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跨越式发展必须高扬人文精神

宁夏跨越式发展必须高扬人文精神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跨越式发展必须高扬人文精神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中国政府决定在68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5亿多人口的广袤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建设新西部的序幕,至今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宁夏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构筑跨越式发展的区域文化底蕴,就必须着力研究、提炼、培育和高扬富有鲜明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宁夏人文精神。马克思怀着深厚的人文精神,痛斥资本主义对于人的劳动异化。
宁夏跨越式发展必须高扬人文精神_与守望同行

宁夏跨越式发展必须高扬人文精神

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中国政府决定在68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5亿多人口的广袤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建设新西部的序幕,至今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西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宁夏也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小省区要有大作为”,这些代表宁夏人文精神豪迈口号的鼓舞下,宁夏人不断创造不断进取,使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成为宁夏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2010年1月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中国政府将吹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可以说,西部的发展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西部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回顾西部各省区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到,如同一些国家和地区经历的发展规律一样,不论是国家还是各省区都给予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为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还要继续发展,这种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健康全面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物质背后的东西,关注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提供能源提供支撑的东西,也就是文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因为,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不仅仅是政治问题,更表现为是文化问题。宁夏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构筑跨越式发展的区域文化底蕴,就必须着力研究、提炼、培育和高扬富有鲜明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宁夏人文精神。

在宽泛的意义中,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发展自身、创造文明、形成人类文化中所不断积累、养成和进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神上的取向追求和气质品格等。

人文精神是伴随文化的形成而形成起来的,既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化——人成其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文精神是人类本性最迷人的外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重要、最基础的“软实力”。

从人类的发展看,正是以人文精神为自身发展的文化底蕴,因而人类社会才赢得了科技发展、人文昌明、社会进步的美好未来。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以古典的人文主义作为内在驱动力,而又以人文主义为其主要的表现,把人类价值由神本校正为人本,进而形成了一种近代以来的普世性文化——人本文化,它关于人和人的价值取向,关于人的本质、价值、使命等理论和学说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资本在驱走神对人的统治后,又给人套上了物对人统治的枷锁。马克思怀着深厚的人文精神,痛斥资本主义对于人的劳动异化。在马克思看来,要打破劳动异化给人们的个性发展带来的异化,必须纠正历史发展的方向,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个体是否全面发展的基本起点。马克思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目标,“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的人文精神,是对近代以来曾在历史上发挥巨大作用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扬弃之果,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日本的例子也很能说明人文精神的巨大作用。例如,二战后的日本东京,城市人文精神用“干练、优雅、合作”来表述,体现了战后的东京急于在废墟中快速振兴起来的强烈愿望。他们强调注重效率、干事快捷、严格纪律,尤其强调以劳资合作、企业合作、政企合作等为内涵的合作精神,从而加速了东京乃至日本在战后的快速振兴。

可见,人类社会和具体到某个国家的每一个划时代变革,无不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积累,昭示着社会文明前进的方向;无不蕴涵着人文精神的价值原则,体现着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从中国的历史看,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以人文精神为底蕴的。因此,中国社会才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性飞跃,才看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明前景。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最强大的力量表达。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精神文化正日益显现出空前强大的社会文明前行的驱动力量。

经济发展的实践反复说明:在经济社会有了一定发展的条件下,若想再次获得进一步跃升的空间和突破性、实质性的发展,往往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强力支撑和驱动。精神文化方面的提炼、熔铸作用,势必会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无形力量和人文光彩。早在199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针对人文精神的萎缩,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情况时,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说我们什么时候弘扬人文精神,发展的局面就好,发展的活力就足,发展的思路就新,发展的道路就平坦;反之,背离科学的发展观,就要付出代价。

从一些省市的经验看。近几年来,一些省市在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的时候都在注重挖掘、提炼、彰显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上海提出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与形象;湖南提出传承“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河北则着力弘扬“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的新时期河北精神;河南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强调弘扬河南人民“朴实正直、自强不息、团结友善、求真务实、开发创新”的优良品质;甘肃提出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全方位提升陇人品格;青海党代会号召全省人民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贵州以“我省是全国唯一没有进入总体小康的省份”的“哀兵必胜”姿态,强调发扬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中国的浙江省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但改革开放以来,却成为中国最富最强的省份之一。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地球上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能看到忙着赚钱的浙江人。务实、求真,既是浙江精神的历史传承,又是面向未来的精神追求。浙江又于2006年开展总结提炼浙江精神活动,还带动了市县对当地精神进行提炼、弘扬。不仅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效地促进了地域文化建设。通过大讨论,提炼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奋进”的浙江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明礼诚信、共生共荣”的温州人文精神;“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绍兴新时期“胆剑精神”;“自信自强、负重拼搏、创新创业、奋力争先”的金华精神;“敢为人先、和衷共济、负重拼搏、敬业奉献、振兴嘉兴”的嘉兴精神;“勤劳质朴、坚忍不拔、负重拼搏、务实创新”的丽水精神,等等。这些地方通过对浙江精神的提炼,将“开放创新”的文化因子,与“求真务实”一起,构成了当代浙江精神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让广大群众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文化,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从宁夏的实际看。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宁夏经济增速连续9年超过10%,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98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1.65倍;财政总收入达到178.6亿元,其中地方一级预算收入95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19.6%;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8.6亿元,比1999年增长5.6倍,年均增长2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92元,比1999年增长了12992元,居西部第5位;人均粮食达到536公斤,居全国第5位;煤炭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发电量7534千瓦小时,居全国第2位。这些枯燥数字的背后,有着推动、支撑的巨大的文化力量。这就是在西部大开发各省区激烈竞争、竞相发展的态势中,宁夏人不甘落后的负重拼搏精神和务实苦干的开拓创新精神。

宁夏没有满足于十年来所取得的不凡成绩。而是敏锐地正视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后宁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2009年11月召开的自治区西部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反复强调,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宁夏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精心准备,积极工作,做好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打造宁夏连接中国与中东的向西开放大平台;打造黄河金岸,发展沿黄城市带;以大柳树领衔的基础设施;以宁东煤炭液化,向山东、浙江送电为主的新型工业;以及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等7篇文章。2009年12月召开的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奋力开创我区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我认为,要搭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列车,要把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就必须牢牢地立足于人文精神这个文化基础,必须充分重视精神动力支撑体系建设。必须强化人文精神的自我激励,注重将自发的追求逐步变为理性的自觉。使之熔铸到宁夏人的心灵和行动之中,化为宁夏的精气神,成为宁夏的“软实力”,世代传承,才能为宁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持久的能源和精神的动力。

此文节选于原载《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构筑宁夏人文精神的若干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