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推进宁波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

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推进宁波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推进宁波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课题组摘 要:调研显示,宁波中小微企业以经营实业为主,进入虚拟经济的很少。破解企业发展困境的关键是,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先使企业“小而强”,然后再“强而大”。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一定的向外转移情况。
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推进宁波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_2011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

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推进宁波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

课题组

摘 要:调研显示,宁波中小微企业以经营实业为主,进入虚拟经济的很少。企业“草根”特征明显,融资渠道单一,并有一定的向外转移情况。“三低三无”几乎是“日子不好过”中小微企业的共性,转型升级较快的中小微企业则“日子较好过”。

引发宁波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的根源在于转型升级缓慢,导致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缺乏竞争力,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不连续性则加速了矛盾的浮现。

建议: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管理服务机构的建立;在财税、土地

等政策上突出有保有压、分类扶持;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途径;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公租厂房的建设试点;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关键词:有保有压 中小微企业 转型升级

根据我市“一线服务月”活动的安排,为从近距离透析中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寻找企业困境的根源,市社会科学院(社科联)于2011年10月开展了社科界“走基层、送服务、促发展”的调研活动。调研组走访了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和市金融办,与市外经贸局联合召开了外向型中小微企业出口形势分析会,召集慈溪市经信局、龙山镇政府有关同志座谈,并以龙山镇为调研点,实地走访了8家企业,邀请9家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多数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正常的,但是部分企业确实存在盈利能力减弱、开工率下滑和融资难等问题。破解企业发展困境的关键是,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先使企业“小而强”,然后再“强而大”。

一、对当前宁波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调查

调研表明,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困难是由于实业经营上的问题造成的,不同于由民间借贷引发的温州中小微企业危机。企业经营困难的主因是自身竞争力不强,用工荒、加薪潮、节能减排、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货币政策的不连续性则使得企业“雪上加霜”,加速了矛盾的爆发。

(一)中小微企业以经营实业为主,进入虚拟经济的很少

中小微企业“草根”特征明显。一是企业虽微小,但生存力强。2010年,我市出口300万美元及以下企业户数达7147家,占全市出口企业总户数(10963家)的72%,即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超过7成是小微企业。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前八月,这类小微企业户数占全市出口实绩企业总户数比例分别为70.8%、75.1%、72.0%和69.0%,总数变化不大,这说明在当前的国内外大环境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正常。二是企业家“见招拆招”。面对到期贷款,在同行业内或者相熟圈子内抱团取暖,互相拆借还贷;面对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以减产减员维持经营,甚至是关闭生产线,以“冬眠”的方式来等待大环境的好转。三是企业家主动求变。面对产品的激烈竞争,有重新调整定位,寻求产品差异化的;有通过技改和引进新型设备,提升产品层次的;有准备彻底转行,转向新兴产业的;也有准备向外转移的。

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调研显示,宁波中小微企业一般以土地房产为抵押获取银行授信,且与固定银行有长期合作,利率一般上浮不超过30%。受访的企业家,绝大多数对设备融资租赁(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业务模式)、PE(风险资金,即风险基金公司用他们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他们认为可以赚钱的行业和产业的投资行为)和VC(私募股权基金,即从事私人股权投资的基金)、网络融资(贷款人通过在网上填写贷款需求申请与企业信息等资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而获得的一种新型贷款方式)等都不了解、不熟悉,也不太愿意去运作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联合。

中小微企业出现了一定的向外转移情况。调研显示,转移的原因有:受各种成本上升的压力以及优惠条件的吸引,选择向中西部、越南等转移;出于土地增值的考虑,主动去中西部投资圈地;为了更接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向外转移生产基地。但总体上出于乡土观念、人脉等因素考虑,更多的企业家仍愿意在本地创业投资。

(二)“三低三无”几乎是“日子不好过”中小微企业的共性

调研显示,日子难过的企业普遍存在“四难一重”:一是用工难。工人不好找,80后、90后工人难以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与2004年、2005年相比,工资增长了一倍以上(工人绝大多数来自外省,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加班的情况下,月收入不会低于3000元,有些技术要求的岗位则达到4000~5000元)。二是融资难。企业有授信无额度。即使在暂无需求的情况下,但是为了防止银行减少授信额度,也不还款。承兑汇票贴息幅度大幅上升。三是订单难。订单难接,订单难做。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原材料、汇率的变动往往导致订单无利润,甚至亏损。四是接班难。第一代企业家年纪已大,子女不愿成为创二代去接班。五是税费重。企业家的普遍反映是税费负担重、财务费用高,还担心政府在出台减免税费的政策后,会出现“这里减、那里加,总额没变化”的情况。

我们发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不仅“四难一重”并存,而且还存在“三低三无”的问题,即技改和研发能力低、产品档次低、利润率低,无议价权、无品牌影响力、无企业家进取精神。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今年7月对53家倒闭企业的调查也佐证:核心竞争力缺失是企业倒闭、关停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企业家进取精神不足、企业战略失误。

(三)转型升级较快的中小微企业“日子好过”

调研显示,仍有一批中小微企业日子比较好过。例如,龙山镇的腾龙毛皮有限公司,产品是仿真毛皮。该企业花大力气搞技改和设备更新,使产品档次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同时从日本进口原材料又受益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又如,龙山镇的明辉枕业有限公司,是生产记忆枕的企业,因为掌握核心配方,订单来不及生产。该企业负责人说,如能解决厂房问题,企业很快能将产值由5000多万元提升到2亿~3亿元,或更多。再如,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是生产床品填充料的企业,通过渠道控制(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不仅订单充足且利润率高,年销售达5亿元,纳税超5000万元。

总的来说,这类企业往往转型升级较快。具体路径,或为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或为渠道控制,或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或为跨行业成功转型。

二、引发宁波中小微企业困境的主要矛盾判断与破解思路

我们认为,当前引发宁波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的根源在于转型升级缓慢,这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经营环境变化和银根连续紧缩则加速了矛盾的浮现。

(一)用工、用电、用水、用地等要素制约与转型升级缓慢相关

企业家普遍反映的用工难和劳动法过于保护劳动者,企业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大,电价、水价不断上升,新建企业用地困难、厂房租赁难等问题。实质是,在当前宁波的发展阶段下,低附加值、低利润率、劳动密集型、经营粗放的企业已经不得不转型或淘汰了。与中西部城市相比,宁波居住、商务、土地、人工等成本高企,政策也几乎无优势。企业不转型升级自然难以生存,即使勉强生存,也是以牺牲环境、资源、城市竞争力为代价的微利润,甚至是无利润式的生存。

(二)中小微企业产品无议价权、无品牌影响力、无核心竞争力与转型升级缓慢相关

产品进入门槛低、同质化严重,企业经营的产品几年如一,自然无议价权。在原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导战略背景下,企业产品以OEM(贴牌代工生产)为主,加上企业家品牌经营理念不足,自创的品牌几乎无知名度。例如,调研的一家洗衣机年产量达100万台的企业,由于是二三线品牌,在家电下乡政策背景下,经销商纷纷选择海尔、美的等一线品牌,致使企业面临困境。

可以说,多数中小微企业几乎无研发能力,也不强调技改,产品无科技含量,自然也就无竞争力。这些都与转型升级缓慢,甚至是根本无转型、无升级密切相关。

(三)中小微企业难以出现“大象”级企业与转型升级缓慢相关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和微型企业呈现金字塔排列。小微企业是培育强企业、大企业的“土壤”,土壤肥力好,阳光和水分充足,就容易培育出强企业和大企业。宁波中小微企业由于转型升级推进缓慢,“肥力”不足,自然缺少“小而强”的企业,更不用说孵化出“大象”级企业。

(四)企业家进取精神不足、加薪潮、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信贷收缩和融资难等综合因素加剧了矛盾的爆发

中小微企业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和优胜劣汰法则,内外在的因素能加快或延缓这一过程。当前,劳动法实施“严”、节能减排指标约束“硬”、银根“紧”,以及资源品价格“涨”都倒逼宁波要加快转型升级。同时,一部分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一部分企业家是创一代,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时代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破解矛盾的关键: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

国家的宏观导向和调研的结果已经很大程度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坚持以有保有压为前提,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引导和扶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来破解发展的困境。

三、当前加快推进宁波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宁波应把握好、利用好危中之机,实现保机去危,加速、率先推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管理服务机构的建立

宁波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而目前中小微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是多头的,时有政出多门的现象。美国的小企业管理署、日本的中小企业厅的经验证明,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对促进小企业发展有独特的推动作用。因此,可考虑在县级层面试点成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服务机构。

(二)土地、财政、金融等政策应突出有保有压、分类扶持,加快转型升级的导向

当前,欧债危机、银根紧缩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的困难;但是这也能加速企业优胜劣汰,进而去粗取精。宁波应当引导好这一过程,在政策上突出有保有压和分类扶持。

支持中小微企业向强企业转变。对于要“保”的企业,在资金、土地等要素方面应予以充分保障,尽可能地加大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力度。例如,对于技改投入大、资金用于扩建或新建厂房的企业,在经营状况无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应保证其至少在今后2~3年内授信有额度、不减少。对于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在资金、土地上更要给予优先考虑。

凡属待“压”的企业,产能落后的,该淘汰就淘汰;否则可引导其向外转移、兼并重组或者技术升级,以达到“腾笼换鸟”或者转型升级的目的。当然“压”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确保社会稳定,可选择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

(三)多渠道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途径,破解融资难

调研中,有位企业家原来有扩大规模和开发新产品的设想,但是担心银行授信额度减少或者没有指标,迟迟难以下决定;还有位企业家去年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厂房,今年却遇到了银行抽贷,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规模扩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现有金融制度下,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需要从国家层面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但宁波可以先做好力所能及的。一是发展壮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扩大业务范围。包括资产转让、租赁代理、保险代理、与银行机构联合发放组合贷款等业务的尝试。二是大力发展合格、规范的担保公司,严厉禁止担保公司直接放贷。三是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设立PE和VC,对中小微企业加大PE、VC、设备融资租赁、网络融资等融资方式的推介与宣传。

(四)推进中小微企业公租厂房的建设试点,破解土地瓶颈

调研发现,宁波企业偏好直接买地建设厂房,不同于珠三角地区中小微企业爱好租借厂房经营。企业买地虽然挤压了发展资金;但是买地,可以通过向银行抵押土地证和房产证获取资金,可以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还可以获取后期的土地增值收益。有企业家说,他的土地买时仅3万/亩,几年工夫已经涨到至少80万/亩。中小微企业偏好买地建厂,而土地又是稀缺资源,新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一地难求”的矛盾已经凸显。例如,有企业家反映,他的企业需要用10来亩地,去开发区不够资格,自购土地或租借厂房又难以寻找到合适的。

建议: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公租厂房建设的试点。选定区块,一部分建设标准厂房,一部分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原则在小微企业项目评估后,按照小微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地去建设厂房。厂房在安全的前提下,要求易拆易建;租期5年或10年,原企业优选续约;对鼓励发展的企业,租金可给予优惠。此外,还需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土地瓶颈。

(五)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调研显示,中小微企业家本身对技术进步十分渴望,但是缺少技术、人才的引进渠道和研发资金。有企业家表示,企业确实想转型,但是不知道如何转、向哪个方向转,迫切希望政府能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技术引进等方面的渠道和平台。建议:一是加大研发补贴、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以及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激励。二是对员工不足300人的企业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项目,实行财政补贴和融资、税收等的优惠。三是利用无息贷款和减税政策,支持小规模企业投资现代化设备或开展设备租赁等。

课题组组长:黄志明(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课题组成员:吴向鹏(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吴伟强(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甘旭峰(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龚雪姣(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赵丙奇(宁波大学)

刘春香(浙江万里学院)

该成果2011年11月3日刊于《宁波社科内参》第27期(总第6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