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化与消费

现代化与消费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吉莱特指出,她要考察的是现代化意识形态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意识形态如何影响消费,以及消费怎样被用以运作意识形态。消费实践便是考察这一主题的核心领域,也是引起吉莱特注意其中的叙事结构的源头。在“田野”中,吉莱特发现,封建与现代已经成了雪与其他许多人叙述日常生活中各类现象的“结构”。
现代化与消费_世界视野中的回族

一、现代化与消费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本书延续着吉里特博士论文写作的结构。在导论部分,她解释了其研究兴趣的缘由,铺陈理论框架,界定研究主题与章节安排,并简述了田野调查的大致过程。

吉莱特指出,她要考察的是现代化意识形态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意识形态如何影响消费,以及消费怎样被用以运作意识形态(Gillette,2000:3)。一定程度上来说,她考察的也是国家话语如何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叙事,以及人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源重审官方的分类范畴。

消费实践便是考察这一主题的核心领域,也是引起吉莱特注意其中的叙事结构的源头。在“田野”中,吉莱特发现,封建与现代已经成了雪与其他许多人叙述日常生活中各类现象的“结构”。雪把消费行为乃至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与现代化勾连了起来。诸多观念植根于当代中国有关发展与现代化或物质与精神“进步”的对话之中。

有关封建与现代化的国家话语贯穿于20世纪,这一话语是在西语学界社会进化论的影响下,在种族(race)、文化与民族国家观念的互动中被生产出来的(Gillette,2000:2)。发展观影响了诸如雪这样的中国民众理解自身及其群体的方式,影响了她们叙说自身经验与个人行为的方式。吉莱特讲到,西安的穆斯林使用消费来操作社会发展观,并顺利地将自己定位于国家推行的进化论意识形态中。人们通过消费行为,将“现代化”为己所用,同时,他们还试图挑战国家作为现代的代理人与向导的作用,从自身的文化体系中寻找“现代化”的出路和“先进”位置的坐标(Gillette,2000:3)。

如此,官方与民众、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贯穿全书的线索,其特别表现在不同的角色对现代化、民族与文明等概念的一致的或相异的理解上。吉莱特指出,种族、文化与民族(nation)是社会进化论的三个基本主题。为了强调民族分类背后的偏见与基础,她将国内学术界和官方话语中使用的“民族”翻译为“race”(3)。根据其所理解的回族史,吉莱特叙述到,20世纪的头50年,“回”基本上是一个宗教范畴,中国所有的穆斯林都被称为回,伊斯兰教被称为回教,穆斯林自称回民。但是,“回”这个概念也包含着种族涵义。西域、大食与波斯等常被当作中国穆斯林的来源。吉莱特认为,新中国政府所致力于其中的社会分类,便用之以确定中国现代化所需要迈进的方向。穆斯林社区也经受了这一系列概念范畴的影响,如种族(race)与发展等。他们使用国家宣传的进化论框架来思考自身及周围的世界。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一概念体系中,他们运用消费实践来积极追求自己的现代化,而不是等待政府提供的现代化,从而重新界定自己在社会发展意识形态中的位置。通过购买的、租用的和使用的商品,采用的商品风格,以及拒绝的商品,中国穆斯林与“回民封建”、不够现代化的刻板印象相抗争(Gillette,2000:17~18)。他们表明自己比汉族邻居或地方政府更加文明,他们将传统转变为经济资本,通过选择另一套评判社会的标准挑战政府对于“进步”的话语垄断。而所谓的另一套标准便来自吉莱特所称的“阿拉伯化”进程,即中东阿拉伯世界所提供的一种竞争的现代性版本。

总之,全书围绕一系列商品、时尚以及人们消费或不消费这些商品的方式展开论述。实际上,从各个章节的编排来看,本书涉及日常生活的基本方面,即衣食住行,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从商业活动到衣食层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