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人出门设宴款待

主人出门设宴款待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照礼经规定,古人相见时要携带礼物,以表示敬意,称为“执挚”。从礼经中的士相见礼看,是很强调双方间的尊敬和礼貌的,但其同时也很强调相见双方的尊卑等差。这两点对后代的相见礼都有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这套相见礼中也继承和保留了先秦时期重礼节、讲礼教的传统。
士相见礼_中国的礼制

周代,士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一个层次,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阶层,它联结着整个社会中的上下两大阶层,故而周代便以士阶层为基础,制订了一系列的礼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这便是士相见礼。

先秦时代人与人相见的礼节主要有跪拜礼和揖礼。据《周礼》记载,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在这些拜礼中,以稽首、顿首、空首、肃拜最为重要。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拜君之礼,其动作是屈膝而跪,两手相叠拱地,头慢慢俯及于地,停留片刻后起身。顿首用于地位相等者之间,其行礼形式与稽首同,但头顿地即起,故称顿首。空首是君对臣的回礼,其行礼形式也与稽首同,但头不及地,触手后即起,故又称为“拜手”。肃拜是拜礼中最轻的一种,其拜仪是屈膝跪地,头微俯,手举而下,使用者一是将士,因其身披甲胄,不便拜倒,二是妇女。揖礼比拜礼轻,多用于宾主相见之时。揖就是抱手为礼,对没有亲属关系的庶姓用“土揖”礼,推手时稍稍向下;对有婚姻关系的异姓,用“时揖”礼,平平推手;对同姓则用“天揖”礼,推手时稍稍向上;对于地位尊贵者,则用“长揖”礼,即两手合抱高举,自上而向下移。

唐宋以后,古人的居处方式有很大改变,由于桌椅等家俱的日趋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行跪拜礼比较麻烦,致使跪拜礼中的区别日趋模糊,稽首、顿首等混淆了;也使得跪拜礼的行使范围有了局限,主要用于对君父等尊长行礼,而其余则多用揖礼了。跪拜礼在后来也有所变化,如清代觐见皇帝,行的是“三跪九叩礼”:先将马蹄袖放下,然后双膝跪地,挺直上身,右手伸平举至鬓角处,手心向前,放下,再举起,再放下,如此三次,即为一跪;反复这一动作三次,即为三跪九叩。此外,又有“碰响头”,即叩头至地,并要叩碰出咚咚的响声,这大多用于请罪等特定场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繁复难行的古礼已很难适应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现实需要,因而日益趋向于简化。除易于行用的揖礼外,宋辽以后,请安和万福礼逐步盛行起来。请安礼用于下对上、幼对长的礼节,男子屈右膝半跪,口称请安,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万福,站立拢手,略提长襟,隋唐时称“敛衽拜”,后因妇女行此礼时口称“万福”,即随而称之为万福。元以后,敛衽万福为妇女专用之礼。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礼仪的传入,鞠躬、握手等又逐步取代过去了的揖、请安和万福等礼。

依照礼经规定,古人相见时要携带礼物,以表示敬意,称为“执挚”。士之挚为雉,即野鸡。古人认为野鸡雌雄交接有时,而又忠于伴侣,士人与人相交,也应当有此信义。其他各阶层之人也各有其挚。天子以鬯(一种酒)为挚,诸侯以玉为挚,卿以羔为挚,大夫以雁为挚,庶人以鹜为挚,工商之人以鸡为挚。后代的送礼之风,亦即渊源于此。

士与士初次相见,主人要辞谢,表示才德浅薄不足以辱大驾之意。经来宾一再恳请后,主人方才敢见。主人迎出大门,与来宾互行拜礼,然后主人三揖,请来宾自左入门,自己则自右入门。来至庭中,宾客奉上礼物,主人要三次辞谢,然后方才受挚。受挚后主人要请求回访,到期要将来宾带来的挚还回。

士相见所谈的内容,在礼经中也有严格的规定:与君主谈话,要谈君使臣之礼;与卿大夫谈话,要谈臣事君之道;与老人谈话,要谈使弟子之礼,与幼者谈话,要谈孝悌于父兄之道;等等。言谈时的表情与态度也很重要,要求面容整肃,坐姿端正,十分认真而专心地谈话。谈话开始时要察颜观色,判断是否可以开始言谈;开始讲话后要将视线下移到对方的衣领处,不可一直盯着对方的脸看;讲完之后要抬目观察对方,看其是否赞同自己的看法;在不讲话时也要专心,不能懈怠,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视线,站着时看脚,坐着时视膝,千万不可目光游移不定。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敬。

在相谈一段时间后,来宾要随时注意对方是否有疲倦的表示,诸如呵欠伸腰、变换姿势以及问讯时间早晚等,这些动作表示着主人已有逐客之意,来客就应该马上知趣地起身告退。来宾退出时,主人要相送到门。相送时还有“三辞”之仪:一辞而许送,称为“礼辞”;再辞而许送,称为“固辞”;三辞而不许再送,称为“终辞”。终辞之后,相见之仪方告结束。

从礼经中的士相见礼看,是很强调双方间的尊敬和礼貌的,但其同时也很强调相见双方的尊卑等差。这两点对后代的相见礼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古代王朝中,直至宋代,才在礼典中出现了相见礼的内容,其后直到明清,皆有此礼。此时的相见礼,主要是根据官员的品级高下,确定其相见时所应执的礼仪,以及官员与庶人之间、庶人与庶人之间,根据其地位尊卑以及年辈高低,在相见时所应执的礼仪。这套礼仪,彻头彻尾都贯穿了等级特征。例如宋代规定,下级官员在路上遇见上级,须“敛马侧立”,候其通过或分路引避。又如明代规定,学生见老师,若是相别时间已久,须四拜行礼,若是近别,则行揖礼。与此同时,这套相见礼中也继承和保留了先秦时期重礼节、讲礼教的传统。例如清代规定:士庶相见之礼,主人出迎来宾,主客相揖而入,登堂再行拜礼。饮茶叙谈之后,客人告退,主人送至大门外,宾主相揖而别。这套礼仪程序,与先秦的士相见礼,差别并不甚大,这也说明了以礼待客、互相尊重的传统从未间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