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饮酒与养老礼

乡饮酒与养老礼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是周代在乡里举行宴饮时的礼仪,它负有许多职能:其一,宣布政令。隋唐开科取士后,乡饮酒礼的荐贤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宋代更明确规定:乡饮酒礼在贡士之月举行。明清时代,又强化了乡饮酒礼中的教化职能。明清时期的乡饮酒礼,强化了封建的善恶观念,成为封建政府控制人民、加强统治的一大重要手段。宴享老人的养老礼有严格之规。
乡饮酒与养老礼_中国的礼制

(一)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周代在乡里举行宴饮时的礼仪,它负有许多职能:其一,宣布政令。每年年初,诸侯国中的乡大夫都要到诸侯那里听取政令,回来之后,即在乡饮酒时进行传达,以使百姓周知;其二,选拔贤能。《周礼》中说,每过三年,乡里要进行一次人口调查,选拔贤能之士;其三,敬老尊长。在举行乡饮酒礼的时候,当众宣扬养老之道,并且,六十以上的老人坐于席,五十以下的人则侍立一旁,以示尊卑之道。六十岁老人的案上,摆放三只食器,时称为豆,七十岁者设四豆,八十岁者设五豆,九十岁者设六豆,以明养老之礼;其四,在举行“乡射”之礼时也要行乡饮酒礼,以甄拔才艺;其五,卿大夫在款待国中贤者时也行此礼,以明尊贤之意。

乡饮酒礼一般在学校中举行,主持行礼的人在校门外迎接来宾,三揖为礼后请宾客入内,宾客由西阶上,主人由东阶上。进入室门之前,宾主双方还要再三谦让,以示礼敬。入室之后,按长幼尊卑排定的座次坐、站停当,乡饮酒礼就开始了。在敬酒献食的过程中,要饮一种称为“元酒”的酒。元酒,是一种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粗糙原始的酒,它警示人们不可忘记先人创业之艰辛。又以烹煮好的狗肉祭祀东方,因为东方是阳气所生之处,以此祈求乡里永远繁盛兴旺,并祝福在座的老人健康长寿。

从乡饮酒礼的内容和仪式上看,乡饮酒礼可以说是一种敬贤尊老之礼,故而在具有尊老重贤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流传长远。

从汉代开始,历代都把乡饮酒礼当成一种推行教化和荐举贤能的重要手段承行不辍,举行的地点依然放在中央地方各级学校之中。隋唐开科取士后,乡饮酒礼的荐贤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新唐书·选举志》载:考生科考结束,各级长官要举办乡饮酒礼进行招待:“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讲管弦,牲用少牢,歌用《鹿鸣》之诗。”宋代更明确规定:乡饮酒礼在贡士之月举行。明清时代,又强化了乡饮酒礼中的教化职能。朱元璋下令:每年孟春正月及孟冬十月,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于各级学校举行乡饮酒礼,民间则于春秋社祭时行此礼。在礼仪程序中加添了“读律令”的仪节,宣言国家的政策法令。在乡里民间的乡饮酒礼中,还把所有人等分成善恶三等:第一等是年高有德及无公私过犯者,第二等是迟误户役差税者及曾被公杖私笞者,第三等是一应犯有私杖及国家徙流重罪者。三等人分别就席,其子弟坐次亦随其父兄,不得混杂,如有违规杂坐者,可告官流放。清代沿用明制。明清时期的乡饮酒礼,强化了封建的善恶观念,成为封建政府控制人民、加强统治的一大重要手段。

(二)养老之礼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即莫不如此。据《礼记·王制》记载,早在虞舜时期,就有了养老的制度。到周代,我国的养老制度即已趋于大备。

养老的对象,主要有国老和庶老两大类。国老是指本族本姓的长辈,庶老则泛指老年人。《礼记·王制》中说:虞舜时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饮宴用燕礼;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饮宴用飨礼;商代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饮宴用食礼,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饮宴兼用诸礼。以上庠、序等都是学校之名。从虞舜到周代,各代都有按期于学校宴享老年贤人的制度。

什么年龄的人才可称为老呢?古人以五十岁为老。《礼记·王制》中说:五十岁的人有资格拄着拐杖在家中行走,六十岁可以拄杖在乡里行走,七十岁可以拄杖行于城邑、国都,八十岁则可以拄杖出入朝廷了,九十岁的老人天子也不能使唤,有事要亲自登门求教。另外,老人中的德高望重者,又被尊称为三老、五更。

宴享老人的养老礼有严格之规。虞舜用燕礼,夏后用飨礼,其形式已见上述。商人用食礼,以鱼、肉等多种佳肴款待老人,虽也摆设有酒,但并不饮用,而是以吃饭为主。周人则诸礼兼用。其仪程是这样的:先于东厢祭奠已故的老人,再安排好三老、五更及众老人的座位,按一定的礼节,摆放上老人们喜欢吃的美味佳肴。老人进食时,还要奏起音乐,曼声歌吟,以助食兴。结束后,还要赠以干肉,吟唱《清庙》,表示尊重孝敬之意。

周代还有许多尊老养老的措施,除上面提及的乡饮酒礼外,周代还规定:派专人负责养老事宜,五十岁的老人供给细粮,六十岁的老人有常备的肉食,七十岁的老人每餐都肉食有余,八十岁的老人顿顿备有珍馐美味,九十岁的老人随其出行所及处处都备有饮食,供其不时之需。老人如果生病,有专职人员定期加以慰问,九十岁者每天一问,八十岁者两天一问,七十岁者三天一问。在兵徭杂役上,老人也享有优待,五十岁者不服力役,六十岁者不任军事,七十岁者不需迎送宾客,八十岁者可以不与祭祀,九十岁者免除全家徭役。在法律上也对老人加以优容:七十岁者不得为奴,八十、九十者虽然有罪,亦不加刑。

周代这些养老优老的规定,对后代影响甚大。汉文帝时曾颁布养老令,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每月供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每年加赐帛一匹,絮三斤。全社会所有人等,都要严格执行养老优老之令,有欺辱老人者,不分官民皆“弃市”。金代又开“独子留养”之制,独子犯法,但家中父母无人侍奉,则免予处罚,责其在家奉养。明清时期也有许多优养老人的措施,如给赐百岁老人“升平人瑞”、百岁节妇“贞寿之门”匾,并赐银建牌坊。

在古代的养老优老中,最让人啧啧称叹的是东汉明帝的养老之举。永平二年(59),明帝刘庄为在天下弘扬尊老孝亲之风,乃率朝廷官员于太学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养老之礼。行礼前一天,明帝于讲堂斋戒,净身净心。行礼当日,明帝坐于礼殿东厢,派出使者,用适于老人坐乘的轻便小车——安车去接三老、五更光临受养。三老是曾任三公之职的老臣李躬,五更是曾任九卿的帝师桓荣。二人身穿领袖皆缘饰黑边的衣服,外罩苎麻大袍,头戴进贤冠,三老还扶着王杖,缓缓而来。明帝忙立起身来,走到门屏之间迎接。双方互拜后,三老、五更从尊崇的西阶进屋,明帝从东阶上。三老坐西面东,五更坐北面南,三公为三老捧杖,九卿等官员为三老、五更安置好鞋履。明帝亲自为三老供食,将肉割好,奉上肉酱并递上漱口用的酒,三公则为五更奉进。两老进食时,边上还有专人为之祝颂,祝其不鲠不噎。这一隆重的养老之礼举办之后,天下靡然向风,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