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族的木屐图片

京族的木屐图片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民间造型艺术尖顶斗笠一、斗笠斗笠在京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随着京族聚居区旅游业的升温,现在京族人巧手制作的斗笠达到了实用和装饰的完美结合,已走出京族三岛,成为一种饶有趣味的民间艺术造型。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各种新型拖鞋脱颖而出,京族人数百年来穿的木屐,现已甚为罕见,“送花屐”之俗也几近消亡了,但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造型,彩色木屐仍有自身的艺术价值、民俗价值。
民间造型艺术_中国京族

第八节 民间造型艺术

img107

尖顶斗笠

一、斗笠

斗笠在京族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在日晒多雨的京族聚居区,人们不论是外出劳作或上街都会戴着它,它早已成为京族人的标志之一。现代化进程中,很多传统服饰悄然流逝,但斗笠仍牢牢扎根于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身着一袭白袍,头戴尖顶斗笠,妩媚多姿的京族姑娘倩影是京岛旅游业的“形象使者”。尖顶斗笠源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越南很常见。

尖顶斗笠最大的特征,是它圆锥状的造型。将竹子削刮成竹篾以作为胎骨,再附上一层层的竹叶或当地产的野生小葵的叶子,并使用丝线固定即成斗笠。有的还在斗笠上点缀一些花纹装饰。斗笠的美观完全依靠制笠匠灵巧的双手。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叶子的选用和处理、竹篾的削制、骨架的搭建、针脚的疏密等工序,无不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斗笠质地轻盈,内斗很深,直径30厘米左右,笠顶尖细,姑娘们戴在头上,几乎盖过大半个脸部,挂于颈后,斗笠略小于肩,其飘逸简约的风韵,与京族人民含蓄勤劳的性格非常相配。对京族人来说,斗笠不仅仅是一种遮阳避雨的用具,还是一种感情信物。如果小伙子遇到自己中意的姑娘,会送给她一顶斗笠,如果姑娘收下,则表示她接受了小伙子的求爱,也有女子把自己的斗笠送给男子表心意的。如京族民歌《过桥风吹》“相爱脱笠相送,回家撒谎过桥遇大风。风吹了,风吹了,阵阵风把帽吹向天空……”即是。

随着京族聚居区旅游业的升温,现在京族人巧手制作的斗笠达到了实用和装饰的完美结合,已走出京族三岛,成为一种饶有趣味的民间艺术造型。到京族地区旅游观光的人们,都喜欢买一顶带回家做纪念,更使斗笠拥有了艺术鉴赏的特质。

img108

彩色木屐

二、木屐木屐也是京族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一块木材从中间用线锯一剖为二就变成一双木屐的粗胚,再利用斧头、凿子将木屐的形状修出来,最后用刨刀把木屐修平,钉上一小条皮革做鞋面(皮革兴起之前则是棕树皮、棕绳、麻绳等)即成一双木屐。当然,木屐也有粗制与精致之分。一般的木屐,白底而无装饰,冲凉或纳凉时穿,精致点儿的,彩漆描花,甚为漂亮,已不仅仅是一双木屐,而是一件艺术品了。

曾几何时,彩色木屐在京族婚俗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男女相爱后,会通过蓝梅(媒人)同时送对方一只木屐,如果双方赠送的木屐合在一起,正好成一双,说明这对情人是天作之合;如果不配对,便意味着无缘相许,结不成情侣。花屐配对后,即选期送礼盒联亲。这一风俗叫“送花屐”。

无独有偶,广东也有制作彩色木屐并把它作为婚俗信物的。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有载:“今粤中婢媵,多着红皮木屐。士大夫皆尚屐……新会尚朱漆屐,东莞尚绣花屐,以轻为贵。”[16]东莞的木屐,不论男女都画有花草树木,男式是红底,而女式则就上下红色,中间为渐变的黄。东莞的传统婚俗,新媳妇过门,也要穿彩色木屐。清代光绪年间,在宁波、鄞县一带,其婚姻民俗中,也有下定送鞋履之习俗。这些习俗与京族的“送花屐”甚为相似。其中的文化传播、居民迁徙因素,有待深入探讨。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各种新型拖鞋脱颖而出,京族人数百年来穿的木屐,现已甚为罕见,“送花屐”之俗也几近消亡了,但作为一种民间艺术造型,彩色木屐仍有自身的艺术价值、民俗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