,但在明朝统治的200多年中,由于北方蒙古势力始终活动在阴山和燕山南北,并不时向南侵扰,明政权在北方一直不得安宁,甚至还发生过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虏的历史事件。因此,明朝政权特别重视对北方长城的修筑。修筑长城的同时在长城沿线设立卫所,建城堡和亭障,在人力、物力和设置上加强戒备,使长城的防御体系比前朝更加完善。由于距今年代相对较短,宁夏境内的明长城保存的相对较为完好。

明代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2万多里的长城沿线设立了9大边镇,最初为辽东、宣府、大同、榆林4镇,后来又增设了宁夏、甘肃、蓟州3镇和陕西镇、偏关镇。其中宁夏境内就有宁夏镇和驻地固原的陕西镇2个边镇。因而,在宁夏境内修筑的长城的规模也是空前绝后的。明代的长城一直被后人称作“边墙”。

在宁夏境内明代长城现存的总长度大约为700多公里,由河东墙、陶乐长堤、惠农旧北长城、惠农西长城、平罗北关门墙、大武口西长城、贺兰西长城、银川西(永宁)长城、青铜峡长城、中宁长城、中卫北长城、中卫南长城、盐池内边、同心下马关内边几段组成。

所谓河东墙即黄河以东的长城,修筑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全部是夯土城墙。自银川市东经灵武水洞沟、横山堡等地,过清水营后进入盐池县高沙窝,又向东到花马池镇,再迤东南进入盐池县城北,最后进入陕西定边县。当地人称为“二道边”。修成此道长城50多年后的嘉靖年间,王琼等人又修筑长城,其西半段(即从横城到清水营一段)沿用了成化年间的边墙。自清水营向东新筑一条长城,一直到盐池的东郭庄村,这道长城比成化年间所筑墙高壕深,因此又被称作“深沟高垒”。其墙体遗迹的保存也要比前者好一些。当地村民将这道长城称作“头道边”。

此外,为了防止河套的蒙古人进入银川平原抢掠,三镇总制刘天和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沿黄河东岸修筑长堤一道。陶乐长堤现存长度仅为331米。从旧北长城的终点越河进入陶乐境内,沿黄河南下与横城河东墙的西端相连。这段长堤紧靠黄河岸边,大多已被河水侵毁,现今所留遗迹不多,在陶乐镇红崖子村以东和高仁镇以南尚有数百米遗迹可寻。

西长城修筑于明弘治年间。自甘肃靖远县进入宁夏中卫黄河南岸的山地,在下河沿越河,沿宁卫北山向东北在胜金关进入中宁县,又于青铜峡四眼井折向东北到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贺兰山的赤木关(也叫三关口),最后沿山体向北达红果儿口镇远关。三关口以南的明长城逶迤于贺兰山、宁卫北山和香山的山脊或山前台地之上,除了越过黄河,其他处并没有间断。三关口以北经大武口到镇远关,纵长接近100公里的长城一线,是贺兰山山体最为高耸险峻的一带。大武口沟内,据文献记载原有三道长城,只可惜此道沟内长城遗迹现在已荡然无存。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陕西镇设置在固原,三边总制秦img9在海原县干盐池、同心下马关至盐池花马池一线修筑了质量比较差的“固原内边”。明嘉靖年为了将宁夏河东墙、陶乐长堤与西长城之间的防御空当连接起来,在平罗县以北修筑了两条东西向的长城,南侧的长城西起今贺兰山大武口,经明水湖,止于黄河西岸,长25公里,叫“边防北关门墙”。偏北的长城西起红果儿沟,经惠农,止于黄河,称为“旧北长城”。两条长城统称宁夏北长城。

宁夏境内的长城,是中国北方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早期的开发和后来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都与修筑长城的过程或长城体系的关隘城池相关。有将近2000公里长城、号称“长城博物馆”的宁夏是我们为之自豪的家园。但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一部分长城遗迹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长城也成为我们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惠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