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与诈骗案件及案例分析

学生与诈骗案件及案例分析

时间:2022-09-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以学生为诈骗对象的案件逐年上升。案例一:某学校一位学生家长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南京“儿子同学”的电话,称其子因车祸,在某医院抢救,要求速汇5000元钱到南京某银行。该生家长紧急筹款,按要求汇出。随后,他赶到南京,方知上当受骗。3名学生出于好心,分别借给他路费。朱某得手后,继续以同样的手法,连续作案,后被警惕性高的学生识破,扭送至学校保卫处。

近年来,以学生为诈骗对象的案件逐年上升。作案人主要利用学生热情善良、思想开放、乐于助人的特点,巧妙地接近他们,抓住学生思想单纯、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弱点,骗取他们的信任和好感,驱使一些学生言听计从,慷慨解囊,甚至失身,教训极为惨痛。

案例一:某学校一位学生家长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是南京“儿子同学”的电话,称其子因车祸,在某医院抢救,要求速汇5000元钱到南京某银行。该生家长紧急筹款,按要求汇出。随后,他赶到南京,方知上当受骗。去银行查款,已被人取走。经查明,作案人此前曾以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方式,发动在校学生填写登记表,获取大量学生的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信息,然后挑选“合适”对象,编造“事故”,利用家长远在外地、真相不明以及救子心切的心理骗取钱财。

案例二:自称是北京××学校学生的两青年来到某学校,以借电话卡给指导老师打电话为名与学生尤某接触,并拿出“北京××学校学生证”骗取她的信任。来人称,一周前随指导老师来此地调研,需将调研论文于当日下午6时前寄往美国参加国际经济论文比赛,因与指导老师失去联系,身边的钱用光了,如果不及时寄出,将失去参赛资格,希望暂借一笔钱,待指导老师从北京带钱来再归还,并将重谢。尤某信以为真,遂借给他们1000元。两人离去后,再未复返。

案例三:作案人朱某混入某学校闲逛,在学生宿舍楼公告栏内看到江西籍老乡联络名单(上有3名学生的家庭地址、班级等信息),便分别找到这三人,冒充江西老乡,借口出差,因所带“光大银行卡”在此地无法使用,请求帮助。3名学生出于好心,分别借给他路费。朱某得手后,继续以同样的手法,连续作案,后被警惕性高的学生识破,扭送至学校保卫处。

案例四:某学校一女研究生,在旅店里认识了一个自称是开饭店的年方十七八岁的姑娘。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那姑娘邀女研究生去山东贩银元,说可赚大钱。该生经不起诱惑,失去警惕,与其结伴去了郓城。结果被那个小姑娘以2480元的身价卖给了一个弓腰驼背的中年人为“妻”,失去自由达71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