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果孩子撒谎,不要着急说破

如果孩子撒谎,不要着急说破

时间:2022-09-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撒谎只是耍“小聪明”其实孩子撒谎并不意味着性格顽劣。孩子撒谎的类型被动性撒谎孩子想要做好某件事情,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因素孩子爱撒谎,家长最头痛,生怕将来成了习惯,想改也改不了。模仿大人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孩子撒谎,爸妈可以这样做父母对孩子的“撒谎”要宽容一些,首先要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要一开始就责备孩子。

旋旋妈妈最近很忧心,因为她发现旋旋会说谎话了:明明是他打破了东西,却说是妹妹不小心弄坏的;和小朋友比赛输了,回家却说自己得了第一名;想吃糖果,偏说是妹妹要吃的……旋旋妈觉得事情重大,必须好好教育他,又不知该怎么办。

孩子撒谎只是耍“小聪明”

其实孩子撒谎并不意味着性格顽劣。从“实话实说”到“耍小聪明”,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小聪明”,将这种“小聪明”引导成大智慧。

孩子撒谎的类型

被动性撒谎

孩子想要做好某件事情,获得他人的赞赏。当他们做错事情后,会因为担心受罚而说谎。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只是为了逃避妈妈的不满甚至是责罚。

行为性撒谎

有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喜欢就悄悄地拿回家。为了怕妈妈发现,孩子可能会编一些小谎言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合理。

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因素

孩子爱撒谎,家长最头痛,生怕将来成了习惯,想改也改不了。其实,谎言背后各有原因,不妨顺藤摸瓜,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等。一旦发现这种情况,父母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若一次得逞,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当着孩子的面时,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

想象力太丰富

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描述事情时,常常掺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父母在纠正孩子的同时,要肯定他们的能力,不可粗暴制止,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表示对抗

还有的孩子说谎,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父母对孩子既不能过度溺爱,也不能过于纵容。

孩子撒谎,爸妈可以这样做

父母对孩子的“撒谎”要宽容一些,首先要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要一开始就责备孩子。对孩子多一点理解,多一些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认定孩子说谎,不要把孩子一时的表现认定为一辈子的特点,对孩子的积极行为给予重视,这样孩子的谎言便会逐渐消失。

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另外,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关注。

帮助孩子区分现实和想象

孩子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的孩子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孩子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象的,让孩子逐渐把现实和想象区分开来。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孩子定性,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可能会促使孩子今后更加努力地说谎。

家长做一个好榜样

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好榜样,不要不经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出做不到的承诺或骗人的话,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这样孩子便可从中学习到好的行为。

正确运用惩戒手段

让孩子认识到谎言总会被识破,说谎只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而诚实是美德,是高尚的品质,同时诚实也会减轻对过失的惩罚程度。

这里面还有一个技巧:在惩戒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归到耐心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只记住了家长的愤怒。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

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应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说谎时会感到不安,即使蒙混过关了也会十分担心,但是如果这第一次说谎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孩子便可以尝到说谎所带来的甜头,他就会由此产生再次尝试说谎的欲望,会觉得家长是“好骗的”“可欺的”,他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谎话会越说越多,越编越像,最终就撒谎成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