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学的背景与由来

社会学的背景与由来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以看出,孔德提出的“社会学”是区别于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也就是说,社会学在初入中国时被称为“群学”。尽管这些社会思想属于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史前阶段,但也给社会学产生与发展以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社会学的背景与由来_社会学教程新编

一、社会学的背景与由来

(一)“社会学”的由来

“社会学”概念提出之前,西方出版的这一方面的著作大多命名为“社会物理学”,而且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社会现象。孔德最初将社会学确定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就是运用了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社会内部的状态,从而研究社会存在的条件、规律、秩序、组织、作用等;同时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研究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由此可以看出,孔德提出的“社会学”是区别于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哲学的束缚。而且透过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我们能够明确地看到,无论是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就中国而言,各种书报刊物中最先采用“社会学”的是1896年出版的谭嗣同《仁学》。书中写道:“凡为仁学者,于佛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而率先在国内开讲社会学的当首推康有为。据梁启超所记的广州长兴学舍教育大纲,1891年康有为即在广州“万木草堂”讲授“群学”,并把它同政治学原理一起并列为经世之学。也就是说,社会学在初入中国时被称为“群学”。然而,谭嗣同只是提到社会学,而没有涉及具体内容;康有为讲群学,我们也无从查考其实际情形。事实上,严复才是以群学的名称系统介绍西方社会学内容的第一人,他于1889年开始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为书名出版全书,从而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肇始。章太炎则于1903年翻译出版了日本社会学家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是我国最早直接使用社会学名称出版译著的人。所有这一切,都奠定了我国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学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基础。

(二)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1.时代背景

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30—40年代,并非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所决定的,是由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即两大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后果的推动所造成的。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中,两大革命意义深远。在它们的推动下,出现了鲜明的社会变化和后果:一方面,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迅速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它们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2]和统治。它们引起了观念的巨大变化,金钱关系、金钱至上的观念代替了宗法等级观念,“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3]它们造成了一个急剧变化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而与千百年来慢节奏的传统社会不同,“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4]可以说,两大革命使整个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都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增强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的产生等成了社会学诞生的直接诱因。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也没有能够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作为社会瘟疫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发作;作为贫富悬殊标志的富人区和贫民窟并存;从劳资对立到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机器以至起义;从大鱼吃小鱼到企业破产、倒闭;从童工的使用到工人丧失劳动能力后的悲惨处境;从失业大军的形成到犯罪率的提高;一边是“生产过剩”,很大一部分粮食和其他制成品被销毁,另一边是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的穷人饥寒交迫……种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急需人们去回答和解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都根据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只要对社会学史稍作了解,我们就会看到像孔德、斯宾塞等西方社会学的创始者们,像迪尔克姆、韦伯等西方社会学的实际奠基者们,基本上都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立场上,着眼于社会改良,各以不同的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这一点来谈论社会学和现实社会的。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则是站在推翻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立场上,着眼于社会革命来谈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采用“社会学”这个术语,而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唯物史观,但这并不影响问题的实质。

2.理论渊源

社会学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也有着丰富的思想来源。如同任何新学说、新思潮的产生一样,社会学的形成同样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的。

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着大量的社会思想。尽管这些社会思想属于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史前阶段,但也给社会学产生与发展以一定的启示和影响。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等人社会思想的影响,而且还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政治形式以及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同时更是直接得益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的社会学说。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也同样是受到了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荀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

第二,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便是深受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而韦伯的社会学则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熏陶,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从而为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充分的方法论工具。

第四,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早期的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别比例、自杀率等丰富的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