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辩的战略技巧

论辩的战略技巧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势、蓄势的目的在于造成一种威慑力量,从心理上震慑动摇对方。俗话说,攻心为上,造势夺人就是这样一种高明的心理战略。它要求论辩者从战略上藐视对手,不仅不为对手的气焰、威势所动摇,而且能从心理上超越对手,具有高度的自信,表现出“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概。因此,高屋建瓴,事理通达,努力使自己的见解比对方深刻、高明,就能为论辩的胜利积聚强大的势能。在论辩中,同样需要用迅猛的攻击来造势克敌。
论辩的战略技巧_新编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教程

(1)蛇打七寸 这是指在整个论辩过程中,都必须将对方的基本立论作为主攻的目标,万炮齐发,攻其要害。为了表明己方的中心命题有充足的理由,论辩者常常会摆出众多的分论点和论据。如果缺乏经验,就会被其弄得眼花缭乱,疲于招架。有的时候,论辩者已意识到在原有的论题上无法取胜,就故意将论辩的焦点转移到与之相关甚至毫无关系的某一个枝节性问题上。没有经验的辩手就会被牵着鼻子,而与其在一些枝节性问题上、例子上甚至于语言表达上争论不休,以致忘记了原有的论题,让对方钻了空子。

正确的战略是,尽量回避那些与对方命题无关的枝节,紧紧抓住对方基本立论中的要害,蛇打七寸,一攻到底,从理论上彻底击败对方。其基本方针是:对对方关键性的核心论点、论据,要及时予以捕捉,集中火力,彻底摧毁;对对方其他的具有某种程度抗辩力的非核心论点和论据,要分步骤地抓住一定的时机作适当的反驳,点到即止,不要小题大作,喧宾夺主;对那些虚张声势,干扰我方视听的论点、论据,则不予理睬。要特别提防对方避实就虚。

(2)破立结合 任何辩论都应当攻守交替,破立结合。破,就是反驳,就是运用恰当的论证方式和方法,组织真实、充足的论据,去揭露对方命题、论据和论证中的虚假或荒谬。立,就是辩护、证明,就是运用恰当的论证方式和方法,组织真实、充足的论据,来证明己方命题的真实或正确。

从论辩全局来看,一方面,立是破的前提基础,应当首先依托充足有力的证据和严密巧妙的论证“立”稳己方的命题,筑起抵御对方进攻的铁壁铜墙,同时,还要不断借助于“攻”来反击对方的进攻,维护己方的命题;另一方面,破又是立的必然目的,只有把与己方命题矛盾对立的对方命题击破,才能最终守住己方的命题。有的时候,立是主要方面,破要为立服务。

(3)造势夺人 这里的“势”是指能够给对方造成强大心理压力的情况或趋向。打仗讲究“势”。《孙子·势篇》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论辩也要善于造“势”、蓄“势”,以己方的优势挫伤对方的锐气,动摇其意志、信念。论辩中的“势”来源于高度的自信,高明的见解和迅猛的攻击。

1)高度的自信 势所作用的对象是对方的心理。造势、蓄势的目的在于造成一种威慑力量,从心理上震慑动摇对方。俗话说,攻心为上,造势夺人就是这样一种高明的心理战略。它要求论辩者从战略上藐视对手,不仅不为对手的气焰、威势所动摇,而且能从心理上超越对手,具有高度的自信,表现出“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概。否则,就谈不上造势,就无法挫伤对方的锐气。

2)高明的见解 高度可以造“势”。高山滚石所以能有雷霆万钧之势,就是因为其居高临下。心理研究表明,由于视平线的高度不同,当一个矮个子与一个高个子面对面站着的时候,矮个子的心理就处于劣势,往往会有压迫感。同样,当两个人发表见解之后,见解低的人也会自惭形秽而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因此,高屋建瓴,事理通达,努力使自己的见解比对方深刻、高明,就能为论辩的胜利积聚强大的势能。

3)迅猛的攻击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然地猛烈攻击敌人,是《孙子》造“势”命题的要义之一。《孙子》说:“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强驽。”在论辩中,同样需要用迅猛的攻击来造势克敌。所谓迅猛,一是发起进攻的速度要快,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对方未反应过来之前,抓住战机,坚决果敢地直扑上去,打他个措手不及。二是攻击的火力要强,要以“泰山压顶”之势,使对方无法招架。三是攻击的密度要大,各攻击波之间的间隙要短,势如排浪,急如江涛,不给对手以喘息反扑的机会。

(4)诱敌深入 论辩,有时会碰到强大对手,或实力雄厚的论辩者,或占据有利条件而蛮不讲理者,或凭借权力以势压人者。对此,辩者可巧设圈套,投以诱饵,引诱他上钩,然后再等条件有利于己时,批驳对方,这种论辩战略叫诱敌深入。

使用诱敌深入术,关键是要诱得好,诱得巧,诱得妙,也就是要巧设圈套,智投诱饵,引诱猎物上钩,然后瓮中捉鳖。如:

从前有位渔民,不幸丧生。他的儿子冒着风浪继续在海上打鱼。有个聪明人问:“你的父亲不是被大海淹死了吗?”

“是的。”

“那你为什么还到危险的海上去打鱼呢?”

渔民的儿子听了反问:“你的爸爸是在哪儿死的呢?”

“他呀,他是死在家里的床上的。”

“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天天睡在那危险的床上呢?”

“……”聪明的人说不出话来了。

这渔民的儿子就诱得很好:“你爸爸是在哪儿死的?”通过这一问,使对方不知不觉地上钩。这时,渔民的儿子轻巧地一反驳,就让那“聪明人”落得哑口无言的结果。

(5)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中有“金蝉脱壳”之计。金蝉脱壳的意思就是迷惑敌人,隐蔽地转移或撤退的脱身之计。

在论辩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处境不利,可以巧妙地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叉开自己不便回答的问题。在外交谈判中,常运用这种抽身而退的金蝉脱壳术。如:

甲:“我想知道,对××问题贵国所能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

乙:“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是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的有点担心,如果贵国的反政府活动继续发展下去,贵政府是否仍具有维持现行统治的能力。”

转移话题在论辩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不露形迹地掩护自己摆脱困境,顺利退避。如上述谈判中甲的问话就被乙的第一句掩饰过去了,而第二句又将甲的注意力从要回答的问题上引开了。辩论过程中做到从容脱身是很不容易的,即要掩饰高明,不露痕迹,又要隐蔽地转移话题,撤退出阵地。善辩的人能将对方提出的问题还给对方,反戈一击,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自己早已从容脱身。

(6)假言归谬 假言归谬就是论辩者为反驳某一种观点,利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进行引申归谬,进而达到反驳目的的论辩方法。

假言归谬术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真的,以对方论点为前因,构成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由对方论点这个前提引申出一个荒谬的后果;以后果的荒谬推演出前因的荒谬。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性。例如:

有个大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后,把他的妻子扔在一边,又想在新的社会圈子里找恋人。同事们劝他,他却振振有词地狡辩道:“地位变了嘛,和从前的伴侣失去了爱情,为什么不可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为此,他的同事气愤地说:“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变了,和以前的伴侣就失去了共同语言,从而失去了爱情的话,那么,倘若你从硕士生升到博士生、副教授、教授时,不知该有多少次恋爱,寻找多少回‘真正的爱情’了。”

显然,这个结论是荒谬的,由此可推断那位研究生的诡辩是荒唐可笑的。可见,假言归谬术是以谬制谬的办法,根据论敌的荒谬条件,推出荒谬的结论。

(7)正话反说 正话反说,是一种运用实际上意思与表面的意思正相反的话进行论辩的方法。例如:

1985年6月,联邦德国外长根舍与我国外长吴学谦会谈。“我认为这次讨论是有成果的,我只对一点感到失望,”说到这里,根舍有意停顿了一下,当在场的人吃惊地望着他时才说:“我感到失望的是,根本没有一个问题是我同我的中国同事可以为之争论的。”两国之间没有一个问题可以为之争论,也就是没有任何分歧,看法完全一致,这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但根舍外长却正话反说,“失望”一词幽默诙谐,更加烘托出两国会谈的友好融洽气氛。

正话反说,在明眼人看来,会有着比正话明说更强烈的感染力和讽刺力,它无形中加强着论辩的力量,增加论辩气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