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木工程风险

土木工程风险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程风险中,土木工程风险与基因工程风险、信息工程风险一样,是最为主要的几种工程风险之一。上述关于土木工程的理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技术维度对土木工程的规定。这一规定是中肯的,因为它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土木工程的本质及其特性。总之,土木工程是人的活动见诸自然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土木工程的社会性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社会性的需要决定着土木工程的产生。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
土木工程风险_现代性视域中的工程风险及其规避研究

工程——这一人造物——是人类实践能动性最为真实、最为有力的现实体现。通过工程以及工程自身产生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诸多关系,形成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工程风险便是其中之一。在工程风险中,土木工程风险与基因工程风险、信息工程风险一样,是最为主要的几种工程风险之一。土木工程是人改变自然的重要活动,土木工程的成败得失将会对自然与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我们不得不对土木工程以及土木工程风险加以认真的对待。

土木工程,英文为civil engineering,是从18世纪末由英国的斯米顿首先提出的土木工程师(Civil engineer)而得来的。civil engineering有别于military engineering,这是因为civil engineering意为民用工程而military engineering则是指军用工程。后来civil engineering逐渐成为一切为了生活和生产需要的民用工程设施的统称。在中国,我们一般将土木工程定义为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如桥梁、隧道、房屋、港口等),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以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维修等专业技术。(54)上述关于土木工程的理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技术维度对土木工程的规定。这一规定是中肯的,因为它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土木工程的本质及其特性。不过,这一规定也略为流于表面,笔者认为如果从工程哲学的角度对土木工程加以哲学的抽象,我们可能更易把握土木工程的实质。因而,从工程哲学的角度,我们试着对土木工程做如下的定义:土木工程是人对自然的一种建设性的实践活动,土木工程是将人主观设计的蓝图现实化为真实的物理存在并使这一物理存在按照人的意图产生发挥作用的过程及其结果,同时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因规模宏大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

我们在上文已从工程哲学的角度对土木工程下了定义,如此一来土木工程便有着以下三个主要特性:

第一,综合性。土木工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从理论方面看,土木工程是人对自然的一种建设性的实践活动,它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②从现实操作层面看,土木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凡一项土木工程前期一般都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此外还有工程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同时,土木工程的建设需要运用勘察、测量、设计、材料等多个学科协作以及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配合。③土木工程在现实发展中已经形成诸多的分支,形成了“土木工程家族”,在这一家族中包括以下“家族成员”: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等。

第二,实践性。笔者在前文中(第一章第一节)对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异同作了相对较为清晰的界分,提出了“工程是通过将科学的知识和技术的成果推广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创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人类的能动活动及其这一活动的成果”这一理念。工程(尤其是土木工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的这一特质。土木工程是人在物理时空中实实在在地进行的建造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理论思辨,不是实验室里的模拟实验。在土木工程这一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切都现实的与具体的:从事土木工程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土木工程的建造过程是现实的、具体的;建造完成的土木工程也是现实的、具体的。总之,土木工程是人的活动见诸自然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第三,社会性。土木工程“不只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还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55)土木工程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土木工程的社会性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社会性的需要决定着土木工程的产生。人的需要是土木工程产生及其发展的前提,同时人的需要的满足是评判土木工程成败得失的关键。为什么中国人会建造都江堰大坝?为什么埃及人会建造金字塔?为什么法国人会建造埃菲尔铁塔?……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人类的需要。②任何一项土木工程(特别是大项土木工程)都需要调动社会的人、财、物方能开展,同时土木工程还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会触及诸多利益相关者(业主、承包方、施工方、工程所在地的居民、政府等等)。③土木工程(特别是大项土木工程)往往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产生显著的效应。如果工程成功,则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如果工程失败,同样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则是负面的与消极的,有可能导致经济崩溃与社会混乱。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自从有了人、有了人的活动,就开始有了初步的土木实践与土木工程。当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土木工程也在不断地深入与深化之中。人的物质的、精神的与审美的需求促使了土木工程不断地加以进步与完善,与此同时土木工程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古代社会有房屋与桥梁、有城池与宫殿、有教堂与神庙……;在近代社会有公路与铁路、有矿山与厂房、有高楼与大厦……;在当代社会则有超高层建筑与庞大的地铁系统、有巨型大坝与特大型桥梁、有核电站与深水码头……土木工程为人类提供的基础设施,是人类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物质支撑,同时也是社会实力的体现与象征。认真地思考,我们就会承认今天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都离不开土木工程:无论我们是在家中小憩还是在教室学习;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驰骋还是坐在飞机上翱翔;无论我们是在体育馆观看精彩比赛还是在大剧院中欣赏高雅音乐……总之,土木工程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土木工程不仅具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工程在造福于人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与伤害之可能。首先,土木工程是消耗资源、占居空间并进而影响生态的。现代社会中的生态恶化、物种枯竭、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污染等人与环境不友好的现状都与土木工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正如肖平所指出的那样:“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会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影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废气、排放废水、倾倒废渣等,给大气、水和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工程建设还会大量占用土地,给原住民和农业带来损失。”(56)其次,工程事故往往引发了灾难性后果。我们在这里以2007年8月13日发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沱江大桥垮塌事故为例。沱江大桥按设计是一座大型四跨石拱桥,长328米,高42米,计划投资1200万元,原本定于8月底竣工通车,在主体工程完工开始拆卸脚手架的过程垮塌,当时现场有100多人,最后统计共造成64人死亡(57)第三,工程失败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里所谓的工程失败不仅仅单纯指技术上的失败,更可能指其由经济上的超支和利益与义务分配不均所造成的社会的混乱。从历史上看,有些强盛的王朝之所以迅速地垮台与其超越经济可承受能力地大兴土木是相关的,比如秦的灭亡则与其修建长城所造成的劳民伤财的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

土木工程(特别是大型土木工程)的修建与运行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了应对土木工程这种现实风险,我们应该对土木工程加以技术与道德评判,力争效益的最大化与损失(风险)的最小化。简而言之,我们必然要对土木工程的风险加以清醒的认知。

我们在前文中已指出工程风险是指工程的实施和运行给个体与组织、自然与社会所带来的可能性的损害与不良后果。因而土木工程风险则是指土木工程的实施和运行给个体与组织、自然与社会所带来的可能性的损害与不良后果。在前文论述风险的相关内容中我们也已经指风险有两类: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而工程风险更多地是指人为风险。由于人的活动已使自然与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隐藏着了诸多的风险:由核电站的事故和核废料引起的辐射;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毁坏,等等。土木工程是人为的活动及其结果,因而土木工程风险中更多是人为风险,当然土木工程风险也具有自然风险的某些特质。仔细分析起来土木工程风险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土木工程风险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的这一特质实际上是指土木工程风险具有一般性工程风险的共性。正如我们在前文所分析的那样,现代性社会中的风险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们主观建构的。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是风险的存在又是主观的,是人们主体性意识与能力增强的结果与体现。土木工程风险是工程风险共性在土木工程中加以展现出来的个性

第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所谓土木工程风险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一项土木工程都具有风险,没有不具有风险的土木工程,大到巨型水坝的建设小到小木屋的建设,均是如此。但是不同的土木工程所具有的风险又各具特殊性,因为任何一个土木工程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个别性存在,世上绝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土木工程项目,因而其风险的存在与展示都具有特殊性。

第三,潜伏性与突发性的统一。土木工程风险是客观的、普遍的存在,但是这种客观性的存在一般并不是很明显且让人直接地感知到,土木工程风险往往是以人们不易察觉的方式存在着且发生变化,这就是土木工程风险的潜伏性。当这种潜伏的土木工程风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超越临界点时就会发生“质变”,这时土木风险就由潜在变为显在,并且会以一种暴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会造成极大的破坏,这就是土木工程风险的突发性。

第四,不确定性与可预测性的统一。我们在前文所分析到土木工程风险具有潜伏性与突发性的特点,因而这就决定了我们并不能准确地判定土木工程风险的暴发时间、土木工程风险所产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这即指土木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不过我们在“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这是因为“风险总是依赖于决策”。(58)风险的产生源于人的决策,风险的规避同样源于人的决策。总之,“风险”概念本身就标志我们人类主体性的增加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我们人类可以且能够通过知识与经验的累积预判出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的时间以及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因而,土木工程风险是不确定性与可预测性的统一。

第五,蔓延性与衍生性统一。土木工程风险的蔓延性是指工程风险具有类似于滚雪球一样的那种自我扩大与扩张的趋势。同时工程风险还会衍生出其他的风险,即由一种风险引发出其他的风险。比如某一项大型土木工程的失败可能会造成该国的经济风险,同时这一经济风险极易转化为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风险。

欲说明土木工程风险的类型,有必要重温一下土木工程的概念与特性:土木工程是将人主观设计的蓝图现实化为真实的物理存在并使这一物理存在按照人的意图产生、发挥作用的建设性的实践活动;土木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土木工程前期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此外还有工程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同时,土木工程的建设需要运用勘察、测量、设计、材料等多个学科协作以及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配合;与此同时,任何一项土木工程都需要调动社会的人、财、物方能开展,同时土木工程还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会触及诸多利益相关者。土木工程概念的如此规定及其特性也就决定了土木工程风险具有以下几种类型: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纯粹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方面来看待工程可能存在的风险。技术风险严格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1)技术自身的风险。讲到技术风险实质上就谈到工程的技术评估。所谓工程的技术评估是指从技术可行性的层面来考查工程是否具有可行性,也就是说从技术层面上能够做到有把握避免工程失败、确保工程成功。因而在确定评估工程的第一个要素时,必然要考虑技术因素,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是工程的第一选择。如果说技术上是可行的、有把握的,那么工程就极易取得成功;如果说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不可靠的,那么工程就必然不会取得成功。我们不能超越技术的限制而人为地、主观臆断地、拍脑袋地上某个工程,这样做是违反规律的,是会受到惩罚的。工程的技术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技术是否具有可行性;②技术设计是否完整与全面。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是相互作用与相互补充的关系。一项工程的技术评估首先是看完成此项工程的本身的技术是否完善与可行,这是工程实施的关键;但是仅有此还不充分,一项工程的技术评估还必须包括与此工程相联系的其他技术、条件是否可行与完善,而这是保障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补充,离开了后者,工程的真正的可行性是不完善的,是存有大量隐患的。因而,工程的技术评估必定要将这两个方面充分地加以考虑,只有考虑完备与周全了,工程才能成功。在此我们以青藏铁路为例。建设一条由北京直通拉萨的铁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的心愿,也是雪域高原人民的期盼;但是由于青藏铁路必须要通过青藏高原,因而面临着冻土层、高寒缺氧、地质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等技术难题。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们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等,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前,青藏铁路只好在青海格尔木暂时地划上休止符。当然,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对此的努力并没有划上休止符,他们一直在艰苦卓绝地工作着,他们披星戴月、顶风冒雪,经过多年的艰辛的努力,终于克服了以上所有这些技术难题,从而最终使我们在2005年将一条神奇的天路——青藏铁路——修到了拉萨。

(2)管理者的组织风险。一项工程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技术,更在于管理。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责任心对于工程的成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组织的不协调、目标的不一致、沟通的欠缺都会造成技术风险的出现。此外,管理者有无意愿与措施保障施工者能够按照规章与制度科学施工也是工程成败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时有桥梁垮塌事件发生。理论寿命至少要七十年以上的较大桥梁并未到期就已倒下,甚至有些大桥尚未建成就已倒下,究其原因,管理者的监管乏力是重要的风险诱因。

(3)施工者的能力风险。一项工程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技术更在于管理,这句话其实并不完整,后面还应再加上施工人员的能力与责任心。这是因为无论技术多么完备与管理多么完美,最终工程的施工还是需要工程一线的员工——施工者(施工一线的工人与管理者)——加以“具象化”与现实化,他们的技术能力与责任心是决定工程成败的最直接的因素与环节。因而,施工者有无能力与意愿按照规章科学施工、采用新技术与新工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若施工者技术操作不规范,那么工程风险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大许多。

2.经济风险

工程除了考虑技术上是否可行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考虑是是否经济?即投入产出比是否高,是否能带来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其实,工程不仅仅有技术风险,工程还有经济风险。因而,对于工程进行经济评估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目的,满足人的需要,工程必须要具有功效,必须要加以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一项工程都要有经济方面的评估,任何一项工程都在力求于效益的最大化。相反,如果一个工程不能为行为主体带来效益,那么这种工程对于施工主体而言就是无用之功,一个企业也许在一、两项工程中可以不计经济效益、不进行经济评估,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从来根本就不考虑经济效益,那么这个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乃至于这一组织是否仍被定性为企业就真需要加以认真考虑了。重视效益、算经济的账并没有错,相反那种不算经济账的“形象工程”与“长官工程”则是错误的,是需要被否定的。当然,仅算经济账的工程也是不对的。我们要批判那种“唯经济论”“唯效益论”的主张,这是因为它仅仅看到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因素。一个好的工程是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不过,在这里我们重点要论述的是工程的经济效益。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对于工程做好经济评估呢?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①工程要对国家与社会有利。我们所实施的任何工程的目标在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因此我们要算这个总账,即我们的工程要对国家、社会产生效益。②要做好工程本身的成本—效益评估。这就是企业要算企业自身的账,看该工程对于企业的效益,即工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职工的福利待遇有多少积极促进作用。③要算利益平衡的账。工程是一项涉及到多方利益的人类活动,因而我们在做工程的经济评估时,应寻求兼顾多数人与少数人、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平衡点,特别是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利益受损的那部分人的利益,要对其加以补偿。因而,所谓土木工程的经济风险也就是源于上述这些因素,一项土木工程能够完整地、妥善地解决好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效益及其分配,那么工程的经济风险就不会存在。否则工程就会存在极大的经济风险隐扰。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以下这些因素——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国际与国内市场的变动、货币的发行与金融的稳定、物资与材料供给、工程相关方的诚信等等都与工程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造成工程经济风险的影响因子。

3.环境与生态风险

以往在做工程效益评估时,人们仅仅注重纯粹的经济上的投入与产出,只考虑工程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解决多少就业、能拉动多少GDP的增长,而不去考虑对环境与生态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这样的做法从理论与实践上都证明是错误的。罗尔斯顿说:“自然环境是生养我们、我们须臾不可离的生命母体。自然一词的最初含义是生命母体,它来源于拉丁文natans,其意为分娩、母亲地球。从狭隘的主观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大自然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创造了并维持着人的生命,因而它只有工具价值。但是,从长远的客观的角度看,自然系统作为一个创生万物的系统,是有内在价值的,人只是它的众多创造物之一,尽管也许是最高级的创造物。”(59)罗尔斯顿这一论述是中肯的,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所需的一切,离开了自然的恩泽与施惠,人将无法生存。环境与资源是我们人类存在之基、发展之源。我们要善待环境与资源,不能野蛮、冷酷、无情地对待自然。因为自然也是有“感知的”:我们待自然好,自然对我们也好;我们待自然不好,自然待我们也不会好。而今,酸雨、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断地惩罚我们人类的愚昧、狂妄与无知。因而,我们要告别单一的经济思维,不仅仅注重工程的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工程的生态效益,树立系统与全面的工程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评估中要把生态评估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就是说从工程的立项到工程的运行,都要将工程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与对环境所造成改变放在评价与衡量某一项工程是否可行、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能够保障环境与生态不恶化的工程方是道德上“许可”的项目;凡是能够带来环境与生态改善的项目方是道德上“善”的项目。

4.社会风险与安全风险

土木工程(特别是大型土木工程)的实施,是人加诸自然的实践活动,它不像科学实验那样可以在实验室中不断地重复进行,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工程的实施具有复杂性(它既涉及到自然,又涉及到不同的人群),因而土木工程存在着社会风险。所谓工程的社会风险是指工程的建造与运行的过程及其管理中所对于人群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这里包括不同人对于工程的认知、义务与权利的分配等相关问题。具体来讲,这些问题包括:工程所带来的正面作用——收益——谁来获取?又该怎样分配?工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成本与风险——谁来承受?又该怎样分配?……在此我们重点谈及工程移民。工程移民是指由于工程的施工及其运行所进行的居民被动的迁移。当然这种迁移的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如果能够做到工程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那么工程移民就是工程的受益者,工程移民自然也就会认同工程;如果工程移民既失地又失业,既失家园又逐渐边缘化,那么工程移民就会是工程中的“牺牲品”,就可能对工程持抵制与排斥的情绪,甚至可能会产生怨恨的情绪与心理,这就是工程所可能造就的社会风险之一。在土木工程所造就的社会风险之中,安全风险则更为突显,因为人命关天。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明安全风险,我们先从工程的安全评估谈起。一般性的工程安全评估包括以下三点:①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的安全问题,如施工的人员的安全、机械设备的安全,避免突发事故可能对施工的影响。②对工程建设成果管理、维护的安全,要避免意外事件(如战争)对工程安全引起的威胁,这些都应在工程建设中加以注意。③人们(特别是工程所在地的当地人)对工程的认同与满意。在有关安全评估的这三个方面中,人们往往对于第一点和第二点比较重视,但对于第三点人们却往往会忽视。其实,第三点对于工程安全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项工程,要想取得预期效益、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得到人们的同意与支持。如果当地民众对工程持反对或抵制之态度,那么工程就很难取得其预期的效果;如果一项工程不为当地人普遍接受,那么工程的安全就存在风险,工程就可能遭遇失败。因此,任何工程都必须尽最大努力争取人们的支持,我们要注重工程所在地的原住民对于工程项目合理性的认同,我们要注重群众对于拆迁移民补偿问题的关注……惟如此,工程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工程则存在着失败的危险。近年来各地频发的PX事件(其中以厦门PX事件(60)最为著名)就是明显的例子。

在我们具体论述土木工程风险产生的原因之前,我们先看一看近些年来颇受人们关注的工程风险的案例——日本的福岛核电站所引发的核泄露事件(61)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坐落于日本福岛县双叶郡大熊町及双叶町,为东京电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发电厂,简称“1F”。共设有六个机组,总发电量为4.7吉瓦(GW),是全世界25个发电量最大的发电厂之一。首座机组于1971年开始运转,计划中的第七号机组预计于2013年运转,第八号机组预计于2014年运转。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触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泄漏,1—4号反应堆严重受损,5号和6号反应堆处于检修状态,成功冷却没有受损。日本政府于3月11日宣布进入“核能紧急事态”,并且疏散住在福岛县附近约170000名居民。根据日本原子力安全委员会的发言人良平汐见,政府官员们顾虑可能会发生堆芯熔毁。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013年12月18日决定,永久关闭福岛第一核电站最后两座核反应堆,但不拆除,留作研究拆除其他4座核反应堆的途径。2014年2月19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储水罐群“H6”的一基(容量约1000吨)泄漏约110吨污染水,泄漏的污染水中有100吨已经流出围堰。从泄漏的污染个中测出了β放射线、每升2.3亿贝克勒尔的高浓度放射性物质。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既有天灾更有人祸,超过预期的9级地震是天灾,但是日本东电公司及其日本政府的应对不利则是人祸。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工程风险呢?在此,我们借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对于工程失败原因的相关论述来说明工程风险存在的原因:“一个工程建得不好,也许是道德出错,也许是能力不足。应当说,工程师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社会应当对他们表示尊重。但由于工程师的‘作品’随时都在‘改变面貌’,所以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即使你的心灵可能没有受到追求金钱、权力等不良习气的污染,但如果你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上做得不够好,你建设的项目走的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反而对自然造成新的伤害,那么你的‘道德水平’仍旧不够高,你仍旧算不上一名合格的工程师。”(62)我们顺着沈舫院士这一思路,对于工程风险存在的原由加以论证。

第一,人理性能力的有限性。尽管我们相信人类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但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当代人的认识的相对性与局限性。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其人自身生理等条件的限制,每一代人的认识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有限的,任何人、任何团体都不可能完成人类社会所有的认识,穷尽人类社会所有的知识。由此可见,我们当前的认识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当前的认识可能且必然要被后来的认识所修正;因而,基于当前的认识而施行的工程可能具有当前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后果,比如:磁悬浮技术究竟存不存在强大的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能达到怎样水平?……所有这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识的深入证明我们可能对了也可能错了。

第二,道德的缺失与人为的责任。道德的缺失与人为的责任是造成工程风险存在的另一主要原因。具体而言,道德缺失与人为的责任又有以下几点:①项目决策中的不科学、不民主。有些工程之所以存在风险根源在于项目的起始阶段。有些工程的决策不是经过科学的论证、理性的分析、精确的计算的,而是出于某些领导的“面子工程”与“政绩工程”考虑。这种不尊重工程的规律和客观实际的唯意志论的决定,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工程的失败。②项目设计不合理、不全面。有些工程之所以存在风险是源于工程设计。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由于以下的原因——或由于是新手而考虑不全面;或由于是老手陷入经验论而没有注意到新特殊性;或为了逞个人英雄主义之能,明知不可而为之——总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最终的结果是工程设计不合理,从而导致工程的失败。当前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有些设计单位只顾眼前效益,“有水快流”,只注进度与数量,而忽视了安全与质量,往往边设计边施工。如此快速草率地设计图纸,错误、遗漏之处自然难免,因而工程就很容易出问题。③施工的不规范与不负责。施工是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将工程由蓝图变为现实的关键性环节,它直接决定着工程成败。科学、规范的施工是工程成功的必备条件,但是遗憾的是,在现实当中,有些工程的施工却不十分规范、不十分负责——偷工减料者有之,以次充好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现在有一个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现象就是工程转包。这种转包对于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成败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层层转包的施工单位的资质与等级往往是越来越低,这为施工质量埋下隐患;二是工程的每一次转包,都要压一次价、“榨”一次油,最后留给真正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因而为了赢利,这些施工单位往往就不会按照设计施工、就不会执行施工规范,从而工程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④质监的缺位、失位与错位。从理论上讲,当前对工程的监督可谓“全方位”的齐抓共管:一个工程往往会有施工单位的质检部门、建设单位的质检部门、所在地方建委的监理部门同时加以监督。因而从理论上讲工程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有些质检部门往往只从本单位利益出发,而不从大局出发,因而造成监管的缺位,再加上现实之中存在的索贿、受贿等腐败行为使得有些质检工作成为形式与过场,从而使得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在质检中漏网而过。

第三,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是造成工程风险存在的客观前提。地震、海啸、暴雨、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都是造成工程风险的客观因素。

工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因而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努力规避风险而不是建立无风险社会,同时更应指出风险往往又是与机遇与发展相伴而生的。我们应该对于工程风险(土木工程风险)有正确的认知。现在有些人一方面在乐此不疲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时,另一方面却对现代工程、现代工业文明一概加以否定,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与主张是不诚实的。我们应以如下的原则对待工程(自然也包括土木工程):第一,后退决不是出路,停滞不前也不是出路;只有发展才是出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第二,我们不能因土木工程存在的负面影响,就在做土木工程时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第三,我们应该对工程进行价值评判,对工程进行伦理评价,要扬善弃恶。

那么,具体到土木工程风险的预防,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增强认知能力,力争取得更多真理性的认知;掌握规律,使规律为“我”所用,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加强道德建设与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道德建设,使工程的相关方都具有“工程良心”,都有良知感与正义感,用良心建工程,建良心工程。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权力,来约束人。用好的制度培育好的人,让好的人来完善好的制度。(63)

————————————————————

(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8C9EOfscXgFQ5FhLx6NS1pPDcgP_o9Y8pZXRtq02D2J9PIXVy1QVRIAc1DIc0QrtpxcUze_SHtGpAqLLb7zb1quyKTeDX55HX9igFA_17

(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YYhQf8mqQJrTfK-2HTJuyhTRLJUsJCULb-XOOZTcLwxNod190UgWE_bhbRSkQuDAdtUMnvSSo06RykVc-MpHq

(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23/09/9774604_339416084.shtml

(4) 参见郭于华:《透视转基因:一项社会人类学视角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第146页。

(5) 田松:《推广转基因首先不是科学问题》,《读书》2010年第7期,第61页。

(6) 张云飞:《追索“黄金大米”事件》,《中国农村科技》2013年第1期,第25页。

(7) 马述忠、杨枫:《转基因农产品的经济伦理学视角分析与启示》,《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6期,第13—14页。

(8)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YYhQf8mqQJrTfK-2HTJuyhTRLJUsJCULb-XOOZTcLwxNod19OUgWE_bhbRSkQuDAdtUMnvSSoO6RykVc-MpHq

(9)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8C9EOfscXgFQ5FhLx6NS1pPDcgP_o9Y8pZXRtq02D2J9PIXVy1QVRIAc1DIc0QrtpxcUze_SHtGpAqLLb7zb1quyKTeDX55HX9igFA_17

(10)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8C9EOfscXgFQ5FhLx6NS1pPDcgP_o9Y8pZXRtq02D2J9PIXVy1QVRIAc1DIc0QrtpxcUze_SHtGpAqLLb7zb1quyKTeDX55HX9igFA_17

(11) [美]杰里米·里夫金:《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付立杰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导论。

(12) 参见陈璇:《风险社会与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纷争》,《读书》2007年第2期,第161页。

(13) 李妍:《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不是小白鼠”》,《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第10期,第46页。

(14)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YYhQf8mqQJrTfK-2HTJuyhTRLJUsJCULb-XOOZTcLwxNod19OUgWE_bhbRSkQuDAdtUMnvSSoO6RykVc-MpHq

(15)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8C9EOfscXgFQ5FhLx6NS1pPDcgP_o9Y8pZXRtq02D2J9PIXVy1QVRIAc1DIc0QrtpxcUze_SHtGpAqLLb7zb1quyKTeDX55HX9igFA_17

(16) [英]乔治·迈尔逊:《哈拉维与基因改良食品》,李建会、苏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1—82页。

(17)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NEJa6EQJtC_6DiJoXEMtTLExtaeqc3PlxrkseNkFDydlUYnQqfcD32onHePe5FHq2gK7bozYmP8cIfp99qAZ_

(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19) [法]皮埃尔·费迪达等:《科学与哲学的对话》,韩劲草等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88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0页。

(22) 转引自邱仁宗:《人类基因组研究和伦理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第1期,第72页。

(23) 参见邱仁宗:《生命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38页。

(24) 《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

(25) 丁光训:《丁光训文集》,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页。

(26) [德]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马怀琪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265页。

(27) [英]乔治·迈尔逊:《哈拉维与基因改良食品》,李建会、苏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28) 林平:《克隆震撼》,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29) 参见许宝强、汪晖选编:《发展的幻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30) 参见[印]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31)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

(32)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页。

(33)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34) http://baike.baidu.com/item/信息工程专业

(35) 参见张燕、马宗武:《港口经济辞典》,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7—1178页。

(36) http://baike.baidu.com/item/虚拟世界

(37) [美]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陈步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52页。

(38) http://baike.baidu.com/view/10688863.htm?fr=aladdin

(39) 《韩非子·五蠹》

(40) 严耕、陆俊:《网络悖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3页。

(41) [美]西奥多·罗斯扎克:《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苗华健、陈体仁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7—18页。

(42) http://www.fjsen.com/zhuanti/2013—09/06/content_12425339.htm

(43) [法]卡普费雷:《谣言》,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44)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458页。

(45) [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4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9页。

(47) [美]享德里克·房龙:《宽容》,迮卫、靳翠微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96页。

(48) [美]迈克尔·沃尔泽:《论宽容》,袁建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49) [美]迈克尔·沃尔泽:《论宽容》,袁建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前言第2页。

(50)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26页。

(5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8页。

(52) 《论语·为政》

(5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5页。

(54) 参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指南》(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55) P.Aarne Vesilind,Alastair S.Gunn:《工程、伦理与环境》,吴晓东、翁端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56) 肖平:《工程伦理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57) http://baike.baidu.com/item/凤凰县沱江大桥垮塌事故

(58) [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59)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69页。

(60) 厦门PX事件,是指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对海沧半岛计划兴建的对二甲苯(PX)项目所进行的抗议事件。该项目由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将在海沧区兴建的计划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PX)的化工厂。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由富能控股有限公司和华利财务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厂址设在厦门市海沧投资区的南部工业园区。该项目已经被纳入中国“十一五”对二甲苯产业规划。由于担心化工厂建成后危及民众健康,该项目遭到百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市民集体抵制,直到厦门市政府宣布暂停工程,PX事件的进展牵动着公众眼球。厦门PX项目事件从博弈到妥协,再到充分合作,留下了政府和民众互动的经典范例。厦门PX项目迁址漳州古雷后,两年内连续发生两起特大爆炸事件。(参见http://baike.baidu.com/item/厦门PX项目事件)

(6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xsJW7r4Gk0vd5k5mGH4C-TXm_0rhUgJYLA3sE_Uh2dFXfwJtK5JJEorxaPJsvwbTpFa_4b44wslxbHMxnA7yK

(62) 沈国舫:《“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工程师的必修课》,《光明日报》2004—11—17,第3版。

(63) 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第四章工程风险的规避”有相当的关联性,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在此只是简略地提一下,相关内容我们将在后面作详细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