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的类型

文化的类型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否定有发展前途的优秀文化的反文化,当然是有害于社会的。
文化的类型_社会学教程新编

三、文化的类型

关于文化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人类反映主观世界的产物,由各种符号、思想、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等要素构成,它们为社会成员提供观察世界、了解社会的手段。各种符号是精神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制度文化是人们调适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们为调整特定社会生活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基于一定社会价值观所创设,并为特定领域中大多数人所共同遵循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但二者的区分只是相对的。物质文化,例如工业机器、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损耗,属于损耗性产品。而非物质文化,例如规范(法律)、价值(婚姻观)、语言、符号等,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不损耗,但是可能发生变迁、变异、革新。

当然,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区分是相对的,两者常是结为一体的。例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一方面作为实体存在,具有损耗性,属于物质文化;而另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虽然历经岁月磨砺却仍然巍然屹立。

2.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又称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文化曾经是主文化;在美国,西欧移民的文化是主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如美国社会中的印第安文化、欧洲的吉普赛民族文化等。

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亚文化被主文化所抑制。但是,亚文化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主文化与亚文化是能够共存共荣的,两者并不相互排斥。例如,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就可以长期共存,共同繁荣发展。

网络文化属于网络亚文化,是网民群体所特有的亚文化,主要包括网络语言、网络社区、网络文学等。作为虚拟社会的特殊文化现象同现实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共同发展,在此不多赘述。

此外,亚文化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民族亚文化。它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民族亚文化与主文化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也与汉族文化彼此交融。例如汉族的一夫一妻制和土木、砖石结构的房屋,云南永宁纳西族的走婚制,“阿注婚”和它们的竹楼,西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等。一方面体现了文化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展现了文化的差异性。

(2)职业亚文化。它是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各种专业性较强的职业都有一些专门的训练,有专门的职业术语、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这样,不同的职业就形成了不同的职业亚文化。例如传统文化中,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木匠的行话中,称尺子为“量天子”,墨斗为“江湖”,梯子为“步步高”等;商人礼拜的是赵公明,行商讲究的是“袖里吞金”的交易方式,而坐商则更加注重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等包装形式。

(3)越轨亚文化。它是指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例如一些犯罪集团制定的一些团体规范,确定每个人的角色和权利义务,要求成员对群体首领效忠,并且他们还在群体内部创造了一套联络暗语或者黑话等。例如《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之所以能够过关,就是因为他清楚地回答了“座山雕”的黑话,“天龙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等。越轨亚文化反过来又成为犯罪行为产生的重要根源,犯罪团伙成员的犯罪行为虽被主流文化视为违法,但在犯罪团伙内的亚文化中却是被肯定的,受到同伙的赞扬。

从发展的角度看,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文化会改变,有些我们以前认为无法接受、而且和社会边缘人联想在一起的文化,现在逐渐获得社会的接受,比如说,男人戴耳环等。

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来划分,文化也可以区分为主文化与反文化。也有学者认为,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一般说来,在这里,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并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文化的抵制和对抗。例如,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社会中青年人兴起的一种“嬉皮士”运动,就是否定西方主导价值观的一种反文化运动。但是,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的,反文化的性质取决于它所反对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否定有发展前途的优秀文化的反文化,当然是有害于社会的。反之,如果反文化所反对的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文化,那么它是有益于社会的文化。例如,1915年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它所反对的是当时社会的主文化也就是封建专制和旧礼教,它所提倡的科学、民主以及白话文,对于社会的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这种反文化的性质就具有进步意义。

3.雅文化与俗文化

“雅文化是指精致而规范乃至具有典范性的文化,它集中地体现着文化固有的性质功能,往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水平发展的标志。俗文化是指较为粗放、浅近但新鲜活泼,更富生活情趣的时尚文化、习俗文化,它同样具有文化的性质功能并广泛地影响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素质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于雅文化,而文化素质优劣则取决于俗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相较,前者规范而稳定,育人化人的功能更为强烈;后者丰富而生动,启蒙娱乐作用更为突出。”[16]但是两者相辅相成,雅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俗文化可以发展成为经典。例如当今社会中,东北的“二人转”,由地方性的剧种逐渐演变为全国性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陕北的“信天游”更是唱遍全国,走出国门,成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最佳诠释。雅文化与俗文化只是欣赏层面的差异,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我们应该一方面坚持雅文化的俗化,使更多的民众能够接受高雅而规范的文化熏陶,避免产生“曲高和寡”的现象;另一方面,应尽量实现俗文化的雅化,不能一味地媚俗,使文化“粗鄙无文”,难登大雅之堂。

除了上述的三种分类方法之外,文化的类型还有其他的许多划分方法,例如,“三分法”、“四分法”等,在此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