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文化传承

茶文化传承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叶、木棉、濮竹都是布朗族祖先栽培的著名物产。关于它们的传说至今仍在布朗族群众中流传。布朗族茶庄茶是大自然馈赠给勤劳善良的布朗族的珍品。布朗族人精心呵护这些绿油油的小树苗,并在澜沧江流域大规模种植。布朗族人对茶叶情意至深,以至视之为自己的始祖。茶在布朗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文化传承_中国布朗族

第二节 茶文化传承[4]

《云南各民族古代史略》云:“布朗族和德昂族统称朴子蛮,善种木棉和茶树。”中国古代文献上还有“濮人”向中央王朝进贡濮竹的记载。茶叶、木棉、濮竹都是布朗族祖先栽培的著名物产。关于它们的传说至今仍在布朗族群众中流传。

img67

布朗族茶艺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云南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濮人”是云南栽茶的祖先。1980年在勐海县巴达乡贺松寨后山发现一棵野生茶树王,高34米,直径1.21米,树龄1700多年。后来在贺松茶树王的附近发现了山茶属的新种——大黑山野生茶。云南现在栽培的茶树就是从勐海大黑山野生茶树进化而来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古茶树王是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茶树,树龄在千年左右。有专家考证,它的栽培者是布朗族的祖先。勐海县南糯山茶园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传说茶园里的茶最先是布朗族祖先栽培的,也就是说,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布朗族的祖先就已种植茶树了。无论从现在看,还是从历史看,布朗族所在的地区都是产茶区。

img68

布朗族茶庄

茶是大自然馈赠给勤劳善良的布朗族的珍品。在布朗族的生活中时时事事离不开茶。千百年的茶缘,布朗族人说茶、吃茶、唱茶、用茶……可谓到了极致。有专家指出,茶叶是云南古代“濮人”最早发现和种植的,而布朗族正是中国古代“濮人”的后裔。

在布朗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布朗族有一个能文善武的首领叭岩冷,他率领族人在征服异族部落时频频获胜、屡立战功。异族首领又怕又恨,不敢与他正面交锋,就用阴毒的伎俩——收买小人毒害叭岩冷。叭岩冷死后依然惦念着自己的部族,在离世当晚他化为仙气在天空传话说:“我走了,但心中挂念你们,我想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但你们总有一天会用尽。我想给你们留下牛马牲口,又怕害瘟疫死去。我就留给你们‘腊’吧(从此,与种茶有关的傣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都把茶称为‘腊’)。让你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就吃树叶、穿树叶吧!”说完,一道亮光缓缓消失在西方天际。第二天,在布朗族村落旁长满了从未见过的小树苗。布朗族人精心呵护这些绿油油的小树苗,并在澜沧江流域大规模种植。布朗族还有一首民谣专门歌颂叭岩冷,歌词大意为: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支柱。每年农历六月初七,布朗族都要在一棵大茶树下祭祀茶祖叭岩冷。

img69

布朗族敬茶

这些传说和古歌虽然无从考证,但说布朗族人与茶的渊源,用“千百年”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确有一个像传说中那样吃茶叶、穿茶叶、用茶叶的布朗族村庄——公弄村。笔者多次探访过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山村。这个村人均只有0.2亩的水田,而茶地则达人均6亩以上。公弄村有三绝:茶树老、茶艺多、茶俗浓。公弄村离县城30多千米。也许是公弄村布朗族先民独具慧眼,把山寨安在了一个山灵水秀的地界;也许从安家落户的那天起,这个村庄就注定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它坐落在与勐库千年古茶山比肩而立的公弄大山上,村落远处树木葱郁,近处是成片成片的茶园。

布朗族人对茶叶情意至深,以至视之为自己的始祖。茶在布朗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史学家告诉我们,“濮人”从唐朝开始就逐渐分化为布朗、德昂、佤三个民族。布朗族和德昂族完全继承了祖先善种茶的优良传统。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这种传统带到哪里。从布朗族的历史和今天的生活就会发现,早在原始时期,茶就已经进入了这个民族的生活中。茶总是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关于茶,据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布朗族的传说,是古时候的“蒲满王”留给他们的。

布朗族的原始宗教及其祭祀活动中,有许多关于茶的发现。

img70

茶马古道

祭竜是布朗族的原始宗教活动,它是布朗族古老的信仰。每年的农历二月,寨民们便到竜树下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品有鸡、猪、茶、米、酒。如遇到战争、瘟疫之类的祸害,则须杀牛以祭之。宰牲时,严禁用刀割喉放血,必须用棍棒击其头致死,而后烧火搭架,用火烧燎脱毛。敬神酒必须用四只土陶碗,金属碗和白瓷碗是被严禁使用的。这种古老的习俗说明,“竜神”产生的时候既没有金属杯,也没有白瓷杯。令人感到惊奇的是,祭台上还要供上鸡毛,鸡血亦须滴洒在祭台上。这说明,“竜神”应该产生于人类茹毛饮血的原始时期,因为今天的人们给它供奉食物,必须依照它的生活习性。

img71

栽培型古茶

在茶树驯化方面,1991年3月,思茅地区(现已改为普洱市)茶叶工作者何仕华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一株大茶树。1992年9月,经全国茶叶专家实地考察论证,经专家组(20人)考证,邦崴古茶树高11.8米,根径处干径1.14米,树龄千年左右。专家组一致认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村大茶树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它反映出茶树发源与早期驯化同源。为区别于一般古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从文物考古角度来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村及周围村寨一带是新石器时期“濮人”从事劳动生产活动的区域和生活的村落。1983年至1984年在思茅地区文物普查时,这一区域发现了较多的石斧、石环、石矛,其文化类型属云南忙怀类型,而临沧忙怀新石器文化“与古代百濮先民有较多的关系”。也就是说,布朗族先民“濮人”在游猎生活中最先认识并驯化栽培茶树的。从其语言演变的脉络看,布朗族先民称用做作料的野茶为“得责”,把栽培的家茶称为“腊”,由此说明布朗族先民对茶认识利用是一个渐进过程。布朗族先民最初把茶归入作料“得责”中,是在初识阶段,后来栽培的家茶有了“腊”这一专有名词,是进入了人工栽培利用阶段。可以说布朗族先民“濮人”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邦崴村过渡型古茶树的历史主人。

img72

img73

采茶

在栽培种植方面,著名民族学家马曜教授主编的《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中说:“布朗族和崩龙族(德昂族)历史上统称朴子蛮,善种木棉和茶树,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还有1000多年的古老茶树,大概就是崩龙族和布朗族的先民种植的。”据《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前1122~前1116年),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就有以茶叶作贡品的。这以茶叶作贡品的南方小国部落,当指善种茶的德昂族、布朗族先民“濮人”部落。经调查,历史悠久的勐海县南糯山800年栽培型大茶树及其茶园,是被称为“濮人”的布朗族先民栽种下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乡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树,是傣历五十七年(695年)由布朗族先民“濮人”栽种的。临沧的布朗族地区有许多驯化栽培的大茶树大茶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等地有许多布朗族栽培种植的大茶树大茶林。勐腊县易武曼撒茶山,是昔日普洱六大茶山之一,在石屏人之前就有布朗族人种茶了。这里最早种植茶树的是曼乃寨的布朗族,汉族称他们为“本人”。在云南,凡有布朗族、佤族、德昂族这些古代“濮人”后裔分布的地方,大都有茶树,有栽培种植的茶叶,可以说他们是最早识茶种茶的民族。

img74

采茶

在茶叶加工方面,唐咸通三年(862年)樊绰《蛮书》卷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今普洱市景东县,唐南诏时六节度之一。“诸山”,泛指无量山、哀牢山。“蒙舍蛮”中亦有“朴子蛮”布朗族先民,远古时“无采造法”而“和烹而饮之”。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第一次出现“普茶”之名,明代学者谢肇制著《滇略》中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布朗族叫“蒸而成团”的圆形紧压茶为“腊广”。明代谢公提到的是“普茶”,没有“洱”字,明代时就叫“普茶”,指的就是“濮人”做的茶——“濮茶”。

img75

制茶

那么,茶在今天布朗族人的生活中又如何呢?

布朗族居住的地方都是山区、半山区,他们长期种植、经营茶叶,而茶叶曾有“绿色丝绸”“绿色金子”之称,故而,茶叶始终是布朗族的经济支柱。除了茶叶而外,其他经济作物他们都不善于种植和经营。“茶兴则民兴、茶衰则民衰”,茶叶无论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还是文化生活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茶叶,或贫或富,或悲或喜,唯茶是举。茶与他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img76

普洱茶成品

img77

布朗族茶饼

布朗族早就认识到饮茶食茶对人体的诸多益处。他们从古至今就有以茶入食的习惯,嫩茶拌豆腐就是其中的典型。布朗族有制作腌豆腐的习惯,每年寒冬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做够一家人食用一年的腌豆腐及其他酱菜。待到第二年,春回大地,茶树苏醒,绿叶满枝,茶农起早贪黑上山采茶,山路遥远,他们就备上一盒饭,并在竹制的菜筒里盛满腌豆腐。中午吃饭的时候,只需将刚从树上采下的鲜嫩的茶叶和着腌豆腐搅拌,就可成为一道下饭的好菜——嫩茶拌豆腐。食之初,苦中带辣,而后是浓浓的回甜味,满口清爽。古代布朗族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作料食用,称为吃“得责”。至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乡、芒景乡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还会带上冷饮、腌菜、辣椒和盐巴,吃饭时摘上一把生茶“得责”,蘸盐巴、辣子吃。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认识的加深,需求量也逐步增加,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家茶的“腊”后,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平常把“腊”采下来就带在身上,劳动累时就把“腊”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腊”消除劳累。

img78

布朗族茶叶套餐

以茶入药,也是从古至今布朗族饮茶、用茶长期使用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糊米茶”和“明子茶”。

糊米茶的制作方法:先把土茶罐放入火塘中烤热,放入适量糯米烤黄,再放上茶叶同烤,加入开水,最后放入事先切好的通管散、甜百改、姜片以及从山上采回来的扫把叶。待上述各种原料烹煮、开沸数分钟后再加入红糖。红糖化尽,溶解完毕,茶水泛波,色彩澄黄,其味诱人。此茶可治感冒、咳嗽、喉痛、肺热干燥等症。

明子茶的制作方法:明子茶的做法与糊米茶相似,只是用配料时,以松明取代通管散、甜百改和扫把叶即可。此茶治肠胃不适、便秘等症。

除了以茶入药,布朗族还经过长期的总结,制作出了很多以茶为材料的美食,比如茶叶煮牛肚、普洱茶煮牛肉、茶叶香糯鸡、茶叶盐水虾等。

img79

茶叶煮牛肚

img80

普洱茶煮牛肉

img81

茶叶香糯鸡

img82

茶叶盐水虾

制作竹筒茶、酸茶、竹筒蜂蜜茶,在历史上是布朗族独有的茶技。

竹筒茶的制作方法:将鲜嫩的茶叶采撷回来后,再砍来竹子,做好竹筒。筒底留实心竹节,另一头去竹节做筒口,然后将鲜茶叶杀青,趁热塞入竹筒中,边塞边捶紧,再将竹筒置于火上烘烤,当竹筒烤焦后,筒内的茶叶也已烧干。竹筒茶就制作好了。竹筒茶的优点,一是其味独特,二是久放不会变质。

img83

装竹筒茶

酸茶的制作方法:将采回的鲜茶叶煮熟,加上熬过的熟盐、辣椒、姜等配料,搅拌、混合后装入竹筒或陶坛内,用笋叶封口扎紧,使其发酵至发酸。酸茶既可做菜上餐桌,也可开水冲泡做饮料。有些人还喜欢把其当零食直接放入口中咀嚼。布朗族的酸茶历史悠久,有学者提出唐代樊绰《云南志》中“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与布朗先民制作和饮用酸茶有关系。

img84

煮竹筒茶

竹筒蜂蜜茶的制作方法:竹筒蜂蜜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是接待上宾的贵重饮品。贵客光临,要采来鲜嫩的茶叶,砍来新鲜的竹子,将竹子制作成筒,塞入茶叶后将竹筒放入火中烧烤,直至筒内鲜茶叶煮熟,然后把竹筒从火中取出,将茶叶放入碗中,加入蜂蜜,再把烧沸的开水冲入碗中。这时满屋飘香,一碗黄中带绿的竹筒蜂蜜茶就捧到贵客的面前,有竹味和茶味,再混合着蜂蜜的味道,真是美味无穷。

茶在布朗族人的观念中是圣洁之品,可供献祖宗神佛,也可馈赠亲朋好友。在最庄重的婚约定亲礼品中,也少不了茶叶。直到今天,在广大布朗族农村,当男青年找到对象、选中意中人,双方情投意合可以定亲时,父母就要托亲戚中的长者,到女家“问媳妇”。“问媳妇”主要是试探女方父母意见如何,而非定亲,故所带礼品数量不多,然而,茶叶是必不可以少的。

img85

布朗族少女制作竹筒蜂蜜茶

img86

布朗族少女给来宾敬献竹筒蜂蜜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