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的共生环境

翻译的共生环境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的共生环境是指翻译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翻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整体和谐与有序状态。翻译的共生环境是一个平衡发展的统一体,参与到翻译过程中的每一方都是这个翻译生态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为“译本”这个生命体的诞生起着“连环式”作用。
翻译的共生环境_共生翻译学建构

翻译的共生环境是指翻译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翻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整体和谐与有序状态。翻译的形态是译者对客体文本的心理认知与语言再现活动,是一个跨语言与文化认知过程,而语言又是一个符号化了的大千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所以,翻译的内在本质其实是认知我们身处周遭的客观世界与人类自我内心世界。翻译就是要通过语言的表象去揭示语言结构深处的差异,即语言结构差异所涵盖着的深层次的文化个性与思维模式的差异。用塞尔的话来说,就是要“真正地解开人类的认识之谜,即人类赖以进行认识的语言机制之谜”[1]。如果说原文本是作者对其身处的当下社会经济政治、语言、文化、风尚、教育等综合生态环境的内在反射与外在缩影,那么,译本就是译者对原语社会的经济、政治、语言、文化、风尚、教育等综合生态环境的主观认知与符号再现。

翻译的共生环境是一个平衡发展的统一体,参与到翻译过程中的每一方都是这个翻译生态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为“译本”这个生命体的诞生起着“连环式”作用。依传统视角看,翻译只是译者自身的个体行为,译本只是译者的一件孤立作品,跟社会、他人几无关联,充其量只是个人情致使然。但工业化与现代化,尤其是信息化与全球化以来,人类科技突飞猛进,种种信息通过各种传媒瞬间便可到达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所处的空间被极度压缩,地域联结从未如此紧密,世界变成了麦克卢汉眼里的“地球村”。至于译本,更不再是译者个人单独操纵的“果实”,而是众多因素互为作用的产物。它或许被某个群体利益所驱,为市场经济利益所诱,染社会某种时尚之风,受政府相关政策所困,由人文景致及礼仪教化所感等,总之,翻译不再是译者的个人志趣或行为,而是译者在主体共生环境与客体共生环境间取得双向平衡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