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体心理与教学实践

群体心理与教学实践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家勒温的实验证明教师是创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关键人物。形成良好的、积极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教师负有主要的责任。[2]郑雪:《社会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群体心理与教学实践_社会心理学理论及其教学实践研究

一个特定的班级的课堂心理气氛并非固定不变的,它可能由于教师的长期培养而形成和谐、上进、积极的群体心理气氛,也可能由于教师的忽视而任其自然发展,形成人际关系紧张、师生情感不融洽甚至对立、消极的不良群体心理气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对于改变班级不良心理气氛,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积极的群体心理气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家勒温的实验证明教师是创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关键人物。形成良好的、积极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教师负有主要的责任

一、坚持民主的课堂教学

课堂群体心理气氛与教师对课堂组织的领导方式密切相关。根据勒温等人的实验所确定的三种基本领导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6]专制型教师以发号施令、主观指挥为主,不允许学生面对自己的权力和命令提出任何质疑,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课堂气氛紧张而缺乏活力;放任型教师则让学生完全自由支配自己的活动,不给学生任何帮助或指导,致使活动效率很低且师生、生生关系很松散;民主型教师则鼓励学生参与管理,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和自我指导,这样活动效率很高,且形成并发展了良好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坚持课堂教学民主型领导方式对于创造和形成良好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领导民主的具体方法是:第一,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视为学生的交际合作者和知己,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经常参加交际活动,共同讨论,适时点拨;师生彼此坦诚相待,如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感,教师不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感强加给学生;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在友好的气氛中提高交际水平。第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优生忽视中差生,应更多地关怀和鼓励中差生。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善于倾听不同学生的意见,欣赏学生的优点,同时宽容学生的缺点,认可每个学生都是作为具有他自身价值的一个独立个体。学生在课堂内都应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应提供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应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应提供机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组织的主人,给予参加课堂教学组织的权利,让其参与课堂教学管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大胆交际、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7]第三,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良好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情感的投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和蔼可亲,把真诚地爱学生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从而减轻了学生的焦虑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会觉得轻松愉快,心情舒畅,课堂气氛变得生龙活虎。相反一个教师对学生冷若冰霜,学生会紧张、恐惧,课堂气氛会变得死气沉沉。

二、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制度

积极和谐的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的形成与维护,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课堂教学组织制度是学生群体行为的规范,它规定学生可以干什么和不可以干什么。[8]在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制度下形成的积极和谐的群体心理气氛,又可以强化学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使之更自觉地遵从课堂教学组织制度。如此良性循环,久而久之不但有助于形成和维护课堂教学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而且有助于这种心理气氛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三、使学生遵从课堂教学组织制度

使学生遵从课堂教学组织制度,就是要求学生个体按照课堂学生群体行为规范作出相顺应的行为。在学生个体心理与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相矛盾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选择有两种可能:一是坚持个体心理支配行为,显然会产生破坏课堂学生群体规范和良好的学生群体心理气氛的结果;二是抑制违反学生群体行为规范和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的个体心理与相应的行为,使学生个体行为与学生群体规范和良好的学生群体心理气氛趋于一致,这必然有助于维护课堂学生群体规范和良好的群体心理气氛。[9]

【注释】

[1]郑雪:《社会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郑雪:《社会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江霖等:《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6。

[4]巴克:《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176。

[5]戴维·波谱纳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94。

[6]刘克兰:《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李森:《教学动力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胡春洞、王才仁、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9]刘克兰:《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