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头脑里,可以交替指导一个人的行动,但作为两种观点是不相容的。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决不能取代集体主义而成为我国的主导的人生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只能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_人学的足迹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要处理的是同一个问题,即我们通常说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或者说人生价值观问题。人活一辈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价值何在?其根本意义何在?为了谁?具体一点说,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如神、天、绝对命令)?应当说,为自己与为社会二者是相容的,是经常交错存在或混合存在的,问题在于最终为谁,归根到底为谁。最终为自己还是为社会,二者是不相容的。我们把那种一切活动最终为个人的观点称做个人主义,确切点说,应称做个人中心主义或个人本位主义;把那种一切活动最终为社会的观点称做集体主义,确切点说,应称做集体中心主义或集体本位主义。我们所说的集体,不是任何狭隘的集团、组织、地区,而是社会、人民、群众,这种集体主义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头脑里,可以交替指导一个人的行动,但作为两种观点是不相容的。近代以来,集体主义是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中严密的组织性、整体性、程序性锻造了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精神。工人阶级在旧社会一无所有,在新社会成了国家的主人,但他们并不谋求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而是维护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现代条件下,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反映,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反映。

私有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个人主义也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历史传统和现代环境的影响,不少人形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但人们的生活归根到底是社会性的,因而个人主义不可能在一个人的活动中彻底地、绝对地贯彻,无论在生产斗争中、还是在社会斗争中往往都需要暂时地或局部地放弃个人中心地位,甚至一个封建社会的思想家也会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口号。无产阶级在生产和社会斗争中形成的集体主义思想,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论证而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即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建立之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就成了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观。有人认为集体主义是计划经济的反映,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反映,既然计划经济要转为市场经济,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应该是个人主义,而不是集体主义。这种观点把经济体制混同于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混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站不住脚的。

前面我们已就价值观与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由集体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下面再做一些具体分析。首先,应该正确地区别开个人主义和对个人利益的正当要求,不能把任何个人要求或个人利益都说成是个人主义,因为要求某种利益不一定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其次,即使是个人主义的表现,也应区别对待。对于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要求他们克服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至于一般群众,则只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不妨害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的范围之内。再次,就整个社会来说,应该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地位,这就是说,要求党员和干部自觉地以集体主义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在全体人民中提倡和鼓励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使集体主义精神蔚然成风,成为我国人生价值观的主流,人人、处处、时时、事事都努力把社会利益摆在首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二位;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把局部利益摆在第二位。最后,在集体主义精神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企业、各个层次的集体、组织、机构的主体性,特别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康地建立起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个人主义占主导地位,我们的党员和干部的头脑中充满了个人主义思想,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他们个人的升官发财,那么,国有资产还能保持和增长吗?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能保持吗?市场经济还能是社会主义的吗?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决不能取代集体主义而成为我国的主导的人生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只能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