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裕固族牧民救红军

裕固族牧民救红军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裕固族草原,还流传着许多牧民营救红军的动人故事。残酷的战斗中,很多红军烈士暴尸荒野,裕固族牧民主动前去安葬烈士遗体。仅裕固族牧民旺丗巴登和狄阿旁弟等人在灰大坂、康隆寺一带埋葬的红军烈士遗体就有80多具。此外,很多裕固族牧民还为红军通风报信,采集草药,缝补衣裳,制作鞋袜,砍柴送草。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裕固族牧民用自己的朴实品格和一片赤诚写下了掩护、营救革命红军的壮丽诗篇。
裕固族牧民救红军_中国裕固族

第三节 裕固族牧民救红军

1937年初,红西路军西征失利后,有些伤病员失散在海拔三四千米的祁连山中,他们在险恶的环境和困难中仍坚持与敌人斗争。当时生活在祁连山中的裕固族牧民克服各种困难,在敌人的严密监视和频繁搜索的白色恐怖之下,仍冒着生命危险,努力去营救和保护失散的红军战士,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保家卫国的壮歌。

1937年隆冬,在裕固族生活的白泉门的一条峡谷里,一位在积雪中放羊的牧羊姑娘听到从松林中传来一阵“救命”的呼救声。姑娘扔下羊群跑回家告诉父母。姑娘的父亲叫拉尔楞,是一位藏医,母亲叫卡什吉,是裕固族牧民。老两口赶快来到林间,发现在一棵树下有一位奄奄一息的红军在呼救。他们把受伤的红军战士背到一个山洞里,生起火,用双手捧来积雪给他搓擦冻伤的手、脚和脸。红军战士吃了拉尔楞带来的糌粑后渐渐好转。当时马家军搜捕很紧,山洞中无法藏人很久,为了安全,拉尔楞夫妇在茂密的柳柴洼里搭建柴棚,里面铺上青羊皮和毛毡,把红军战士安置在里面,白天不敢生火取暖,就把自己盖的毛毡送去保暖,晚上生火之后再拿回家。为了尽快养好伤,拉尔楞打来青羊,扒出热肚子,包在红军战士受伤的脚和手上热敷,并用青羊肉汤给他补身子。一个月后红军战士身体调养好了,只是手指和脚趾被冻掉了。当他提出要赶部队去时,拉尔楞一家缝制小褡裢,装上糌粑、曲拉和干肉,赶制一件褐衫,连同一件皮袄送给红军战士路上用。红军战士感动至极,泪流满面。

在裕固族草原,还流传着许多牧民营救红军的动人故事。被俘红军田忠道逃离魔窟,跑到大河草原裕固族牧民别别家帐篷时,别别一家明知道马家军规定“窝藏红军者满门抄斩”的规定,但是从小受尽苦难的裕固族牧民看见别人受难就心酸,决定救下这个红军战士。他们为他换上裕固族褐衫和一双康呈(毡靴)然后送到一个山洞里隐蔽起来,每隔三天去看望一次,并送食物和饮水。三个月后红军战士的伤养好了,马家军也撤走了,牧民就把他领回家教说裕固话,学做牧业活儿。后来又认其为义子,以父子相称,亲如一家,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位红军战士才独立成家,并一直生活在裕固族地区。

裕固族牧民儿朵目曾冒着杀头的危险,跋山涉水为红军西进当向导,从长干峡至八字墩,往返行程400公里。在灰大坂战斗中,一个腿部负伤的红军战士被裕固族牧民发现后,立即把他隐藏在山洞里,为了不被人发现,每天让一个小班第(小和尚)送水送饭,直到伤势好转后才送走。裕固族牧民扎西斯多因为给红军宰羊吃,遭到敌人毒打,但是他毫无怨言,还冒着危险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炒面送给红军。住在康隆寺红石崖下面的一位裕固族妇女,不仅热情看护伤病员,还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和一口铁锅送给远征红军。更为可贵的是她揭穿了一起敌人制造的焚烧康隆寺又嫁祸于红军,企图挑拨裕固族和红军关系的罪恶勾当,从而被人们誉为“红女人”。残酷的战斗中,很多红军烈士暴尸荒野,裕固族牧民主动前去安葬烈士遗体。仅裕固族牧民旺丗巴登和狄阿旁弟等人在灰大坂、康隆寺一带埋葬的红军烈士遗体就有80多具。此外,很多裕固族牧民还为红军通风报信,采集草药,缝补衣裳,制作鞋袜,砍柴送草。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裕固族牧民用自己的朴实品格和一片赤诚写下了掩护、营救革命红军的壮丽诗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