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功能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功能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教生长在中国本土,约与佛教同时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儒教、佛教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摄,构成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整体。道教的思想体系及宗教实践对中国的医药、科技、哲学、政治、文学、艺术及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道教气功同印度的瑜伽术,佛教的禅定,被称为世界三大气功流派。2.思想、政治方面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表现在思想、政治方面。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功能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道教生长在中国本土,约与佛教同时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儒教、佛教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摄,构成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整体。道教的思想体系及宗教实践对中国的医药、科技哲学政治、文学、艺术及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鲁迅甚至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鲁迅书信·致许寿裳》)

1.医药、科技方面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作用首先体现在医药、科技方面。从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发展来看,中国古代的医学与道教的炼丹术就有密切联系。长生、贵生、恶死是道教追求的主要目标,依此祛病除灾一开始就成为道教传教的主要手段,也是“得道成仙”的修炼内容。因此有不少道士本身就是著名的医生或医药学家,最著名的道教炼丹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就是著名的医学家,对中国古代的发展曾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葛洪《抱朴子内篇》的《金丹》、《仙药》、《黄白》三卷详细地记述了炼丹过程、药物的制作方法,被视为中国最早的“丹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他还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陶弘景在道教理论、医药学、冶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方面都有较大成就,是南北朝时又一位著名的炼丹家和医学家,其所著《本草经集注》对中国医药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孙思邈则更是著名的医学家与道教养生家。据史书记载,孙思邈通百家说,善言老庄,兼好佛典,于阴阳、推步、医药无所不能。其主要医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中医药史上的经典著作,他的医学思想与实践对日本、朝鲜等国医学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被后人誉为“药王”。

此外,道教气功养生术作为道教神仙信仰的产物,也是道教修炼的道术之一。这一修炼理论与实践显然也有许多合理的地方。道教气功同印度的瑜伽术,佛教的禅定,被称为世界三大气功流派。

2.思想、政治方面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表现在思想、政治方面。道教吸收了先秦诸子许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对这类著作的注释疏证,也极有价值,如陈抟研究《周易》而推衍出《无极图》,就直接开创了宋、明以来易学研究的传统和规模,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太极图》和先天理念思想等。南宋以后,道教思想主张调和儒、释、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重阳全真集》)的思想,对三者的交流融合,显然起了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道教主张的“外示儒术,内用黄老”也常常成为许多封建士大夫“儒表道里”的理想人格追求。

在政治领域,一方面道教往往成为下层民众的组织形式,农民起义中有很多都与道教有关,如东汉末年的道教两大派的起义。另一方面,道教也往往成为社会改良思潮的旗帜,如东汉《太平经》就主张革除社会弊病,缓和阶级矛盾,该书的目的就是“帝王良辅,相与合策共理致太平”,故名《太平经》。金末道士丘处机总领道教,位爵“大宗师”,他曾向成吉思汗进言,告以不嗜杀和清静无为之道,曾受特别礼遇。

3.文学、艺术等其他方面

在文学、艺术方面,道教的神仙思想和修道成仙的思维方式,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创作,给文学创作中的创造性想象以极大的启示。道教中的神仙观念,直接促使魏晋时代游仙文学的产生和盛行。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就曾留下过极多的游仙之作,在李白这些梦游洞天、神交列仙的自由自在的诗作中,无疑渗透着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道教的这种影响也表现在其他艺术领域。如道教音乐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的音乐艺术。道教的步虚声,是对《楚辞·九歌》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清静幽远。道教的符箓,取象于云行,东晋书圣王羲之世奉五斗米道,据传他创行书,颇得益于符箓对他的启发。另外,道教的官观,殿堂的绘画、雕塑、建筑等也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除此之外,在民俗、风情方面,道教的影响也随处可见。道教的许多宗教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化成了民间风俗,代代相传。如丧葬要请道士诵经修福,超度亡灵;春节以道观为基地举办庙会,进行民间祈神、游艺、商业等综合性节日活动等。另外,道教中“祛邪扶正”、“助人为乐”的神仙人物及神仙故事,《太上感应篇》之类的劝善书等,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民风、生活习惯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着移风易俗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