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祜族民间药材

拉祜族民间药材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祜族民间医药始于何时,暂且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拉祜族民间医药的产生、中草药的运用,与拉祜族的生活环境、历史迁徙是分不开的。为减轻痛苦和伤亡,为根除病痛,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拉祜族先民逐步认识到并利用某些植物的性质、作用来疗伤治病,从而产生了最初的民间医药。
民间医药_中国拉祜族

第三节 民间医药

一、拉祜族民间医药的产生与发展

拉祜族民间医药主要是草医草药。拉祜族民间医药始于何时,暂且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拉祜族民间医药的产生、中草药的运用,与拉祜族的生活环境、历史迁徙是分不开的。拉祜族先民从遥远的青藏高原跋涉迁徙而来,沿途的伤亡事故在所难免,尤其是在游猎中,被猛兽毒蛇所伤是寻常之事。为减轻痛苦和伤亡,为根除病痛,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拉祜族先民逐步认识到并利用某些植物的性质、作用来疗伤治病,从而产生了最初的民间医药。

在拉祜族神话传说中,对医药的认识运用,充满着神奇色彩。流传广泛的是一种关于名叫“纳布倮帕”的起死回生药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孤儿种了一块玉米地,眼看玉米就快成熟,可一夜间被一群野猪给糟蹋了,一气之下孤儿找到这群野猪崽子,将它们全打死。正在这时,野母猪回来了,孤儿连忙爬上附近的一棵大树上躲藏起来。野母猪见状,不慌不忙地走到窝旁一棵树边,用嘴将树皮啃下后嚼碎,然后给每个小猪的嘴里喂上一点,不一会奇迹发生了,只见死去的小猪一个个复活了,母猪带着它们走了。孤儿受此启发,便用这棵“纳布倮帕”为人治病疗伤,救治那些生命垂危的人们。还有一则关于刀伤药“地藤叶”被发现的传说,相传有一个拉祜族人在芟地时,不小心砍伤了一只蛤蟆,只见这只受伤的蛤蟆马上找到一棵地藤叶啃嚼,很快这只蛤蟆的伤口便愈合了,人们因此认识到这是一种能治疗刀伤的“创口药”,便用它来治疗刀枪等造成的创伤。再如关于跌打损伤药的传说,从前,有一个拉祜族男子,上山干活时遇见一条蛇,他随手将蛇打死。一会儿,他看到又一条同样的蛇出现,它爬到死蛇附近,咬了一棵草叶喂它,不一会奇迹发生了,死蛇复活了。这个拉祜族汉子目睹此情,立刻悟到这种草可以用来医治跌打损伤。类似的传说在拉祜族民间比比皆是。

拉祜族社会原始游猎的历史阶段相当漫长,而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又极其短暂,拉祜族人民长期遭受各类统治势力的压迫,长期滞留于刀耕火种的贫穷落后状态。社会生产和经济落后,医药卫生也落后,民众缺乏卫生知识,迷信鬼神,对自然灾害、瘟疫、疾病难以抵御也无法解释,唯一的说法便是神灵在作祟,认为世间的一切都与厄萨(天神)有关,人们的生、老、病、死都由厄萨掌控。拉祜族这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拉祜族民间医药文化,不可能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只是一些医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拉祜族居住生活的地区,大多处于亚热带气候带,年平均气温高,终年湿热,雨量充沛、森林广阔、草木繁茂,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也带来亚热带气候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发病率高且传播快。拉祜族人民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漫长岁月中与各种疾病进行抗争,逐步积累经验,利用周围丰富的野生植物来治疗疾病,强身健体。17世纪初叶,大理鸡足山和尚杨渊洲到拉祜族地区传播佛教,促进了拉祜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在传入历法节令、农耕技术和冶炼知识的同时,也传入了中草药知识。尤其是大批汉人进入拉祜族地区开发银铅矿,在当地婚配,安家立业,加深了民族间的联系,逐渐开启了拉祜族人的眼界,在长期同疾病抗争的实践过程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疾病的认识有了提高,逐步丰富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知识。汉族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拉祜族民间医药的发展,在用药经验中吸取了他族医药的经验,不断丰富着民间的医药体系,并且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知识在民间广为运用、世代相传。

拉祜族民谚道:“哪里有寨子,哪里就有医。”凡有拉祜族生活的地方,无论有多少人,每个寨子总有那么一两个懂草医草药之人,这些人对一般常见病的医治,有着他们行之有效的独特方法。拉祜族民间草医多为“磨八”。“磨八”是拉祜族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的巫术人员,他们能说会唱,在民众中有着较高的威信。谁家有人生病都要请“磨八”前来叫魂送鬼,在求神占卜的同时,一些“磨八”逐渐发现并使用以植物为主的药物,进行一定的治疗,有时也能起到急救的效用,使其对各种疾病的占卜祭祀更显“神力”。“磨八”为病人驱鬼送神,也给患者服用草药,给药是治病,驱鬼也算治病,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病人精神抚慰的作用。患者也习惯于这样的方式,如果疾病痊愈,往往认为就是驱鬼送神的结果。拉祜族人民在长期与各种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创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拉祜族医药,形成了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神药两解”。

拉祜族民间医药用药治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内服、外用、内外兼用,有将药物炒热垫坐熨疗或用药熏、蒸,有嚼含、用酒泡服、与肉类煮食等。拉祜族生活的地区,能药用的野生植物极为丰富,这是拉祜族民间医药得以发展的有利条件。1970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曾举行过一次中草药展览,共展出标本2000件(1000个品种,科属未分),搜集记录各类单方验方500多个。有治疗外伤接骨、拔除枪弹头的,有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的,有专治小儿麻痹和强身滋补的等。1983年,思茅市(2007年更名为普洱市)民族传统药物研究所和思茅市卫生局等单位,分别在澜沧、西盟、孟连、勐海等县拉祜族村寨,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搜集拉祜族民间医药单方、验方。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座谈、交流,遴选出100种常用有效的药物编辑成《拉祜族常用药》,拉汉两种文字对照,图文并茂,由云南民族出版社于1987年10月出版。1996年12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又出版了《中国拉祜族医药》,详细记述了拉祜族民间医药渊源与发展,医药特点,传统的用药经验,拔罐疗法,药物疗法,内科用药原则和治疗,共285个单方、验方、秘方和民间常用药物。

二、拉祜族民间医药技术与用药特点

拉祜族民间草医们,识汉字的极少,而本民族文字迟至20世纪初叶才出现,且尚未推广普及,因此拉祜族传统民间医药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拉祜族民间草医们单凭各自的经验诊断,药方和医疗技术多为祖传,也有通过拜师学艺或自学钻研而获得。拉祜族民间草医诊断病情,先是号脉,有的号手脉,也有的号脚脉,然后是看病人舌苔,并询问病史情况,少数草医还进一步作些局部检查。治疗大多以给患者煨服自挖自采的草药为主,一些内科疾病则将草药舂细或捣烂,分别敷包于患者头部、胸腹部或脚、手掌处;而外科骨折、创伤则先做固定、复位处理,然后用舂细捣烂了的草药敷包于受创部位。在疗效上,对一般普通常见病较有效,也能治愈一些疑难杂症,比较突出的是拉祜族草医草药对跌打外伤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治愈骨折的拉祜族民间草医不少,有的能够对多年未愈的残疾病人采用扎针、外敷包草药加以治愈,有的甚至能对残留于人体内的枪弹采用草药敷包后将其吸退出体外。这些草医在拉祜族村寨有着较高的威信,得到民众的信任,民众都愿意找他们看病。

拉祜族民间医药用药丰富,用法独特,具有自身的经验和特点,常见的传统医药技术及方法如下:

内服外洗法。普遍用于小儿内科疾病,如治疗消化不良和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腹胀,采用朝天贯、天冬、山红稗、盐酸木根和糊饭,熬水内服,外洗胸部。

内服外包法。常用于内科疾病,如治疗毒蛇咬伤,采用倒提壶茎叶煎水内服,将其根嚼碎后敷于患处。

生熟药共用法。多用于胃肠道患者,如治疗急性胃肠炎、腹泻、腹痛、痢疾、消化不良等,采用樱桃树皮、桃树皮、梨树皮各等量,将其等分为两半,将一半炒熟,然后混合起来煎水内服。

垫坐法。主要用于妇科病,如治疗顽固性痛经,采用五除叶鲜品舂细炒热,在经期前三五天,每天垫坐1~2小时,同时将少量鲜叶舂细包敷于肚脐即可收到疗效。

熨疗法。通常用于内外科疾病,如治疗脚跟痛(骨质增生类),采鲜蒿枝尖一把,置于烧烫的小石块上,将脚板踩在蒿枝上面,徐徐熨烫,此法也可用来治疗急性乳腺炎。

热敷法。主要用于治疗内外痔疮,采用梅卡次、假烟叶舂细后炒热,用纱布包裹敷于患处。

药食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贫血、肿病、体虚患者,方法是将肉与树萝卜、竹叶参、荫地蕨、独匹叶一起煮着吃。

酒泡法。可用于内外科疾病以及疼痛的治疗,分两种用法:一种是直接泡酒服用,如月经不调、痛经,用小水茄和通气香泡酒服用。一种是用药酒点穴,即将虎骨、豹骨、熊骨、蛇骨、猴骨、风猴骨、獭猫骨、岩羊骨等量混合泡酒备用,再备一只獐子獠牙,牙内装上麝香,封好口,治疗时在疼痛部位取阿是穴用獠牙尖蘸药酒反复点制,即可收到止痛之疗效。

嚼含法。常用于治疗口腔患者和外伤止血、止痛、消炎,如治疗口腔溃疡,采用小叶三点金鲜叶和嫩尖,加十几粒糯米,嚼细后含于口中。

饮疗法。主要用于消暑解渴、开胃生津,采用藤子茶叶、嫩尖或扫把茶,将其晒干备用,届时用沸水冲泡当茶饮用。

点眼法。主要用于治疗眼疾患者,如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采用鲜野葡萄藤,将其砍断后,取两端流出的水来点眼睛或洗眼球。

蒸熏法。通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全身肌肉疼痛、小儿麻痹等,常采用通气香、吊吊香、小桨子叶、大力丸、叶子兰、麻疙瘩、芦子藤、香樟根、老贯藤(鲜品或干品)各等量混合,放入一口大铁锅中熬制,待药液溶解后,改为文火,将一门竹甑置于铁锅之上,治疗时可依据患病部位局部置入或全身坐于甑子中,待治疗部位感到发热出汗时即可,每次治疗约2~3小时。蒸熏过程中切忌吹风。

外洗法。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和烫烧伤,如采用大驳骨全珠熬水清洗全身,治疗各种皮肤病、瘙痒症。

外包法。分为冷热两种疗法:热包疗法,即将药物烧热包敷于患处,多用于治疗无名肿瘤、淋巴结核、跌打损伤、风湿疾病等,如治疗软组织损伤,采用石风丹、小罗伞叶舂细后加酒炒热包敷于患处。冷包疗法,即直接将生药捣烂后包敷于患处,用于治疗一些内外科疾病。

外搽法。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外伤,如采用岩姜涂搽患部治疗蜂、蚁、虫等的咬蜇伤。

散剂。有单方或复方之分,广泛用于治疗内外科疾病,如采用大麻药研粉治疗外伤,有消炎生肌、止血镇痛的疗效。

拉祜族民间医药所用的药品大多为就地取材的草药,以野生植物药材为主,没有商品药材。拉祜族民间医药配方精炼、严谨,每一处方用药1~2剂,多则3~5剂;效用突出,每一种药物一般治疗1~3种疾病,多则4~5种。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内外并重,无论治疗何种疾病,都主张内服外洗(敷),在外用方面则突出传统的理疗方法。拉祜族民间草医用药极讲究药引,有40%的配方都要求放药引,同样的药物,使用不同的药引,便会产生不同的药效。拉祜族民间医药中的药引大多以具有芳香理气、舒筋镇痛作用的药物为主,如丁香、木香、草果、胡椒、酒之类,妇科类疾病以丁香、胡椒为主,胃肠道类疾病以木香、草果为主,风湿、外伤类疾病以酒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