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育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

生育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涉及生育社会保险费的年限或期限、就业年限或居住最低合格期,或以上三个方面的组合。
生育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_社会保障学

二、生育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

1.生育社会保险的给付条件

生育社会保险的给付条件是指享受社会保险应该具备的条件,它反映生育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对象。

一般来说只有无限制条件和有限制条件两种情况。无限制条件是指只要在本国居住达到规定年限或者是本国公民就可以享受生育社会保险待遇,如苏联、罗马尼亚、芬兰、伊拉克等。另一种是有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是由一定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一般涉及生育社会保险费的年限或期限、就业年限或居住最低合格期,或以上三个方面的组合。

2.生育保险待遇

(1)生育社会保险中的产假。产假是国家给予受保妇女劳动者在正常分娩时所需休息和恢复健康的时间,包括产前、产后的生育产假,还要包括怀孕期和产后照料婴儿的抚育期。为了保护母婴的身体健康,生育保险制度对女职工产前产后规定了休假天数。国际劳工公约规定,女职工生育,产前产后的休假不应少于12周(84天)。我国妇女产假,新中国成立初期为56天,持续了近30年。国务院于1988年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对此作了变动,其中第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给予45天产假。对24周岁以上的晚育者,规定女方增加15天,在规定的产假后连续使用;对初婚或未生育过孩子的再婚男方,给假3天。同时,对婴儿的哺乳时间也作了规定,即对女职工生育后的困难,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6个半月,对不享受哺乳假期或哺乳假期满后,婴儿在一周岁以内的,规定每班两次哺乳,每次为30分钟。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胎,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时间算作劳动时间)。女职工产假和哺乳假期满后,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如期上班的,由医务部门证明,可酌情按病假规定延长不超过一年的假期。此外,对采取计划生育措施的女劳动者的假期,各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作了不同的具体规定。

(2)生育保险的医疗费用。它指受保者因生育而发生的医疗性费用。我国现行办法规定,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包括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的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出。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各地区具体采取的办法有:实报实销、定额支付等。

(3)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为了补助由于生育带来的额外开支,如接生费、护理费及其他支出等,其津贴一般采用绝对额支付。生育津贴标准,国际劳工组织《保护生育建议书》(第95号)提议,“生育津贴应等于该妇女生育之前的收入”。我国现行办法规定,生育产假期间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4)护理津贴。一般为生育补助金的20%~25%,支付期可达6个月或更长。

(5)计划生育的奖励待遇。我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只生一个孩子并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生育者给予奖励。如对育龄青年夫妇推迟生育的晚育女职工,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增加产假15天、20天(个别地区规定增加100天)。对决定只生一个孩子的产妇,产假可以延长到半年或一年,其独生子女、每月发给保健费5元,发到14岁。

3.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

承认女职工担负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价值,并将女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包括医疗保障,由企业保险改为社会保险,即由社会建立职工生育社会保险基金。国家按企业人数(不分性别)和工资总额向企业征收生育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险金提供给生育的女职工。这是因为女职工生育是保证人类繁衍、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光荣义务和社会天职,理应由社会组织负责女职工的生育保险。但是我国原有的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规定,生育保险的费用是由各自的企业负担的,这种办法使女职工所占比重大的企业负担过重。女职工在怀孕、生育、产后的较长时间内(2~4年)不能工作,不能发挥劳动力创造价值的作用,而且还要企业付出一定的价值(生育保险金)向其提供生育物质保障,这给企业带来了双重的影响和负担,也为女劳动者的就业带来困难。不少企业和单位不愿吸收或不愿多吸收妇女就业,因为女职工比重不同的企业,经济负担不均等,竞争条件不一样。而女性为人类自身再生产负担的损失,也不应该且不可能完全由本企业承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失利、亏损以及破产,那样,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就得不到医疗保健和基本生活的保障,影响到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