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生子女的教育

独生子女的教育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独生子女养育的秘诀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家庭、学校及社会是独生子女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主体。不过,独生子女在个性发展上也有种种不利因素,必须加强自我教育。(三)独生子女易出现心理偏异的原因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心理偏异,其主要原因如下。
独生子女的教育_青少年心理保健指导

(一)独生子女养育的秘诀

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家庭、学校及社会是独生子女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主体。其教育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人的素质高低。美国儿科专家莫瑞·卡布尔门,曾为人们提供了培养教育好独生子女的秘诀。这些秘诀可归纳为以下十四条。

1.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的东西,“提供一切”不是不能做到,但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2.父母的美好祝愿、希望和理想,往往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然而,为孩子制定的努力目标,应当建立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能力、才干和兴趣的基础上,目标和期望过高,只能使其丧失进取的信心和能力,落个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结局。

3.不要把独生子女总当“婴儿”看待。否则将有碍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使其成为害怕外界环境、感情不健全的人,要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消除成年人对孩子的过分影响,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熟。

4.要努力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

5.独生子女只有具备了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能力,才会有韧性。而这种性格是应付变化多端的生活所必需的。因此,家长要悉心地培养其自我决策的能力。不要不待孩子自己思考,就急切地替他提供生活中的各种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为孩子作出各种决定。

6.街坊四邻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再好不过的伙伴。从幼儿时期始,父母应保证孩子有机会参加周围小朋友的集体活动,绝不能盲目插手干预这种关系。

7.父母不但要维护孩子的长处,还要坦然面对孩子的缺点:不但承认他们的成功,而且也要承认他们的失败,过度的表扬,只能降低真诚赞扬的价值,不切实际的批评,则会削弱批评的效果。

8.父母必须安排一些不包括孩子在内的、完全由父母自己分享的特殊活动。这些活动要与以孩子为主的各种活动平衡起来。如果父母的全部时间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那么家庭支撑的结构——婚姻生活,就会削弱而遭受痛苦。

9.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始终如一的纪律要求。那种认为对孩子严厉管教,会使孩子疏远自己的想法是有害的。事实上,不怕因管教而失去孩子爱的父母,却反倒能赢得孩子的爱。

10.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会因讨得孩子的欢心而不知不觉地展开竞争。父母之间一定要避免这种竞争,否则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将会以操纵父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1.在强调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时,千万不可过头,否则孩子反而会变得迟钝起来。父母应当牢记,孩子对某些事物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事物固有的了解而定的,只有孩子本人,才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

12.独生子女对于夸奖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求。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应减少表面的表扬,而多重视让其在精神上获得快慰与满足。

13.不要盲目提出孩子体格的标准要求,也不应当孩子稍有不适,就表现出惊慌与恐惧,过分担心健康或强调其身体的完美无缺,会导致产生疑病症或成为神经过敏的人。

14.父母应十分警惕孩子产生控制别人的思想情绪。否则,孩子很可能将控制欲望明目张胆地强加给伙伴或周围的成年人,结果只能遭到别人的排斥和反对。

(二)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

关于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把独生子女看成具有特异个性的特殊儿童,甚至极端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另一种观点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其实,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的一些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非独生子女本身所致,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个性发展的优越条件。

1.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的年轻父母特别注意优生优育,也有条件给予充分营养,所以独生子女大都身体健壮,发育良好。

2.优厚的物质条件 独生子女的家庭人口少,经济上较富裕,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

3.充分爱的满足 独生子女的家长把满腔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唯一孩子的身上,有一研究证明,独生子女的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多56.81%。

不过,独生子女在个性发展上也有种种不利因素,必须加强自我教育。

第一,克服固执、任性,增强自制力

第二,克服娇气、孤僻,培养合群精神。

第三,克服自私自利,培养集体精神。

第四,克服挑吃、挑穿习惯,培养艰苦朴素作风。

第五,克服懒惰,培养劳动习惯。

总之,作为独生子女,很紧要的一点是:学会把同学看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增强集体观念,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之中。

(三)独生子女易出现心理偏异的原因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心理偏异,其主要原因如下。

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和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使得在走向社会后不懂得尊重他人。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缺少竞争性,故社会适应能力差,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5.物质条件好,对孩子有求必应,忽视应有的思想教育,容易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

6.家长望子成龙,请家庭教师、买钢琴、成天逼孩子认字、写作文、弹琴、绘画、学外语,没完没了,孩子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

其实,只要家长能用正确的态度教育孩子,发挥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势,独生子女的体格和心理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独生子女的弱点

独生子女存在的弱点已经使家长们担心,这种弱点来自“独生”本身,导致家长出现的教养态度偏差和教育方式不当。这种原因使一些孩子出现了毛病,如孩子只知接受爱,不知给予爱;孩子唯我独尊而且任性;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孩子消费超前,道德滞后;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孩子有孤独感,社会交往能力差。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小孩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和父母待在一起,但孩子的感情只与大人之间交流是不够的,还需要小朋友们之间的相互沟通。

因此,当孩子学会走路后,家长每天要抽一定的时间让他和别的小朋友去玩耍,使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交流,即使是争吵、哭闹,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应不要干预,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处理问题,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就有自己“闯天下”的独立意识。

(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但有些孩子比较胆小、喜静,或对活动兴趣不浓,讨厌集体活动中纪律的约束,对集体活动兴致不高,而集体活动对孩子成长又具有重大意义。家长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呢?

1.要为孩子创造共同活动、共同体验的环境 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玩具、材料、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幼儿园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还可以利用节日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演出比赛等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与集体频繁接触,促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2.要诱导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主动性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的能力、爱好、兴趣组织集体活动。发挥同伴间的鼓励作用,允许孩子失败,用掌声等增添孩子的自信。给孩子提供发挥特长、帮助别人、服务于集体的机会。了解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困难,给予帮助,如技巧不熟练,家长可在家里帮助练习、彩排;条件不充分的,帮助准备等,变被动为主动。

3.帮助孩子建立友情,培养合作能力 平时家庭可以开展合作游戏。比如赛跑、下棋等,让孩子懂得有些事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好;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朋友,从跟他喜欢的伙伴共同参与逐步过渡到大家共同活动,用同伴的热情与积极性感染孩子,影响带动孩子。另外,在集体活动中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分配具体任务,活动项目也应该利于孩子间合作。

4.要发挥荣誉的激励作用 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和突出表现,家长要给予肯定,如“明明在今天的活动中帮助了小芳,我们要向他学习。”“毛毛你今天表演真棒!”“东东,今天表现得有进步,下次活动肯定更好。”类似这样的鼓励性语言是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无形动力,所以,我们不要放掉任何一个表扬、鼓励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