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安徽省长丰县农民精神生活生态现状的考察

对安徽省长丰县农民精神生活生态现状的考察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安徽省长丰县农民精神生活生态现状的考察叶华龙[1]江洪波[2]一、考察的基本情况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北部,总面积1 938平方千米。
对安徽省长丰县农民精神生活生态现状的考察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对安徽省长丰县农民精神生活生态现状的考察

叶华龙[1]江洪波[2]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北部,总面积1 938平方千米。总人口78.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7万人,农业人口69.92万人。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千米400.2人。全县辖9个镇、6个乡以及1个省级开发区(双凤开发区),共有39个居委会、302个行政村。地处江淮丘陵北缘,地势东、南部稍高,西部较低。长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基础较好,工业薄弱。县城(水湖镇)处于县北端,县中部较为落后,县南部为省级开发区,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在安徽省长丰县里的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们于2011年1月15日至2011年2月18日对长丰县的一些乡村随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主要是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实地考察与电话访问相结合,对当地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考察;以实地发放宣传册和实地访谈、电话访谈、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公益服务活动。

二、调查数据分析

1.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安徽省长丰县这一国家级贫困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为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奋斗。绝大部分的农民家庭年收入处于3 000~8 000元之间,约占到了67%,年收入3 000元以下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孤寡残疾人,占18%,年收入8 000元以上的主要是外出务工收入占据了其收入的主要部分,占15%。

2.农民的生活满意度情况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惠及中国社会的每一角落,在这种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人们文化素质在提高,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37%的受访者对生活表示“满意”,46%表示“一般”,17%表示“不满意”。

3.农民的宗教信仰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信教的人数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但是大多数农民还是不信仰宗教的。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在信教的人群中,有57%的人信仰基督教,信仰佛教的人数比较少,像道教、伊斯兰教的信仰者就更少了,可见农村的信教成分比较单一。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信教的人群在年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在性别比重上女性大约占到了76%,年轻人信教的比较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信教的人又进行了分析:

在入教方式上,33%的人是因“教会宣传”而入教,46%的人是“经他人介绍”而入教,21%的人是“个人信仰”。在信教的时间上,30%的人在五年以下,39%的人在五至十年之间,31%的人在十年以上。仅31%的人表示“了解教义”,69%的人“并不了解教义”。而有14%的人认为“信教对家庭生活有影响”。

4.农民的关注倾向

随着国家各种政策“走入”农村,农村中的医保、社保等纷纷实施,农民们更加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农村医疗合作点的建立使更多的村民摆脱了多年来看病难的问题,因而他们都已加入到此行列,根据调查有53%的村民关注医疗保障,25%关注三农政策,13%关注物价水平,9%关注教育。

5.农民在休闲娱乐方面呈现出的特点

在休闲娱乐形式方面,在调查问卷“你平时主要的业余活动”的一项,我们给出了包括“看电视”、“打牌”、“读书看报”、“运动”、“上网”、“看电影”、“闲聊”、“看戏曲”等若干选项,结果选择“看电视”的达到80%,选择打牌或麻将的达到66%,选择闲聊的达到48%。而选择读书看报的有38%,选择看电影的有10%,选择上网的仅有4%。问卷中有对农民选择的业余活动进行先后排序这项,结果表明,大约48%的当地人将看电视节目作为娱乐的第一选择,其次第二选择是阅读报刊书籍(33%),分别有20%的人选择与邻里聊天、打牌或麻将、做运动作为娱乐的第三选择。

在娱乐上每天花费的时间方面:只花2小时以内的人有16%;2~3小时的占31%;3~4小时的占37%;4小时以上的占16%。可见大多数人花的时间都集中在2~4个小时这段。也就是从下午忙完直到晚上睡觉的那段时间。

休闲娱乐花费的问题上,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娱乐消费在100元以内的高达53%; 101~200元的占38%;201~300的占6%;400元以上的只占了3%。

在收入方面,家庭年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农民的消费意愿较5 000元以下的农民要高。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农民对文化娱乐的消费意愿根本上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对考察中的问题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长丰县在“十一五”期间县城周边及南部开发区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县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文化发展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呈现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

1.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在长丰县调查期间,笔者初步感受到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尚未富起来的农民也需要文化”这个社会呼声,随着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大多数农民除了干农活之外,不是打牌,就是喝酒、聊天、看电视、带孩子,过着那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的生活。

2.农民文化消费层面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目前,农村农民的精神生活主要停留在吃、穿、住、用的物质性层次上,消遣、娱乐次之,追求自身发展、塑造人格、追求理想位居最后。在这次调查中,虽然有33%的农民有选择阅读书籍报刊,但在选择书刊具体内容上,多数农民阅读有关神怪奇谈、言情的短篇故事类书。在订阅报刊选项上,经常订阅的只占18%,在购买或订阅书籍报刊费用支出方面,大概在每月15元之内,占总体休闲消费比例的10%左右。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缺乏主动性。

3.农民休闲娱乐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了娱乐意识,才谈得上娱乐休闲的方式及其相关问题。目前农民的休闲娱乐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的休闲娱乐意识还比较浅显,普及率也不太高。农民观念中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体现在节庆的庆祝和日常的自娱自乐方面。

4.农民精神安全感不强,令人担忧

农民的精神生活安全感好坏取决于社会治安状况、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保障到位,农民的精神安全感就高;反之,就比较低。随着养老成本的提高,人们的养老担忧与日俱增。

5.政府作为有待进一步加强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业余休闲娱乐的文化生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但是与新农村建设中提到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仍然有差距。主要表现为:

第一,政府在农村的娱乐休闲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实际情况是乡里虽然有休闲活动的场所和体育设施(如发廊、网吧、公共健身器械),但数量不多,而且分布集中(如在旅馆,乡政府所在地周边)。而没有开通公路的村庄里有的群众甚至根本不知道乡里有娱乐设施。

第二,精神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村民对乡镇里的相关活动举办的时间没有什么了解,也有部分受访村民表示乡镇里从来没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

第三,农村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政府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目前乡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而且结构老化,这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发展引导作用。

四、考察后的建议

1.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我们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

2.倡导广大农民养成文明习惯

针对农村和农民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例如黄赌毒、邻里纠纷、缺乏思考、不思进取、迷信宗教等,我们构思出一些宣传标语:“文明用语、远离赌博、邻里和睦、科学信仰、莫忘学习”;“多一点农技知识,多增产一袋粮食”;“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各相关职能部门都应切实制定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指导农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3.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我们在和广大农民访谈的过程中,听取他们的心声,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在农村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有助于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的活动。例如举办农村趣味运动会、农村书画大赛,开建农村公共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

4.举办各种讲堂,广泛传播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倡导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培养一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农村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名镇、名村。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兴办更多符合农民需要的文化服务网点,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资源,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

5.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农民的政策倾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真正的富起来;完善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减轻农民精神负担,让农民能真正大胆地去实践自己的精神生活;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繁荣农村体育事业,提高农民对农村体育工作的认识,有规划、有目的地建设和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不断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精神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国家政府主导、社会关注协调、农民主体积极参与等各方面的作用,使我国农民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文常明.培养良好的乡风文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J].新农村建设,2010(2).

[2]代俊兰,李合堂.中国农民精神生活质量论述[J].云南社会科学,2007(6).

[3]戴金辉,王艳明.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6).

【注释】

[1]叶华龙、江洪波,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10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2]叶华龙、江洪波,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10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