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族民间传说故事

京族民间传说故事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宗教信仰京族人有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村神的传统。在此期间,村里包括哈亭在内的各大小庙宇被拆毁,传统的民间宗教活动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而遭到严令禁止,各种民间宗教活动所用经书被大量焚毁。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京族的道教属于“正一派”,而当地汉族信仰的道教则属于“茅山派”。
宗教信仰_中国京族

第一节 宗教信仰

京族人有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村神的传统。1949年以前,各种形式的民间宗教活动一般不受限制,但20世纪50年代末的“破四旧”运动使这种传统受到极大冲击。在此期间,村里包括哈亭在内的各大小庙宇被拆毁,传统的民间宗教活动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而遭到严令禁止,各种民间宗教活动所用经书被大量焚毁。在60年代和70年代,“无神论”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激情占据着京族人的精神空间。80年代以后,京族人的民间宗教活动才得以逐渐恢复。

祖先崇拜是京族的民间信仰,儒家思想是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对祖先的崇拜实际是在血缘基础上对人伦关系的关注,其实质是对血缘关系的崇拜,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京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决定了京族人普遍重家族、重血缘亲情的文化心理以及习惯用家庭、家族中的各种秩序关系、血缘关系去认知、阐释并构建社会关系的家庭伦理社会化倾向,同时也强化了京族人“报恩答义”的社会交际理念。

京族也崇拜多神,民间的神灵崇拜,有的带有浓厚的自然崇拜色彩;有的受道教、佛教的影响而成;有的则来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特别是对与海有关的神尤为敬仰。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其神灵崇拜,注重神灵本身对民俗生活的参与程度,并不在乎神的神位、神格和神权的高低。

京族人所信奉的道教,混杂了一些佛教和巫术的成分。京族的道教属于“正一派”,而当地汉族信仰的道教则属于“茅山派”。对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京族民间只承认其存在,却不作祭祀,而对保佑渔民出海平安的镇海大王以及能为百姓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却倍加崇奉。

img143

道教道场        摄影:孙 昉

京族信仰的神,按其供奉场所,可分为“家神”“庙神”和“哈亭神”三种。

一、家神

家神主要指祖灵。民间相信祖宗有灵,各家厅堂的正壁上都设有神台,以供列宗祖灵。这种神台又称“祖公”,上写“x(姓)门堂上历代先远宗亲之位”。有固定的香炉,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添丁、婚嫁等喜庆事都要烧香供祭。民间称祖灵为“家神”,认为祖灵能庇佑子孙后代,有时还能以某种形式表其“神意”。

二、庙神等民间神

(一)灶君

民间把“灶君”看做玉皇大帝派驻各家监察凡人的“天神”。“灶君”的神位多供祭于厨房的灶头边,也有些人家是供于祖公棚上的。灶君供于灶边,由于每天煮的食物,灶君都已随时“享用”,所以平时祭祀都不再另行上供,只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专门供奉灶君一次,因为这天是灶君返天庭向玉皇“禀报”的日子。在这期间,人们说话做事可以无拘无束,俗称“顺顺利利百无禁忌”。到了除夕,又给灶君烧香,迎接他回来。

(二)天官、土地

京族人的庭院在与厅堂门口对面约四五米的地坪上,有一座以砖或石头砌成的神台,高约1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天官”,神位写“天官赐福”,天官被奉为“福神”;下层是“土地”,神位写“土家土地”或“本家土神”,土地为家宅“保护神”。

(三)观音、三婆

img144

供奉本境土地           摄影:孙 昉

民间认为,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和送子造福的法力很大的神。京族地区供奉观音的寺庙有巫头岛的“灵光禅寺”和img145尾、山心、红坎、竹山等村的“三婆庙”。在广西一些地区(北海、钦州),“三婆”是由天后(妈祖)信仰衍生出来的,京族人也奉“三婆”,同样主管生育,但是受中国佛教文化及越南母道教文化的影响,“三婆”妈祖的身份被“观音、柳杏公主、德昭婆”所替代,具有宗教融合的象征性。

(四)伏波将军

红坎村有伏波庙,供奉东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以正月十五为神诞日,举行庙祭。是夜,全村人在长者的带领下,摆出各种供品,击鼓打锣,举行十分繁复的仪式来拜祭。当地的人相信伏波将军能够有事必应,非常灵验。而在img146尾,伏波将军则是在哈亭里供奉的,属于哈亭神。

(五)田头公

田头公即田间保护神。

(六)海公、海婆

京族把大海视为“神灵”,在船头设“海公”和“海婆”的神位,每次出海都焚香祷告。每年腊月二十至二十八,同伙作业的“网丁”聚集在一起,由“网头”主持做“年晚福”仪式,祈求海公、海婆保佑来年生产丰收顺利。

(七)佛、十殿阎王、羽林大神、金刚大神和至德尊神

以上是丧礼中“做功德”时所供的神。

(八)杜光辉

清末抗法民族英雄,率领京族人民参加刘永福抗法黑旗军。img147尾村杜姓降生童奉他为“祖师神”,神诞农历四月十四。

三、哈亭诸神

哈亭诸神和京族民俗生活关系密切。哈亭正殿供案上设置诸神神位,但各个地方所供奉的有所差异。img148尾、巫头两地的哈亭,供奉的是镇海大王、高山大王、广达大王、安灵大王和兴道大王,合称“五灵官”,其中以镇海大王为主神,其余四位是副神。山心哈亭供奉的主神是兴道大王,副神是镇海大王以及本境土地。

(一)镇海大王

全称为“白龙镇海大王”,是三岛的开辟神和海上保护神。镇海大王在哈亭中的神位平日只是虚设,每逢“哈节”要到海边举行仪式,遥对大海那边的神庙把他迎接回哈亭中享祭。

(二)高山大王

也称高山神,全称为“高山神邪太上等神”,是专管山林之神。其在哈亭中的神位平日也是虚设,每逢“哈节”才到庙里把他接到哈亭里享祭。

(三)广达大王

全称为“圣祖灵应广达大王”。

(四)安灵大王

全称为“点雀神武安灵大王”。

(五)兴道大王

全称为“陈朝上将敕封兴道大王”,亦简称“陈朝上将”。即13世纪陈朝时期的大将陈国峻,因为他多次率军击退外族的入侵,战功显赫,被封为兴道大王。当地京族人把兴道大王和广达大王、安灵大王一起当做村寨保护神来供奉。

(六)后神

在山心哈亭正坛神座左侧,还设有“后神”的神位,后神为山心京族的刘廷宝、刘珖玉父子俩的合称。民间传说19世纪初,刘氏父子捐资修建山心哈亭,跋山涉水到越南涂山,移接兴道大王的香骨来山心哈亭。京族人为纪念他俩的功德,便尊奉他俩为“后神”。

(七)“本村诸家先灵”

这也是山心村京族的习俗。村中各户的祖宗神位,同时也设在哈亭里,同亭中诸圣神一起,共享众祭。

以上这些神灵除去三婆和海婆,其他都为男性。即男神为主位,女神辅之。[1]

img149

东方的对联与西方耶稣像的嫁接 摄影:田 静

除了道教、祖先崇拜、村神崇拜、自然崇拜外,还有一部分京族人信仰天主教。江平、恒望、竹山等地均建有天主教堂,属北海教区指导,有司铎、修女在此主持教务。京族天主教信徒戴十字架项链,家中悬挂圣母圣婴画像,遵从教习,遵守教规,按照教规进行祈祷和弥撒,结婚时按天主教的教规举行仪式。教徒家庭通常是一人信教,全家信教。天主教何时传入京族地区的说法不一。据东兴市宗教志记载,“1844年,法国教士包文华首先在广东建立第一间教堂,接着到北海建立北海教府。1849年包文华从北海来到防城县,先后在罗浮、东兴、竹山、江平建立天主教堂点,开展传教活动”。[2]而东兴罗浮天主教堂记载的时间则更早,“教堂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是继东兴东郊把塘教堂(建于1692年)和罗浮三门滩教堂(建于1808年)之后所建”。[3]该记载说明,早在17世纪,天主教就在东兴一带活动。现在,在东兴市的辖区内,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有三个:罗浮天主堂、竹山天主堂和江平天主堂。有意思的是,教徒也过传统节日,也贴春联,内容却是反映天主教思想的,展现出一幅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交融的景观。天主教在京族其他地区的影响不大。

京族的宗教信仰总的来说呈现多元格局。由于远居边缘及历史原因,为京族西方外来文化的传入提供了生存土壤,各种文化的交融使得京族文化具有多元性。京族宗教信仰体系除以海洋神为主体,还体现出边际文化的融合与多元。除了海洋神灵,京族还供奉其他自然神灵,包括掌管山林的高山大王、土地神等。受道教影响,还供奉玉皇大帝、天官、灶神等神灵。祖灵崇拜和英雄崇拜也是京族信仰体系里重要的一部分。京族的哈亭就设有祖先的牌位,他们和汉族一样,清明节与中元节祭祀祖先。杜光辉、苏光清这些民族英雄也成为供奉的对象。南征的汉族将领—— 伏波将军,也是京族神灵体系中的一分子。带有道教正一派特色的“师父”成为京族重要的宗教仪式专家,主持着京族各种习俗仪式。民间信仰化的佛教在京族中也有影响,这从京族传统叙事歌——《青提婆传》中可见一斑。《青提婆传》和佛教盂兰盆会传说《目莲救母》同出一辙。

京族民间信仰的多元性,还体现在善于将外来神灵进行改造,将“他文化”改造为“我文化”。上文提到的镇海大王,其实最初源于汉族镇海大王的传说,京族将其纳入自己的信仰体系,还将其奉为主神。妈祖信仰在中国广为传播,由福建、广东等外来移民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妈祖信仰也在广西沿江沿海广为流布。在广西一些地区(北海、钦州),妈祖信仰还衍生出与其相关的神灵信仰,如“三婆婆”,“三婆婆”实际上就是妈祖。[4]京族人也奉“三婆”,同样主管生育。由于受中国佛教文化及越南母道教文化的影响,“三婆”妈祖的身份被“观音、柳杏公主、德昭婆”所替代,具有宗教融合的象征性。壮族文化作为广西的强势文化力量对京族文化显然也有影响,在京族生育习俗中也有所体现:子女生辰“犯煞”时,要举行“定花根”认契爹仪式;小孩多病时要举行“置花”或叫“盘花根”的仪式,确保孩子顺利成长;老人体弱多病要“做十保”添命粮,这些都是壮族“花”崇拜的体现。[5]由于远离中国国家政权中心,国家体制下的意识形态对京族宗教的干预甚微,加上越南在150多年的时间里都处于法国殖民之下,因此海洋文化的开放使京族进一步接受了天主教这一外来宗教。恒望村设有天主教堂,大部分村民皆奉此教,这也是京族宗教信仰多元化的体现。各种宗教信仰文化因素相互影响、融合,其习俗约束着京族人的行为,世代传承,成为京族宗教信仰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