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撒拉族的舞蹈视频大全

撒拉族的舞蹈视频大全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节 民间歌舞艺术歌舞也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其主要的源泉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民间歌舞在撒拉族民间,有着可供挖掘、提炼、加工的雄厚的歌舞基础。民间舞蹈《阿丽玛》是撒拉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歌舞。打墙是撒拉族人民又一较为红火的劳动场面。民间舞蹈造型撒拉族民间为数不多的原生态舞蹈,如《骆驼舞》《阿丽玛》《伊秀儿、玛秀儿》《连枷舞》等,由于原生态环境的逐渐散失,目前正处于自然消亡的边缘。
民间歌舞艺术_中国撒拉族

第九节 民间歌舞艺术

歌舞也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其主要的源泉是人类的劳动实践。人们为了表现劳动后的喜悦,或为了反映某种思想感情,往往模仿劳动动作,或为了猎取野兽而模仿动物的动作,从而产生了最初的歌舞。所以我们说,劳动是歌舞艺术产生的最主要的源泉,好多民间歌舞都是以劳动动作为基础,加以提炼、概括,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这已为很多的歌舞作品所证明。撒拉族歌舞更是如此。

img85

民间歌舞

在撒拉族民间,有着可供挖掘、提炼、加工的雄厚的歌舞基础。在别具特色的婚嫁丧葬和门类众多的生产劳动中,蕴藏着大量可资借鉴的有独特风格的动作,诸如婚礼中的“阿丽玛”“奥些儿,芒阿奥些儿”、丧葬中的抬尸填墓、种地时的撒种、打碾时的打连枷、围墙时的打墙等,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img86

民间舞蹈

《阿丽玛》是撒拉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歌舞。开场时,由两位男青年相对而立,一腿端起,两手心相对于腹前,比喻姑娘的俊美,或将脚做“大踏步”动作,显示英武之气,或抖动双手,以示欢乐等。不论做什么动作,都有指压脚跟及身体的颤动,虽然舞蹈动作简单,却很有生活气息。

“奥些儿,芒阿奥些儿”也是撒拉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歌舞。开场时,一般有两名男青年表演,表演过程中有时即兴发挥,手舞足蹈,有时以双手戴冠,左右撩抖衣襟,伸臂展衣,指裤示鞋等动作,将经过一番新装扮饰的“我”展现在人们面前。

撒种子是撒拉族妇女们从事的一种劳动,他们一只手腕里挽着装有麦种的提篓,一只手一把一把地将麦子撒向地里。娴熟、自然、优美的手势动作,认真庄严的神态,充分反映了她们此时此地的心情和希望来年丰收的心理状态,很有舞蹈性。

打连枷是打碾时的劳动动作。劳动时,男女夹杂在一起,先围整个麦场打一圈,然后面对面站成两排,交叉而打,此起彼伏。此时,伴之以节奏感舒缓的打碾号子,并慢慢地加快节奏。这个特定场面的特定劳动动作节奏快、旋律起伏大,形体动作舒展性强,特别是劳动节奏舒缓时,人的腰部、胯部有轻微的扭动,脚步一进一退,双腿稍加弯曲,同时身体颤动,很有舞蹈动作的韵律感。

打墙是撒拉族人民又一较为红火的劳动场面。打墙时本“孔木散”(同一血缘系统的人组成的一个社会组织)的所有男子都来帮忙,一部分人运土,一部分打墙,打墙者动作不那么丰富,这个劳动环境决定了不可能有更多的丰富的动作出现;但仅有的一点动作却很有特色。先看装束:头戴白圆帽,手搭腰背,有时还搭在同伴的肩上,裤脚上捋,赤足踏墙,动作颤动性较强,特别是腰的扭动,腿的弯曲,脚步的自然进退,轻快细腻,给人很美的舞蹈感。

背水是撒拉妇女的一种传统生活劳动。过去,由于撒拉族村落没有自来水,为此,妇女们要到村落脚下的黄河或是山谷间的小河里去背水。她们背着空桶到了水边,便从身后取下木桶蹲下,接着一手扶桶,一手拿木勺往桶里舀水。水灌满后,她们用吊在颈上的皮绳套住木桶腰部站起来,用双手掂住桶底,向前走几步,放在一处较高的石台上,转过身,背腰垫住桶底,反手扶桶,把水抬回家里,先把水桶放在缸边,然后转过身,抱住水桶弓腰往缸里倒水。从这舀水、背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中,使人感悟到一些生活雏形的舞蹈来。

另外,割麦子、划皮筏、拉木头等劳作中,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舞蹈动作。

img87

民间舞蹈造型

撒拉族民间为数不多的原生态舞蹈,如《骆驼舞》《阿丽玛》《伊秀儿、玛秀儿》《连枷舞》等,由于原生态环境的逐渐散失,目前正处于自然消亡的边缘。如何加以传承保护使之不被湮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舞蹈文化是与人类生命最贴近的文化。撒拉族民间原生态舞蹈之所以濒临消亡,是因为原生态环境迅速塌陷所致。

既然撒拉族人民也在与时俱进,那么企望产生于这个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永远“原汁原味”、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即便采取一些“圈护”措施(诸如建立民俗文化生态村之类),那也只是在“鱼缸”中养鱼,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将不可避免,民族的心理结构和审美情趣也必然发生改变。作为与人类相伴的原生态舞蹈,也只有求新图变,在拓展与创新中求生存。否则,就只能是最终走向消亡或作为僵死的化石被封存起来。

由于受宗教、地理环境和长途迁徙来到一个陌生区域定居等因素影响,撒拉族的民族心理趋于“内敛”,尤其是妇女的思想行为更是受到相当程度的禁锢。因此民间的原生态舞蹈虽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如《连枷舞》《打墙》等就是对劳动场面的模仿),但舞蹈动作一般都比较简单,舞蹈语汇不够丰富,显得古朴而稚拙。在当前的文化大背景下,这些原生态舞蹈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日趋衰减。若不求新图变,那么被冷落和遗忘以致最终消亡只是迟早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