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生于名门望族

出生于名门望族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生于名门望族苏颂,字子容,出生在福建省南部同安县的世代官宦之家。苏绅是苏颂之生父。苏绅,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46年。感疾而死,卒于河阳。由于母亲生于官宦诗礼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对苏颂的成才,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可见,苏缄与苏颂感情之亲笃,对苏绅教养之感激。为了保卫邕州,血战四十余日。封其子为阁门祗侯,召对便殿。苏颂生活在这样一个勇武忠烈的闽南望族、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
出生于名门望族_独得六项世界第一

出生于名门望族

苏颂,字子容,出生在福建省南部同安县的世代官宦之家。

苏颂入闽的始祖叫苏益,苏益是隋代太子少保,邳国公苏威的八世孙。苏威曾任江南巡抚、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等高官,后贬为光州刺史,居河南固始县。黄巢起义时,由河南固始,入镇福建,始有福建之苏姓。

苏益,生于公元875年(唐乾符二年),少年时读书习武,因父功而得官,20岁即任山西显州刺史。黄巢起义后,封威武军先锋将,都统军使,与威武军节度使王潮一起,开赴福建。

唐代灭亡,五代之乱起,苏益与其子苏光诲避居同安县永丰乡葫芦山下。1988年重修的苏颂故居——芦山堂,就是苏益三子苏光诲所建。虽几经兵火,多次重修,但其基本建筑,始终未改。

苏颂入闽的第二代先祖,有光谊、光谓、光诲三人。光诲是苏颂的高祖,曾任泉州都统、漳州刺史、左卫将军等职。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因屯田功,追赠上将军、武陵候。娶林氏,生佑图,即苏颂之曾祖。

苏佑图,曾任漳州司马祭酒(教官),后因功升御史大夫,死后赐司空,代国公。娶张氏,生三子:仲昌、仲华、仲周。苏颂对曾祖有很深的印象,他曾将曾祖烧毁起义军名册,救活千人一事,讲给长孙苏象先听,象先写入了《魏公谭训》一书。

苏仲昌是苏颂之祖父,对苏颂亲行教诲,影响甚大。苏仲昌被举贤良,中进士;历任阁门氏候、左屯卫将军、提点荆湖南北两路刑狱,后任宜州、邵州、复州知州。又追赐太子少师、太师、福国公。

苏颂在家训专书《魏公谭训》中说:“已过古稀之年,仍梦祖父教诲之严,常惊呼而醒。敬仰思慕祖父之父,虽终老梦寐未曾忘也。”苏颂的广博学识,与祖父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苏仲昌娶刘氏、翁氏,生七子:弦、绅、维、经、绎、綑、綎。苏绅是苏颂之生父。

苏绅,生于公元999年(咸平二年),卒于1046年(庆历六年)。1036年(天禧三年)中进士。历任宜州推官、大理寺丞、太常博士等职。1039年(宝元三年)任史馆修撰、擢知制诏(起草诏令、赦书),1040年(康定元年)充辽太后生辰使;1041年(庆历元年)入为翰林学士,改龙图阁学士,知扬州;1046年(庆历六年)由吏部郎中升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知河阳。感疾而死,卒于河阳。年仅48岁。追赐少师,封魏国公。娶陈氏,生子:衮、颂、棁、兖。

苏颂的母亲,是杭州知州陈从易的长女。他的外公是北宋名臣,曾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知制诰、知广州等职。著有《泉山集》、《中书制稿》、《西清奏议》等书。由于母亲生于官宦诗礼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对苏颂的成才,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苏颂能成为渊博的学者,伟大的科学家,与青少年时代父母的精心培养是有直接关系的。

苏颂曾在“感事述怀诗”中,回忆父亲教他读书的故事:

我昔就学初,髫童齿未龀。

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硕。

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

蒙泉起层澜,覆篑朝九仞……

其意是说我往昔读书的初期,留着乳发,牙未换齐。严格的父亲爱我学习劲头之憨傻,用简单的知识教诱我愚钝的心灵。开始教我诵读章句,后来给我讲授篇章与音韵。像蒙蒙的泉水涌起求知的波澜,期望用筐筐的覆土,堆起九仞的高山……

苏颂为这首诗写的注文是“我生五岁,艺公口授《孝经》,古今诗赋皆成诵。又令从诸父(各位叔父)教学,不数年而颂《五经》,习《尔雅》,知声律。”可见,苏颂幼年就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

苏绅十分懂得“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道理。他每到一地任官,都为苏颂请最好的教师,让各位叔父、名人子弟与苏颂共同读书 ,以便互相切磋,砥砺前进。苏颂在“感事述怀诗”中写道:

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

箕裘裘素风,兰芷渐腴润。

其意是说从13岁开始有师友伴读,俊杰之材得以亲近切磋,继承了先辈儒雅的风范,成长得如兰芷般油嫩丰茂。

苏颂的自注说:“先公宰无锡日,即县厅西圃,开学舍,延诸生,郡进士华直温、新安闽从艺辈数人同结课。予十三岁,与叔父宣甫(苏缄)、山甫同砚席,预课试。后两年,先公通判洪叫,又延乡先生万君特讲书。予与诸父及临川蔡元道,元翰昆弟,皆同厅学。”苏颂的两位叔父与华直温、蔡氏兄弟,后来在吏治和文学方面,各有所成,都是英杰之士。

苏绅虽然对苏颂施教严谨,但并不死守封建规法。当苏颂反对他的主张时,他能充分考虑孩子的意见,改变自己的决定,鼓励苏颂坚持正确的做法。

宋代乾元节,父亲苏绅任知制诰,可以荫一子为官,想让苏颂任官。苏颂不仅自己不肯,还劝弟弟们也励志科举,凭自己的才能考取,而不靠父辈的门荫为官。最初,气得苏绅大骂苏颂:轻视朝命,教唆二弟,不忠不孝。冷静之后,又认为苏颂的决定,是勇于进取的有为之举,给以鼓励。

在苏姓父辈中,对苏颂影响较大的还有他的宣甫叔苏缄。少年时,他们同桌学习,互相砥砺;长大后,书信往来,互赠茶砚,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苏颂学识渊博,有儒雅之风;苏缄驰骋沙场,有帷幄之谋。

宣甫叔送给苏颂端苏匣,苏颂写诗致谢:

镌砻圭角制尤精,岂为微瑕用便轻。

且赏岩珍终耿介,休思人事有亏成。

宣甫叔被贬房州,苏颂也写诗赞扬其忠勇:

解组(印绶)从戎五完城,壮谋期欲荡蛮腥。

数奇不意同飞将(李广),肺腑因何学卫青。

报国有心犹慷慨,谪官无闷但沉冥。

竹林此日重相过,高论时欣侧耳听。

后来,1048年(庆历八年)苏缄回润州(今镇江),与苏颂一起祭奠苏绅,在坟前写诗道:

五里平郊烟霭衬,泪流坟土泣英魂。

近年忠义心如铁,不负平生教育恩。

可见,苏缄与苏颂感情之亲笃,对苏绅教养之感激。

后来,苏缄知邕州,充皇城使。为了保卫邕州,血战四十余日。城破后,亲杀全家三十六人,然后,自焚而死。宋神宗听到苏缄壮烈牺牲的情景,不吃午饭,泣不成声,感叹说:

“近世忠义之臣,如苏缄者,罕见其比。”

赠奉国军节度使,谥忠勇,赐都城甲第,良田十顷。封其子为阁门祗侯,召对便殿。褒奖苏缄之忠勇,鼓励子继父志。又改任缄子为殿中丞,通判邕州。

后来,宋神宗命苏颂到外地任官时,再次谈起苏缄的英勇就义,依然感情沉重,潸然泪下。苏颂也将苏缄的壮烈捐躯,写入《魏公谭训》,让后代子孙,人人牢记,代代相传。

苏颂生活在这样一个勇武忠烈的闽南望族、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他不负父辈之期望,发愤攻读,终成大业。

晚年他写诗,回忆自己青年时期刻苦攻读的情景:

估毕自忘劳,攻坚常切问。

六经日沉酣,百氏恣蹂躏……

笔枯手成胝,眠稀目生晕。

抄写的笔秃了,手磨出了茧子,夜以继日地苦读,眼睛常常发生眩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砥砺出。”苏颂终于在1042年(庆历二年)考中进士,开始了生命史上一个新里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