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歌王王洛宾——花儿的故事

西部歌王王洛宾——花儿的故事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花儿”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歌手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表现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要花儿不要命了。“花儿”内容丰富,多为情歌,也有表现回族人民生活情景的。总之,“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宁夏的“花儿”创作既有大型的集体创作,也有民间歌手所唱。
花儿歌语_民间宁夏

花儿歌语

走咧,走咧,走远咧,越走呀越远了,
心里像刀子者搅乱了。
哎的呦,眼里的花儿把心淹哈了。
哎呦,哎呦,哎哎哎呦。

走咧,走咧,走远咧,越走呀越远了,
褡裢的锅盔者轻哈了,
哎的呦,心里的苦痛重哈了。
哎呦,哎呦,哎哎哎呦。
……

1938年,一首催人泪下的《眼泪花儿》,以其朴拙的词汇和深情的旋律,拴住了西部歌王王洛宾的脚步,勾住了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心魂,从此改变了这位中国歌坛传奇大师的人生轨迹。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西部歌王王洛宾。人们不仅熟悉他那沧桑中略显童真的面容,以及飘动的白胡子上荡漾着的微笑,脑海中更是常常回响起他那苍凉深情的歌喉。那些经他创作而传唱的 《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早已成为20世纪华人音乐作品中的经典,而王洛宾的名字也随着歌声飞扬海内外。

王洛宾,1934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准备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去深造。这时,抗日战争爆发了,王洛宾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投入到抗战中,参加了西北战地服务团。1938年,王洛宾、萧军、罗珊等一路西行,到达宁夏六盘山区,遭遇一场大雨,因为路滑,车行不便,在六盘山脚下的一个车马店里一住就是整整三天。

风住雨歇,王洛宾他们离开车马大店,继续上路,当他们爬过一道山梁时,催人泪下的《眼泪花儿》传来,王洛宾回过头来,看见唱歌的正是车马店老板娘五朵梅。

img3

花儿唱响

五朵梅的“花儿”,让王洛宾陷入一种苍凉深远的意境中。那悠长而凄清的旋律,率真而质朴的话语,情真意切,让歌王体会到了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的肝肠寸断,打动了歌王心中最为柔软的那一部分。那一刻,王洛宾惊讶了!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音乐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后来一锤定音的是塞克,他对王洛宾吼道:“去什么巴黎?你听听这歌声,别走了! ”就此,歌王打消了去法国深造的想法,留在了西部大地,致力于西北民歌的传承与发扬广大,成就了他辉煌的音乐人生。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不断从西部民间的音乐中汲取营养,谱写出人人能唱的动人歌曲。

img4

国家级“花儿”传承人——张明星

晚年的王洛宾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不时向亲友们提到:“改变了我一生命运的,是在大西北碰巧遇上的‘五朵梅’。”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一切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但花儿的韵律依然为我们讲述着这个传奇故事。

“花儿”又称“少年”“野曲”,是聚居于甘、宁、青地区的回、汉、撒拉、保安、东乡、土、裕固、藏等民族一律用当地汉语方言传唱的一种山歌。之所以以“花儿”而名,是因为歌名、歌词中含有大量的花名,当然也蕴含着各族老百姓以花儿寄托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歌中女方亲昵地称男方“少年”,男方则亲呢地称女方“花儿”,于是“花儿”与“少年”这两个富于情感的词语也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花儿”有“整花儿”和“散花儿”两种,“整花儿”以长篇为主,“散花儿”形式自由,可以即兴发挥。整花儿的完整长篇可为你娓娓道来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而自由的散花儿却变化自由,不时显示出演唱者的多才机智,两人对唱时,你方唱罢我来接,你一句,我一段,精彩对接迭起,常常让听众听得如痴如醉。花儿的音乐主调令达100多种,旋律、节奏、唱腔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花儿”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歌手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表现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我以为对“花儿”解释最好的是通过“花儿”唱出来的: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不唱时由不得自家;
刀刀拿来把头割下,
不死了就这个唱法。
阿哥的肉呀,
不死了就是这个唱法!

河里的鱼娃离不开水,
没水时阿么价活哩;
花儿是阿哥的护心油,
不唱是阿么价过哩。
阿哥的肉呀!
不唱是阿么价过哩。
烟洞的山上兵来了,
刀杀了众百姓了;

手提着大棒打来了,
要花儿不要命了。
阿哥的肉呀!
要花儿不要命了。

“花儿”内容丰富,多为情歌,也有表现回族人民生活情景的。一般多是四句或六句,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十分口语化,且不避俚语俗词。“花儿”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字优美,格律谨严,感情真挚。

“花儿”通常是这样来表达爱情的:

大路上走来的光棍汉,
手拿着五尺鞭杆,
我疼你天热擦把子汗,
你给我送上一支“少年”。

天上星,星对星,亮又明,
我把它当成一对儿宫灯,
尕妹妹的眼睛毛敦敦,憨敦敦,
模样咋这样心疼……

“花儿”是这样来表达苦难的:

一身的紫肉儿苦干了,
腔子里挣下病了;
庄稼给日头烤焦了,
难心者下了泪了。
阿哥的肉呀!
难心者下了泪了。
流血流汗的整一年,
筋骨给日头晒断了;
叫三声“胡达”哭老天。
苦日子哪天算完了。
阿哥的肉呀!
苦日子哪天算完了。

img5

心里的“花儿”漫上来

据考证,“花儿”约产生于明代,有关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在蒙藏民歌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歌;有人认为它是从外地迁来的回族人民的思乡曲演化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明初从南京迁往洮州地区的移民常以花卉为比兴的一种民歌。总之,“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宁夏由于回族人口相对集中,因此也就成为“花儿”流传的胜地和“花儿”创作的源头。流传至今的宁夏西海固一带的“花儿”,唱腔高亢、激昂,时而声音嘹亮,时而委婉细腻,是当地回族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1979年,银川市文工团首次把民间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用花儿的曲调加以改编,并正式上演。同年,西吉县文工团又创作并演出了《曼苏尔》,引起轰动,其后有《金鸡姑娘》《花儿四季》《花儿吹绿西海固》等一系列花儿剧问世,并晋京演出,后还远赴福建等沿海地区巡演。2009年,宁夏倾心打造出了一台大型原创回族歌舞剧——《花儿》,它的上演吸引和打动了许多观众。

宁夏的“花儿”创作既有大型的集体创作,也有民间歌手所唱。出生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阎关村的张明星已经过了八十岁高龄,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他小时候唱“花儿”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却唱了一辈子“花儿”,而且深深地爱上了“花儿”。1964年,他和其他17个人一起代表宁夏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团在北京举行的观摩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从此,张明星便开始了在“花儿”演唱与创作道路上的奋进之旅。在“汶川大地震”赈灾演出和庆祝“北京奥运会”演出中他都创作了“花儿”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也融入了他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的想法。

2010年花儿歌舞《尕妹门前浪三浪》亮相春晚:

尕妹妹者大门上浪呀三浪,
心儿呀跳着慌,
想看我的尕妹妹桃花样呀,
尕妹妹山丹丹红花开呀;
听说我的尕妹妹病哈了啊,
阿哥哈别急坏,
盛上些冰糖者看你来呀,
尕妹妹山丹丹红花开呀;

开不开者个山丹丹花连根儿拿,
送给我的尕妹妹者两百斤半,
我把你哈心疼着我把你哈爱呀,
尕妹妹山丹丹红花开呀,
一天三趟者看你来呀。

这首具有回族特色,代表宁夏原生态民歌的“花儿”让许多观众耳目一新。

“花儿”不仅是宁夏回族群众抒发感情、表达爱情的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文学与音乐方面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且乡土气息浓郁,其民族性和地域性也比较强。它对见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口头传播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和人文价值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若要倾听“花儿”,那就到西海固去!没有比那里更纯正的“花儿”了。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味“花儿”那原汁原味的醉人的风情。用山、沟、赤、谷、梁、崖这些符号组成的西海固是孤独的,是岑寂的,但你走在其中,却不会有孤独岑寂之感,因为那些谣曲会从你的身后飘来,让你回过头来;会从你的前方飘来,让你走向前去;会从你的左右飘来,让你左顾右盼。“花儿”包围着你,簇拥着你,你还会感到孤独么?你还会感到岑寂么?

“花儿”是西海固老百姓粮食之外的粮食,是他们爱情之外的爱情,是他们生命之外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