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郭文忠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和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的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蔬菜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的49%。(二)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1.设施蔬菜蓬勃发展宁夏各地充分利用地区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了高产高效的设施菜的发展。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_责任与使命——宁夏博士研究成果集萃

宁夏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郭文忠

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和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的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 发展建议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772.07万hm2,总产量达56451.49万t,人均占有量432kg。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97.4万hm2,而且发展迅速,预计全国的设施园艺面积2010~2011年将超过166.7万hm2,1990~2011年均扩展2.3万hm2。蔬菜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的49%。据统计,2005年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列全国前10位的省区依次为山东、河南、江苏、广东、河北、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播种面积都在84万hm2以上,共计1306.07万hm2,占全国的66%;产量共计44066.37万t,占全国的69%。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全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按照气候、区位优势沿路(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沿海、沿边建设的规模蔬菜生产基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适地生产、全国供应、对外出口的蔬菜生产布局。随着华南、长江上中游冬春淡季蔬菜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浙闽赣皖丘陵山地夏秋淡季蔬菜基地的稳步发展,设施蔬菜特别是节能日光温室的快速发展,我国冬季和夏秋蔬菜消费,由过去的有什么吃什么变为吃什么有什么,基本缓解了供需矛盾,而且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国际贸易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累计出口蔬菜680.19万t,贸易顺差44.03亿美元。蔬菜产业地位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增加农民收入、平衡农产品贸易、改善人们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全国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 ,总产值约5100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30%以上,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按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0.2亿hm2估算,我国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9000万人,人均创造产值约5600元,人均纯收入约3600元,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为430元。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城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蔬菜加工、贮运和流通为社会提供了约8000万个就业岗位,增加产值约5000亿元。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是中国蔬菜产业走向产业化、设施化、现代化、集约化、优质化、绿色化的世纪。一个将产前、产中、产后及生产、加工、销售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蔬菜产业化高潮正在中国兴起,前途广阔。

二、宁夏蔬菜生产现状

(一)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区域格局

截至2006年底,宁夏蔬菜的播种面积是8万hm2,仅相当于全国面积的0.5%,宁夏蔬菜年产量达到357.9万t,宁夏人均占有蔬菜约600kg,年产值21.5亿元,约占宁夏种植业产值的26%,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0万亩,不到全国设施蔬菜面积的0.4%,设施蔬菜总产62.98万t,总产值9.44亿元。日光温室面积在17万亩以上,平均667m2产鲜菜6006.5 kg,产值达9372元;鲜菜总产量44.39万t,总产值6.93亿元,成为种植业中的第二大产业和宁夏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宁夏蔬菜不论从面积上还是生产规模上都处于很微弱的地位。宁夏属于西北内陆省区,具有很好的气候资源优势和区域地利优势,蔬菜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而且设施园艺产业在宁夏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宁夏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状况及地域特点,当前的总体规划是,以银川市、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卫市为核心,发展日光温室、移动大棚、小拱棚等设施蔬菜;以石嘴山市为核心,发展脱水蔬菜;以中卫市香山、海原兴仁及同心、原州区、盐池等地为核心,发展压砂及地膜西甜瓜生产,建设中部西甜瓜产业带;以固原市为核心,大力开发宁夏冷凉气候资源,发展夏季露地蔬菜生产;以银川、青铜峡、平罗、彭阳等为重点,培育发展食用菌、洋姜等特色蔬菜产业基地;以平罗为核心,发展蔬菜制繁种业的规划格局。选择以番茄、西甜瓜等果菜,青红椒,特种叶菜如西兰花、芥蓝和根茎类蔬菜、食用菌、洋姜等为主导的优势产品,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全面推进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实现“冬菜北扩,夏菜南调”的战略,同时加快开拓市场;健全蔬菜标准化体系,使宁夏蔬菜产业成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销两旺的外向型产业,成为西北颇具影响的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适应形势发展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末,发展16万hm2蔬菜种植面积,其中要发展100万亩设施农业是重中之重,大体上分为引黄灌区发展3.3万hm2设施农业,中部干旱带发展设施农业1.3万hm2,南部山区发展2万hm2,户均达到1亩以上,其中节能日光温室0.67万hm2,移动大棚、阴阳棚、蘑菇棚、大小拱棚2.67万hm2。培育4个0.67万hm2以上的设施农业产业大县,在这些设施农业中80%以上用来种植蔬菜。目前引黄灌区由于发展较早,已经完成60%~70%的任务,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目前已经完成20%~30%的目标任务。力争把扬黄、库井灌区建设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设施农业产业带,构建起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可见,设施农业尤其是设施蔬菜发展又掀起来一轮发展热潮。

(二)宁夏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

1.设施蔬菜蓬勃发展

宁夏各地充分利用地区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了高产高效的设施菜的发展。日光温室、塑料棚、地膜等抗低温冷害为主的保温设施大面积推广应用,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设施栽培模式。配套推广了长寿无滴膜、遮阳网、防虫网等新型材料;大力推广反季栽培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电热育苗、工厂化育苗、嫁接栽培、生物肥料等技术。随着国内国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农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增加,设施蔬菜的发展正方兴未艾。

2.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丰富菜篮子

宁夏以优质高产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目前宁夏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到100多种,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蔬菜品种日益丰富,蔬菜内部结构日益优化,种植结构更加合理,大部分蔬菜品种可进行周年供应。苦苦菜、蕨菜、黄瓜香、沙芥、枸杞头等保健、益智、延寿的野生蔬菜得到了较大面积的开发;荷兰豆、生菜、绿菜花、紫甘蓝、樱桃番茄、乳黄瓜、番杏等几十种特菜面市;优特菜、精细菜、时差菜的面积和产量增长较快;均衡供应上市品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居民菜篮子日益丰富。

3.各级蔬菜流通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宁夏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蔬菜批发零售的综合市场34个,蔬菜产地市场超过15个,从事蔬菜销售的流通中介组织35个,蔬菜贩运大户经纪人1500多名。其中银川三区两县共有大中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35座,日成交蔬菜20~35万kg。县(市)城及重点产区建设了不同层次的专业批发市场,培育龙头市场。农贸市场已成为城市蔬菜供应的重要载体,直销、直供、配送、连锁经营等营销方式迅速发展;蔬菜产业协会逐步完善壮大,蔬菜运销户和经纪人成为蔬菜流通的主力军,为蔬菜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推动全区蔬菜产销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蔬菜科研与推广成效显著

在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中,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蔬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处处体现了科技进步的支撑。据有关部门测算,宁夏蔬菜产业的成果60%的功劳要归功于蔬菜科技的进步上。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领导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宁夏蔬菜科研与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蔬菜新品种960多个,并试验研究出了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这些品种与技术,有的填补了宁夏的多项空白,有的把区内蔬菜品种进行了多次更新换代;引进、改进、创新和试验研究成功了多项适用于宁夏蔬菜生产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如地膜覆盖蔬菜栽培技术、塑料拱棚蔬菜栽培技术、露地蔬菜早熟栽培技术、日光温室设计建造技术、保护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蔬菜嫁接育苗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这些技术推广应用后,对解决宁夏淡季蔬菜供应问题、产量与质量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把宁夏的蔬菜生产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还研究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无土栽培技术、蔬菜均衡施肥技术等多项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并必将为发展宁夏蔬菜产业,提高宁夏蔬菜生产水平作出显著的贡献。例如“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示范推广” 、“蔬菜良种及高效种植技术示范” 、“银川型节能日光温室的设计与推广” 、“温室蔬菜生态基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成果的应用推广,已经有力地促进了宁夏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重大科研和示范项目主要包括“十五”自治区8613科技攻关计划课题“蔬菜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和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无公害蔬菜生产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宁夏引黄灌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干旱冷凉区设施园艺节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宁夏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中部干旱风沙区,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强力支持下,促进了设施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示范推广。这些项目在宁夏的实施充分说明了宁夏本地已具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力量和较高的科技创新实力,拥有一批过硬的科研成果。宁夏科研工作者在推动宁夏无公害蔬菜生产,提升全区蔬菜产业化水平的工作中,将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作出应有的贡献。

4.蔬菜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

宁夏蔬菜产加销、科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已初步形成。一是蔬菜运输、销售服务、产后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加工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蔬菜批发市场建设进展较快,提高了蔬菜的商品率,丰富了市场的蔬菜品种。二是拉长了产业链,开拓了市场,使基地生产的蔬菜货畅其流。三是壮大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脱水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到2006年底,全区脱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余亩,加工企业已过百家,年加工能力过万吨,实现产值逾亿元。2006年,仅石嘴山市两万多户农民从种植脱水蔬菜中就直接获得经济收入达7000多万元,全市年出口6000余吨脱水蔬菜,创汇800万美元,脱水蔬菜已成为宁夏农业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宁夏也因此跻身于全国八大脱水蔬菜产品出口基地行列。

三、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参差不齐,产业化水平不高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宁夏已经形成了以银川、中卫、吴忠等地为核心的蔬菜生产规模较大的地区,也已经实现了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格局。但和国内发达省区的蔬菜生产基地相比,仍然存在着生产管理粗放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缺点,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品种结构方面,仍然没有形成针对大市场、大流通的品种布局和生产规模,经常出现“有市无货”的供应状况,缺乏市场竞争力。宁夏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部分蔬菜进行净菜处理进入超市,而绝大部分蔬菜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长途运输条件。外销的蔬菜量较低,带动产业化发展的能力较弱,目前兴建的各类设施蔬菜园区还不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或者说是产业链不完整,对宁夏蔬菜产业的发展优势还没有明显显现。

2.市场信息服务不建全,产品流通能力弱

宁夏的蔬菜产业是在自给自足、就地供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已远不适应蔬菜产业“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趋势。一些群众担心蔬菜种的多了,规模大了,效益会降低,种出来后卖给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设施蔬菜不是多的销不出去,而是少的不够销。目前宁夏农业的市场环境、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仍显落后,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菜农由于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信息不灵,导致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不仅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市场体系不健全,生产经营活动不规范,产业链上各经营环节间的利益分配严重不公。菜农的劳动价值仅占蔬菜零售价格的1/4~1/3。宁夏的菜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蔬菜产品的销售组织化程度更低,完全是菜农自发小批量进行,而大规模组织风险大,政府、公司、个人都不愿介入。千家万户分散性的经营格局,随意性的种植制度,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小生产很难与蔬菜大市场、大流通对接,矛盾越来越突出。蔬菜流通的范围狭窄,渠道不畅,对蔬菜生产的调控能力弱。

3.蔬菜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不稳定

目前,宁夏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相对于市场需求仍显滞后。农业生产者的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意识仍然比较薄弱,传统生产意识仍居主导地位,为了保住产量而严重忽视产品质量。另外,蔬菜栽培技术不当,如密度过大群体内光照不足、设施栽培重茬、连作、高温高湿、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导致病虫害发生频繁、自身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施蔬菜特别是日光温室的蔬菜生产时间缩短,增产潜力降低。

(二)蔬菜科研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研究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蔬菜良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蔬菜良种选育多年来一直没有研究课题,没有经费,难以开发工作。所以,选育出的新品种也寥寥无几,在生产上种植面积也很低,部分地方优良品种虽然得到提纯复壮,并有一定的推广面积,但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由于经费问题几乎没有进行,地方优良品种得不到保护造成种质资源损失,没有积累足够的种植资源以供研究、交流、选育新品种的材料,选育新品种的器材缺乏,选育手段单一,如此等等,使宁夏蔬菜良种选育工作远远落后于全国先进水平。所以到目前为止,全区没有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蔬菜良种机构,大部分品种主要靠引进。由于目前国内外蔬菜品种,种类名称繁多,更替换代快,加之种子经营部门多,缺乏统一管理,各经销部门经营不同品种的蔬菜种子,为了各自的利益,经营什么品种,推广什么品种,都说各自经营或生产的种子好,让种植者难以选择。同时有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很难确定稳定的主栽品种,严重影响了宁夏蔬菜产业的发展。

2.蔬菜栽培新技术、新材料研究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宁夏蔬菜栽培与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经过科研、教学、推广部门多年的努力,在引进吸收、自主研发集成优化配套生产技术方面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新的生产技术往往落后于全国先进水平的问题。蔬菜生产中科技含量层次不齐,总体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且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新技术、新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低,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尚属经验型,距离指标化、措施化的现代农业要求还相差甚远。

3.无公害蔬菜生产方面研究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宁夏无公害蔬菜研究与推广始于1995年,无公害蔬菜生产意识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的主流,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保护地环境调控措施参差不齐且效果较差;蔬菜生产合理灌溉与配方施肥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病虫害的无害有效的防治措施没有达到标准化;蔬菜生产地土壤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还是目前蔬菜无公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蔬菜研究与推广人员及力量中存在问题

宁夏从事农业科研的推广部门设置很多,但真正搞蔬菜研究、推广的技术人员还是不足,尽管政府对科研项目经费投入也逐年加大,对蔬菜科技的推动力很大,但很多蔬菜产业带仍然缺乏高技术人才,在县乡两级,蔬菜推广部门人员更少。从事蔬菜技术推广人员明显不足,不能适应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懂技术会经营管理人才更是缺乏。蔬菜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跟不上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新的栽培技术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蔬菜的采后处理和加工技术及工艺的研究已经滞后于蔬菜产业化。科技人员的队伍不稳定影响了蔬菜科技的深入发展和提高。

(三)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蔬菜加工的种类较少,加工形式比较单一,产业链比较短,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还很欠缺,原料采后处理及加工产品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等。脱水原料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竞争日趋激烈。进入90年代以来,宁夏惠农县脱水菜的主导产品——青红椒因病害影响,各脱水企业的原料主要依靠内蒙古巴盟和甘肃张掖地区解决。每吨产品仅运费一项成本价增加2000多元,迫于原料供需压力,部分企业在南部山区和内蒙投资办厂,并建立了两万亩的青红椒基地。由于主导产品青红椒基地的丧失,全区脱水企业逐步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另外,多数企业建设起点低,竞争力不强,而且经营分散,规模太小,生产设施简陋,产品卫生质量不稳定,销售主要依托一些大的企业代销。脱水菜产业还处在卖通货、大包装的状况,没有自己的品牌。从产品结构、基地建设以及订单运作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基地零散,订单尚不规范,哄抬价格和压级压价现象依然存在。无公害生产技术还不能完全到位,用于脱水蔬菜的优势品种比较缺乏。主要是青红椒、香菜、芹菜、小管葱等品种种植面积太小,没有形成绝对优势。脱水菜是一个出口创汇产业,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外客商对脱水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蔬菜脱水企业没有最基本的检测检验设备,对产品质量和原料质量无法进行检测,心中无数,在海关经常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同时,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各企业信息服务也比较滞后,不能及时掌握脱水菜产品的市场行情,在指导农民生产和产品销售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四、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蔬菜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离不开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当前宁夏蔬菜产值在种植业中已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粮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消化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增强对蔬菜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将蔬菜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发展。针对蔬菜产业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的特性,在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方面对蔬菜业的发展予以更大的倾斜,充分调动蔬菜重点产区的领导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成立区级蔬菜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全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使蔬菜业有明确的方向和可行的发展目标,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协调领导小组应经常组织由蔬菜生产、科研及市场销售方面力量组成的人员深入蔬菜产区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全区蔬菜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如蔬菜的适地生产、种植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种类和品种、运销等,都及时向农民发布具体的预测性建议,保证全区蔬菜生产在稳定中求发展。

(二)加快蔬菜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创新

蔬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首先充分利用本地的品种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本地优良蔬菜品种。其次加大引进开发力度,从国内外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本市种植的各类名特优珍奇蔬菜新品种,加速品种更新换代的进程,以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后宁夏的蔬菜科技发展仍将以种质资源研究、蔬菜生物技术研究、提高新品种选育技术等为重点,大力开展研究种质资源的综合鉴定、评价、改良、创新,继续加强国内外优异资源的搜集、引种工作,从中发现更多的优异资源用于育种。在当前选育抗病、优质、丰产新品种的基础上,要更重视优质品种的选育,加强选育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适于加工等不同用途的专用品种选育,继续进行育种技术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如各种育种途径以及先进的制种技术的研究,抗性、品质等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抗性生理机制、鉴定方法的研究等等。扩展小孢子培养的蔬菜种类,开展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的研究,继续开展抗病、抗虫等目的基因导入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创造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育种材料和新品种,作出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成绩。

(三)规范蔬菜良种农资市场

加强优良蔬菜选育及引进基地建设,广泛收集现有优良蔬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根据宁夏蔬菜生产需求,结合引进与选育,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并及时发布蔬菜品种信息。加强蔬菜农资管理,对不论是宁夏自育品种,还是引入品种,应统一在不同的栽培环境进行严格的品种比较试验,筛选优良品种经种子经营部门经销,做到推广什么品种,经营什么品种,对新农药、新材料也应由资质认证部门进行鉴定,才允许经营或推广。这将有利于先进的科研成果的应用,也有利于保障农民因选择不当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避免给蔬菜生产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加强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其工艺流程的引进与研究

育苗是蔬菜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种苗质量对蔬菜的生产效果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走种苗产业化的道路,才能不断将优质种苗供给生产者,保障蔬菜生产达到高产、优质的现代化水平。今后在宁夏蔬菜主产区根据不同规模和面积建立相应规模的人工智能化蔬菜育苗基地,将集智能化、新型材料、新技术和设备为一体的现代化蔬菜育苗温室,开展蔬菜种苗无毒快速繁殖技术、穴盘育苗技术等先进蔬菜育苗技术,研究蔬菜各种形式育苗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工艺流程,针对不同生产季节、不同生产类型的栽培方式培育壮苗,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种苗。

(五)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

1.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

虽然宁夏在无公害蔬菜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无公害蔬菜研究工作做得较好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远。因此,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特别是研究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低毒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主要蔬菜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与环境调控技术研究。改进蔬菜施肥技术,推广实用的无土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小型轻便农业机械,建立以穴盘育苗为代表的蔬菜现代化、专业化育苗体系。研究开发高产、优质、高效设施栽培技术及配套设施,逐步建立起适合宁夏的现代蔬菜技术体系。不断提高现代设施化栽培水平,以改善蔬菜生产条件,增强蔬菜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2.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蔬菜是比较讲究规模效益的产业,大力开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既有利于鲜菜的市场流通,也有利于产后加工。为此,必须把优化蔬菜业发展布局作为提高蔬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不同栽培设施、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蔬菜应重点抓好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生产、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服务,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蔬菜硝酸盐的含量。广泛开展技物结合、统一配套服务,提高技术的到位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蔬菜重大病虫危害,减少灾害损失,确保稳产、优质。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安全的替代农药,推广生物农药以及天敌保护利用技术,推广高效、高性能的新一代农药使用农具,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抓基地建设与产业化开发,联合龙头企业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抓“五统一” (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推广产品的贮藏、加工和标准化分级、包装技术,提高外观质量和产后附加值,引导蔬菜品牌上市。通过品牌化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等方式,稳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经营效益。建立统一、完整、信息灵敏的蔬菜信息采集发布体系,及时地向菜农反馈各地的市场批发价格和主要产地的蔬菜生产状况,以沟通、衔接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进一步搞活市场流通。开展主要蔬菜产销形势的预测预报,帮助各蔬菜批发市场制定指导性价格,为各地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六)建立蔬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建设无公害蔬菜产品的检测体系,在蔬菜产品的供应市场前,对蔬菜产品及时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不合格蔬菜产品供应市场,同时根据检测结果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指导并要求生产者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进行蔬菜生产。依据国家A级绿色食品准则,在宁夏蔬菜主产区和吴忠国家示范园区建立不同土壤生态区域优质高效栽培示范样板。建立市、县(区)和乡镇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以各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负责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农户。尽快从根本上建立起宁夏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检测检验及监管体系;进行质量安全认证,使蔬菜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全过程通过ISO9000、ISO14000、HACCP三项认证。县(区)农业技术中心经常性对下属产地的产品进行抽检,乡镇农技站主要负责检查农户是否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对于违反规定的农户不允许作为无公害蔬菜销售。这是从根本上增强宁夏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宁夏具有战略出口优势的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七)加快蔬菜采后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蔬菜产业的效益,生产环节只占25%,流通环节占42%,加工环节占33%。据悉,美国农业总投入只有三成用在采摘前,七成都用在产后,农产品产后总产值和采摘时的自然产值比达到3.7∶1,日本为2.2∶1,而我国仅为0.38∶1。在我国,每年有25%的蔬菜在采摘后的流通中腐烂变质,白白被扔掉。蔬菜产后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宁夏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利益,而且严重影响宁夏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蔬菜采后处理及加工主要开展研究贮运过程中品质劣变机制,开发新型、高效、实用的保鲜技术及保鲜材料。同时加强市场调研,研究适合蔬菜加工的种类和加工技术,如在胡萝卜、南瓜、洋葱等大陆菜的加工上进行研究与引进,扩大宁夏蔬菜加工的产品形式,延长产业链,扩大市场的占有率,以此带动宁夏蔬菜生产的发展。在蔬菜加工原料基地建设选择适地生产,强化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着重抓好原料基地建设,把基地作为企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全面实行企业基地挂牌制度,把企业捆帮到基地上,谁的基地谁负责,谁的基地谁受益,形成牢固的农企利益共同体。大力推广移动中棚种植脱水菜技术,采用移动中棚种植脱水菜,实行反季节生产,既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又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可使脱水企业生产周期延长60天左右,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八)扩大蔬菜的销售和出口

据专家分析,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蔬菜和果品是我国最有优势的产业,蔬菜出口效益比国内销售高出50%以上,甚至达到4~5倍。蔬菜产业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宁夏的资源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增加效益,还能使宁夏的蔬菜生产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从而提升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应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培养菜农既做种菜专业户,又做蔬菜流通户,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状况,一方面组织村民外出与各地有关公司、部门联系挂钩,开拓外销和出口市场,另一方面组织村民赴外地学习取经,熟悉市场,了解行情,促进了蔬菜销售。积极有效地对宁夏蔬菜的产品结构、产销组织进行优化和重组。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利用新闻发布会、农副产品博览会等多种传媒形式宣传宁夏蔬菜,着力打造宁夏蔬菜品牌。积极培育、扶持蔬菜出口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企业带基地,努力扩大宁夏蔬菜的国际市场份额。

(九)切实提高广大菜农的文化科技素质。

宁夏从事蔬菜生产者相当一部分是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较低,掌握蔬菜新技术的能力不高,不利于蔬菜产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因此,今后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科技教育,提高菜农的文化科技水平,除了加强农业系统的“农业广播学校” 、“农民致富函授大学”和“农业绿证培训”等教育外,宁夏劳动、教育部门应组织协调全社会力量到农村举办扫盲班、文化班以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等,尽快提高我市农村劳动者素质,有效推动“二次创业”的进程,另外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创业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带到农民中去。同时,多渠道解决目前蔬菜生产者收益较低的问题,吸引有知识,懂技术农村青年骨干投身于蔬菜产业的发展之中。

五、结束语

蔬菜产业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从总体上看,其技术特点应该是用现代科学及技术成果武装并改造传统农业。蔬菜产业又是一个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制约的弱质产业,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根据国家《蔬菜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高科技为支撑,培育宁夏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结合,推进蔬菜产业化的发展。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研究单位+企业+基地的蔬菜产业开发模式,提升宁夏蔬菜产业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宁夏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宁夏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蔬菜产业向支柱型产业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真和.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一) .温室园艺,2004 (8) : 16~17

2.张真和.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二) .温室园艺,2004 (9) : 14~15

3.张真和.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三) .温室园艺,2004(10) :16~20

4.姜黛珠,吕鸿钧.宁夏蔬菜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宁夏科技,2002 (2) :27~28

5.刘辛斐,吕鸿钧.宁夏蔬菜产业发展探讨.宁夏农林科技,2003 (2) :43~45

6.鲁亚炜,郭庆茹,郑国荣等.宁夏脱水蔬菜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甘肃农业科技,2002 (11) :29~32

7.宁夏蔬菜产业走上品牌发展快车道.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5-15.http://www.cfqn.com.cn/Article/2007/1435q/1435g/0921084412848.htm

8.脱水蔬菜产业成为宁夏部分地区的经济支柱.中经BP社,2004-08-20. http://agri.icxo.com/htmlnews/2004/08/20/304587.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