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之间,夯实固本强身之基

转型之间,夯实固本强身之基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人们期待中的媒体转型,最先落地的“第一只靴子”,没想到竟是《温州都市报》的又一次改版。在网络媒体生态现实的背景下,温州都市报不忘初心,铭记“以媒为本”的发展理念。《温州都市报》依然是全媒体的核心产品,是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这是温都全媒体转型的固本强身之基,绝不能因为新媒体的融合而乱了分寸,顾此失彼,走上南辕北辙的歧路。
转型之间,夯实固本强身之基_蝶变:温州都市报媒体融合故事

2013年,人们期待中的媒体转型,最先落地的“第一只靴子”,没想到竟是《温州都市报》的又一次改版。

或许,人们对“满月演讲”中有关互联网的阐述充满新鲜好奇,在脑际留下深刻的烙印,恰恰忽略了以往听得很多的“老生常谈”。而在改变的过程中,只有把“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文章做足了,才是转型变革的基础,也就是说,先把办好报纸的这一步迈稳当了,才可以跨出新媒体拓展的第一步。转型变革不是喜新厌旧,而是要把都市报当做主业,提升新闻产品的质量,办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不要管报纸何时消亡,但在媒体转型过程中,两点是必须要掌握的,一是品牌,二是内容,因为我们现在仍然是内容为王。”温州都市报决心按照“新闻贴近、服务贴心”的办报理念,做“有温度、有态度、负责任”的文章。

不过,当今的报纸改版必须应对互联网生态,贯穿互联网思维,这也是“温州网”总编转岗温州都市报总编的必由之路。因为,前期在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本地的舆论引导影响力方面,报纸仍然稳居第一媒体的制高点上,但一个不容小觑的严酷现实是,温州本地的自媒体已经进入“野蛮生长”的境地。虽然眼下还不足以与报纸的舆论影响力抗衡,日后的力量对比就很难说了。

温州移动的4G网络已于2013年对外商用,以手机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找到了最适合它滋生的土壤,催生了微信公众号与朋友圈的“流感性”爆发,连一个山间僧侣的自办公众号,粉丝达50000+。还有名为“温州××新闻”“温州××通”“温州××”的草根自媒体,呈几何级数涌现,似有温州当年家庭工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之势。有的一个人注册几个公众号,捆绑运营,竟获本土企业不菲的投资。

在许多人看来,这些“草根自媒体”的利益冲动,就是企求进入商用领域,通过广告、融资等形式,期待新一轮信息获利。但它在新闻原创方面先天不足,多是各类信息整合,虚虚实实,真假难辨,且常以情色暴力吸引眼球,确实聚拢了一部分人气,形成了另一个舆论场。

在网络媒体生态现实的背景下,温州都市报不忘初心,铭记“以媒为本”的发展理念。“媒”是传媒经营背靠的根基,是最大的力量来源。全媒体转型从“媒”出发,落脚点也要放在做大“媒”上,从而使“媒体”变为“酶体”,融入网络平台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

由此可见,温都全媒体转型的基点,就是以报纸新闻宣传为核心内容生产,覆盖全媒体的传播渠道与传播平台,引导核心价值观的两个舆论场同频共振。《温州都市报》依然是全媒体的核心产品,是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这是温都全媒体转型的固本强身之基,绝不能因为新媒体的融合而乱了分寸,顾此失彼,走上南辕北辙的歧路。

2013年5月8日,《温州都市报》改版,改为加长瘦身版型后,在控制总版数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10%新闻容量。更新的亮点是,按照“增新闻,强评论,创新刊,减专刊,停杂刊”的总体精神,对版面进行了全面调整,突出“新闻立报”,增加本地新闻。A叠:时政部分,以平民视角解读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增强民生新闻和舆论监督报道,提升报纸亲和力与公信力;B叠C叠:版块化、专刊化、副刊化,培育一批符合互联网传播要求的栏目品牌。

这一次改版区别于以往的价值,在于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从“版面中心制”转变为“受众中心制”,据此优化版面体系,为不久后的生产流程改造、提升终端内容产品质量打下基础,以适应用户的多元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