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网络移动IP技术实现原理分析

计算机网络移动IP技术实现原理分析

时间:2024-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移动IP技术是移动节点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并保证了基于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移动IP可应用于所有基于TCP/IP网络环境中,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网络漫游服务。基于以上定义的三种功能实体,移动IP技术的基本通信流程可描述如下:步骤1:远程通信实体通过标准IP路由机制,向移动结点发送出一个IP数据包。

移动IP(Mobile IP)技术是移动节点(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等)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并保证了基于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移动IP可应用于所有基于TCP/IP网络环境中,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网络漫游服务。

例如:在用户离开北京总公司,出差到美国分公司时,只要简单地将移动节点(例如:笔记本电脑、PDA设备)连接至美国分公司网络上,那么用户就可以享受到跟在北京总公司里一样的所有操作(例如:用户依旧能使用北京总公司的共享打印机,或者可以依旧访问北京总公司同事电脑里的share文件及相关数据库资源等),诸如此类的种种操作,让用户感觉不到自己身在外地,同事也感觉不到其已经出差到外地了。换句话说,移动IP的应用可以让用户无须再忍受因出差所带来的上网不便之苦。

如图7.5所示,为了实现移动节点能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进行跨网漫游的功能,移动IP技术借鉴了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性(漫游)管理技术,定义了以下三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obile Node)、归属代理(Home Agent)和外部代理(Foreign Agent),其中:

图7.5 移动IP技术的实现原理

◆ 首先,需要部署本地代理服务器,每一台本地的终端设备都需要在一个本地代理路由器上注册(如同每个MS都需要在一个本地位置寄存器HLR上注册一样),终端设备将会获得一个唯一的归属于该本地网络IP地址,所有数据包均可通过以该IP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到达该终端设备,其中,该本地代理路由器就称为归属代理(HA)。

◆ 其次,需要部署外地代理服务器,当终端设备漫游到外地网络时,终端设备需通知归属代理以及其所在外地网络的外地代理路由器,该外地代理路由器就称为外地代理(FA)。

◆ 最后,还需要使用隧道技术。在通信过程中,数据包仍然将终端设备的原地址作为目的地址,首先到达其归属代理,归属代理再根据终端设备的漫游记录,通过隧道将该数据包转发给外地代理,外地代理再转发给处于外地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如同移动通信网络中,呼叫首先达到被呼叫号码的归属地网络中,归属地网络再根据被呼叫号码的漫游记录把该呼叫转到漫游地,再由漫游地网络互通手机一样)。

基于以上定义的三种功能实体,移动IP技术的基本通信流程可描述如下:

步骤1:远程通信实体通过标准IP路由机制,向移动结点发送出一个IP数据包。

步骤 2:移动结点的归属代理截获该数据包,将该包的目标地址与自己移动绑定表中移动结点的归属地址比较,若与其中任一地址相同,继续下一步,否则丢弃。

步骤3:归属代理用封装机制将该数据包封装,采用隧道操作发送给移动结点的漫游地址。

步骤4:移动结点的拜访地代理收到该数据包后,再转发给移动结点。

步骤5:移动结点收到数据包后,用标准IP路由机制与远程通信实体建立连接。

虽然移动IP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移动IP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

◆ 三角路由问题:由于通信主机CH(Communication Host)发往移动主机MH(Mobile Host)的分组必须经过本地代理HA(Home Agent),而从MH发往CH的分组是直接发送的,从而造成两个方向的通信不是同一路径,由此将产生CH-HA-MH-CH之间的三角路由问题,这在MH远离HA,CH与MH相邻的情况下效率尤其低下。

◆ 切换问题:是指从MH离开原先的外地网络开始,到HA接收到MH的新注册请求为止的这段时间内,由于HA不知道MH的最新转交地址,所以它仍然会将属于MH的IP包通过隧道发送到原先的外地网络,从而将导致这些IP包会被原先的外地网络丢弃,由此使得MH与CH间的通信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切换频繁或者MH到HA的距离很远的时候。

◆ 域内移动问题:在小范围内MH的域内频繁移动会导致频繁切换,从而导致网络中产生大量的注册报文,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

◆ QoS问题:在移动环境下,由于无线网络拓扑和资源是动态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并且由于资源有限、有效带宽不可预测、差错率高,从而在移动IP上提供QoS保证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