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调查方法科学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的出现、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在高校的普遍开设。社会调查研究是随着阶级、国家、战争等现象的出现到了奴隶社会后期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_社会调查与统计

第四节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社会调查作为认识社会的一种活动,其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它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主要还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了解它的历史发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调查的性质、特点、功能与发展趋势。

一、近代西方社会调查研究的三位先驱人物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自觉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调查任务的复杂化,以及自然科学方法的渗透,社会调查逐渐兴起,但大多集中在行政调查研究和社会问题调查方面,其间出现了近代西方社会调查研究的三位先驱人物。

第一位是英国著名的慈善家和社会改革家霍华德(1726—1790)。他是使用访谈法进行系统社会调查的先驱。他在“监狱调查”中使用访谈法,直接与犯人交谈,广泛收集英国和欧洲各地监狱的情况。1774年他用调查中获得的确凿事实,说服了众议院,顺利通过了监狱改革法案。后来,他出版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监狱状况》一书。

第二位是法国著名社会改革家勒·普累(1806—1882)。他主要从事家庭调查,并在问卷调查方法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普累著有6卷本《欧洲劳工》。他以家庭特别是劳工家庭为调查的基本单位,以家庭预算为调查的中心课题,在调查中,他发现家庭的收支状况决定家庭生活,家庭消费与国家的社会政策之间有某种固定关系。他的问卷调查结果在1853年国际统计会议上公布时,使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备受启发,从而促使他发现了工资与生活消费的比例关系,创立了著名的恩格尔法则。

第三位是英国的布思(1840—1916)。他曾经是位造船企业家,后来投身于社会调查事业。布思是社区生活调查的创始人,他从1886年开始经过18年时间,写成了17卷本的《伦敦居民的生活和劳动》一书。布思在社区生活调查中主要采用的是个案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使用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等多种方法,以及地图、图表、统计表等工具和技术。他根据伦敦居民家庭收入的数额,把各种家庭分成八个等级。在区别了每一个城区的特点之后,他逐街逐区地描述各种家庭的生活方式、问题和期望,以及各行各业的工资和劳动条件。他的调查研究引起了社会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终于导致英国于1980年颁布了《老年退休金法》,规定了重体力行业的最低工资,实行了病残救济与失业保险制度。

霍华德、普累、布思三人所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标志着社会调查科学方法的逐渐形成。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在调查研究中所使用的定量分析方法还比较简单;他们的社会调查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二、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调查方法的广泛运用,以及数学方法在社会调查领域的长足进步,社会调查方法逐渐演变成为一门专门的方法性学科,而且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门学科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社会调查方法科学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的出现、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在高校的普遍开设。

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兴起,首先应归功于数理统计学的发展。19世纪中叶,比利时的凯特勒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成为数理统计的奠基人,并进而创立了社会统计学。他的著作《论人类及其能力的发展,或社会物理学论》是这项开创性工作的代表作。1877年,英国人高尔顿在研究人类遗传现象时,第一个发明了统计相关法。1886年,他进一步提出了“相关指数”概念。1892年,爱奇渥斯将其定名为“相关系数(r)”。1990年,皮尔逊提出了卡方检验、复相关计算,并开始研究抽样的理论和方法。1928年前后,戈塞特论证了t分布,费舍论证了F分布。抽样理论与方法的日臻完善为社会调查开辟了新的广阔途径。

统计技术运用于社会调查。1912—1914年,英国人鲍莱主持了英国5个中等城镇的比较研究。在这次调查研究中,他进行了抽样方法的最初尝试。1936年,英国人朗特里对约克镇的城市生活进行第二次调查时,成功地运用了抽样方法,并证明了抽样方法的可靠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学家斯托福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到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在研究设计、抽样方法、问卷设计和假设检验等方面都有重要发展,对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社会调查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美国的拉查斯菲尔德率先倡导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数理统计与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料处理的自动化。1966年斯坦福大学开发成功“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于1971年投放市场,成为社会调查研究中统计分析的有效手段。可以说,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实现了社会调查方法的革命性变革。在今天,任何大型的、复杂的社会调查,如果离开了电子计算机,都会变得难以想象。

随着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一些专业性的调查机构应运而生。1912年,美国塞基财团设立了以哈里逊为主任的调查机构,并于1914年在伊利诺伊州的春田市进行了小城市状况的调查研究。这是设立专门调查机构的早期尝试。1932年美国总统选举预测失败,迫使人们改进过去由报纸、杂志作民意测验的方法,于是产生了科学的舆论调查。1935年盖洛普创办民意测验所,并于1936年总统选举前进行抽样预测,以1%左右的样本准确地预测罗斯福当选,它使盖洛普民意测验所名声大振。从此,各种各样的民意测验机构、市场调查机构、像“兰德公司”那样的“智囊”机构纷纷建立起来,承担着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任务。

随着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社会调查方法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研究和教授的学问。1920年前后,美国的查平出版了《实地调查与社会研究》一书,这是第一部系统探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教科书。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软件包的使用等课程成为大学里普遍开设的基础性课程,对社会调查作为一门方法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中国社会调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调查研究是随着阶级、国家、战争等现象的出现到了奴隶社会后期才产生的。当时,奴隶主阶级为了统治和治理国家的需要,必须对其所统治地域的人口、土地、牲畜和财产等社会基本情况作一了解,以作为收赋税、派徭役、征兵员的依据。又由于当时社会分工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及脑力劳动者的出现,又为社会调查这种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因此,便有了最初的社会调查。据《后汉书》记载,我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时代,就对全国人口和土地基本情况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据当时记载人口为1355万多,土地为2438万多顷。据《周礼》记载,我国夏朝时就有专管人口统计的官吏。在商朝和西周时也有过全国性的人口统计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土地调查登记是在明朝初年,当时为整顿田赋,曾对全国土地进行了普查,分别详列了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土质及田主姓名,绘制成《鱼鳞图册》,成为当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此外,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改革家及学者名人为治理国家、改良社会,也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如大禹为治水,勘察山川地势,足迹遍及九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原“堵塞”之法为“疏导”,终用13年的时间治服了洪水。

但将社会调查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还是20世纪的事情。

1.近现代中国学者的社会调查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开始在中国进行实地社会调查研究活动。1878年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对山东农村生活进行了调查,并著有《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一书。1914—1915年,美国传教士伯吉斯对北京305名黄包车夫进行了调查。1917年,清华大学美籍教授狄德莫指导该校学生对北京西郊195户农民家庭的生活费用进行了调查。1918—1919年,上海沪江大学美籍教授古尔普曾两次率学生去广东潮州凤凰村调查,并著有《华南乡村生活》(1925)一书。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在中国进行的这些实地调查活动,促进了社会调查方法在中国的传播。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的社会调查走向本土化,中国学者成为社会调查的主体。1926年,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两个社会调查机构。一个是在北京的由陶孟和、李景汉教授主持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后改为社会调查所),另一个是在南京的由陈翰坚教授主持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原中华民国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前者开展的影响较大的社会调查有:陶孟和的《北平生活费用之分析》(1930),李景汉的《北京郊外乡村家庭》(1929)和《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定县调查是以县为范围的大型社会调查。李景汉教授通过调查对定县的状况作了极为详细的描述,并出版了《实地社会调查方法》一书。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方法专著。后者开展的影响较大的社会调查是陈翰坚于1929年7月至1930年8月对无锡、广东、保定进行的三次大规模的农村调查,并出版了他的《中国的地主和农民》(1930)与《工业资本和中国农民》(1939)二书。

近现代中国社会调查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他毕生重视社会调查,并将社会学、人类学方法运用于中国社会经济调查。在赴英留学之前,他在开弦弓村作了一个多月的社会调查。这一调查材料经整理后于1939年出版,书名为《江村经济》(又名《中国农民的生活》)。该书被他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个里程碑”,并且被当时许多大学的人类学课程列为必读参考书。回国后在云南期间,费孝通与张之毅合作进行社会调查,撰写了《乡土中国》一书,在国内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一批老社会科学家的努力下,近现代中国的社会调查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积累了社会调查的丰富经验,还积累下了大量珍贵的社会调查资料。

2.毛泽东同志社会调查的实践

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始了对中国社会的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

毛泽东同志毕生重视社会调查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经常利用假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他曾于1917年暑假用一个月时间,步行对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浣江五市县的广大农村进行过社会调查。这些早期的社会调查实践为他以后的注重社会调查、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同志社会调查实践最频繁、最活跃、也是成果最丰富的时期。1926年3月,毛泽东通过深入调查,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1927年1月至2月,他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于1927年3月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两篇调查研究报告,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得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这一科学结论。这两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结晶。

1930年,毛泽东为解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重大问题,亲自至寻邬、兴国、木口村、才溪乡、长岗乡等地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寻邬调查》、《兴同调查》、《长岗乡调查》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报告,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弄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任务、动力、前途等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为创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准备了材料。

毛泽东在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同时,也对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作出了杰出贡献。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口号,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科学论断,并对社会调查的意义、指导思想、调查方法及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这是毛泽东第一本调查研究的专著,标志着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的形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达到成熟和发展。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里,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调查研究作了集中的、系统的、深刻的论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及方法。1941年8月,党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根据这两个决定,从党中央到各省委,都先后设立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活动,如在张闻天等党政领导人的带领下,对陕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写出了《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临固调查》、《保德调查》等著名调查报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两个决定的发布和贯彻执行及在全党形成的社会调查热潮,表明毛泽东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思想已逐渐为全党所接受。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党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及全党很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工作,作了大量的调查,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很重要的有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两次调查,即一次是对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调查;另一次是关于十大关系问题的调查。但由于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从而造成了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又直接助长了我党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在这种“左”倾思想的影响和干扰下,“大跃进”期间的一些调查和由此产生的决策,很多本身就是“左”倾思想的产物。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左”倾思想泛滥,唯心主义横行,根本谈不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调查及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了全党空前的重视,出现了全党全民范围内的社会调查研究热潮,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调查研究之风最盛、社会调查成果最多最好的时期之一。

回顾我国社会调查研究实践的历史,可以看到,社会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凡欲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向来都必须以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为先导。在这方面,我们的前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本章小结

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调查对象或调查地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其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过程或活动。社会调查包括定量社会调查和定性社会调查。从与社会调查相关的人群的角度看,社会调查的题材主要可分为三大类:(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2)某一人群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社会行为的活动;(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社会调查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的功能。

社会调查是研究方法性科学,其方法体系可由社会调查的方法论、各种具体方法和具体技术三个层次构成的。社会调查包括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两种方式。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研究方式、哲学基础、研究范式、逻辑过程、研究特征、理论模式、主要目标、资料收集和资料处理等方面存在不同,但二者之间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社会调查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

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问题是任何一项具体研究的逻辑起点。具体研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研究路线:一是从具体观察入手,这种研究路线以实地研究这一方式为典型代表;二是从现有理论入手,这种研究路线以调查研究为典型代表。

实证主义遵循自然科学的思路,认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对事物的研究就是要找到这些关系,并通过理性的工具对它们加以科学的论证。与实证范式相反,解释范式是一种定性研究范式,它认为价值和理论中立的事实是不存在的,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事物的性质。它们各自存有弱点。调查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而实地研究则是基于解释主义的理论。

对中国社会进行调查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其特点的判断。中国社会的伦理性、未分化性和转型时期的发展不平衡性,决定着指导中国社会调查的理论观点、概念框架、认识论方法应有自己的特殊性。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主要还是近代社会的产物。霍华德、普累、布思三人所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标志着社会调查科学方法的逐渐形成。社会调查方法科学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专门的社会调查机构的出现、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在高校的普遍开设。在一批老社会科学家的努力下,近现代中国的社会调查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积累了社会调查的丰富经验,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社会调查资料。

关键术语

社会调查 调查研究 实地研究 实证主义 解释主义

科学环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调查?它具有哪些特征?

2.社会调查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3.一个社会调查需要经过哪些过程?

4.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两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5.怎样理解中国的社会调查发展历史?

6.联系实际谈谈进行社会调查,需要注意中国社会的哪些性质或特点?

7.找几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或相关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上的社会调查论文进行阅读,看看它们分别采取的是哪种社会研究方式,所用的具体资料收集方法是什么?

课后阅读

风笑天.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和方法素养.社会学研究,1999(2).

【注释】

[1]风笑天.什么是社会调查.青年研究,1993(2).

[2]风笑天.社会调查方法还是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1997(2).

[3]风笑天.近五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述评.社会学研究,1995(1).

[4]实地研究在第八章详细阐释,此处简略介绍。

[5][美]罗伯特·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何凡兴,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92.

[6][英]哈拉兰博斯.社会学基础.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60-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