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

时间:2022-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一级药物动力学进行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药的保质期、稳态血药浓度等计算,是考试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出计算题的考点之一。k值的大小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清除率表示从血液或血浆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率,并不表示被清除的药物量。

第十六章 药物动力学

Ⅰ本章考试大纲

续表

Ⅱ考试大纲精解

历年所占分数为2~2.5分。

利用一级药物动力学进行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药的保质期、稳态血药浓度等计算,是考试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出计算题的考点之一。

一、基本概念

1.药物动力学 研究药物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2.表观分布容积 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以V表示,计算公式为V=X0/Cp

3.半衰期 体内药量或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以t1/2表示,t1/2=0.693/k。

4.消除和消除速度常数 多数药物从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表观一级过程,以k表示,单位为时间的倒数。k值的大小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

速率常数具有加和性,k=ke+kb+kbi+klu+…。

5.清除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清除率表示从血液或血浆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率,并不表示被清除的药物量。单位时间内所清除的药物量等于清除率与血药浓度的乘积。以Cl表示,Cl=kV。清除率的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多数药物系通过在肝的生物转化或肾排泄从体内消除,因而药物的总清除率等于肝消除率与肾清除率之和。

6.隔室 是从速度论的观点,即从药物分布的速度与完成分布所需要的时间来划分。而不是从生理解剖部位来划分的,因而不具有解剖学的实体意义。单隔室模型,将整个机体假定作为一个隔室,但是并不意味着整个机体各组织器官内的药物浓度在某一指定时间内都完全相等,而是把血药浓度的变化看做体内各器官、组织内药物浓度定量变化的依据。

7.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代表了药物吸收的总量或程度。

二、单隔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1.血药浓度法

(1)药物动力学方程的指数形式:C=C0e-kt,X=X0e-kt

(2)药物动力学方程的对数形式:lnC=lnC0-kt,lnX=lnX0-kt

(3)AUC的计算:AUC=

2.尿药数据法

(1)速度法:

dXu/dt=keX0e-kt

lg(dXu/dt)=lgkeX0-kt/2.303

lg(ΔXu/Δt)=lgkeX0-kt/2.303

(2)亏量法(减量法):

Xu-Xu=Xue-kt

lg(Xu-Xu)=lgXu-kt/2.303

三、单隔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

1.药物动力学方程的指数形式

2.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时体内的药量:Xss=CssV

达稳分数:

达稳分数和半衰期个数n(代表了滴注给药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1-fss=e-0.693n

3.停止输入后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1)达稳态前停滴:输入T时间后CT=k0(1-e-kT)/kV

此时停止输液,之后t'时间的血药浓度C=CTe-kt',C=[k0(1-e-kt)/kV]e-kt'

取对数lgC=lg[k0(1-e-kT)/kV]-kt'/2.303

(2)达稳态后停滴:稳态时间后Css=k0/kV

此时停止输液,之后t'时间的血药浓度C=Csse-kt',C=[k0/kV]e-kt'

取对数 lgC=lg[k0/kV]-kt'/2.303

4.静脉注射和静脉输入联合用药

C=C+C=Css=(X0*/V)e-kt+k0/Vk(1-e-kt

静注静输联合用药快速达稳态条件:X0*=VCss,k0=CssVk

四、单隔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药物动力学方程的指数形式

2.残数法求ka

原来双指数式:

一般ka>k,给药一段时间多数药物被吸收所以

残数浓度:

取对数:lgC'=lg

滞后时间:C=[e-k(t-t0-e-ka(t-t0],可从末端直线外推线与残数线的交点求得。

AUC的计算:AUC=梯形法求AUC:AUC=[ti+1-ti]+Cn/k

达峰时间和达峰浓度:tp=

五、双室模型给药

1.双室静脉注射 dXc/dt=k21Xp-k12Xc-k10Xc,简写为C=Ae-αt+Be-βt

2.双室血管外给药简写为C=Le-αt+Me-βt+Ne-kat

六、多剂量给药

多剂量函数

七、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通常用米氏方程

来表征。

八、统计矩

用统计距原理分析药物的体内过程,其计算主要依据药时曲线下面积,不受数学模式限制,适用于任何隔室,故成为非房室分析法。

零阶矩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一阶矩(AUMC)、平均滞留时间(MRT)。

九、生物利用度

1.生物利用度概念 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的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2.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公式

绝对生物利用度FAb=×100%,相对生物利用度100%

3.生物利用度的参数 AUC、Cmax、tmax

4.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有关问题 对研究对象、参比试剂和试验设计都有要求。

十、药物动力学模型识别

作图判别法、残差平方和判断法、拟合度判别法、AIC判断法、F检验。

Ⅲ全真练习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下列关于药物吸收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动扩散属于一级速度过程,可用Ficks定律说明

B.被动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载体

C.主动转运吸收的速度可用米氏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D.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载体参与、消耗能量

E.促进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参与、消耗能量

2.清除率的单位是( )

A.1/h 

B.L/h 

C.L 

D.g/h 

E.h

3.某药物的常规剂量是100mg,半衰期为12h,为了给药后立即达到最低有效血药浓度,采取12h给药一次的方式,其首剂量为( )

A.100mg 

B.150mg 

C.200mg 

D.300mg 

E.400mg

4.AUC表示( )

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一阶距 

B.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C.最大血药浓度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E.血药浓度给药次数曲线下面积

5.与药物吸收快慢有关的参数为( )

A.Cmax 

B.Cmin 

C.AUC 

D.Css 

E.tmax

6.某药物的常规剂量是50mg,半衰期为1.386h,其消除速度常数为( )

A.0.5h-1 

B.1h-1 

C.0.5h 

D.1h 

E.0.693h-1

7.关于消除速度常数不正确的是( )

A.k值的大小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

B.消除速率常数具有加和性

C.多数药物从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表观一级过程,一级过程的速度常数即为药物的消

除速度

D.消除速度常数与药物的剂量有关系

E.消除速度常数大,则半衰期小

8.口服给药的药物动力学方程( )

A.C=(e-kt-e-kat) 

B.X=X0e-kt

C.C=(1-e-kt) 

D.X=k0/k(1-e-kt

E.lnC=lnC0-kt

9.某病人入院给予抗生素静滴治疗,该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693h-1,问理论上连续给药多长时间后病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可以达到稳态(99%以上)( )

A.1h 

B.4h 

C.0.693h 

D.1.386h 

E.7h

10.FAb=×100%的计算公式( )

A.绝对生物利用度 

B.相对生物利用度 

C.一般生物利用度

D.相对清除率 

E.绝对清除率

11.静脉滴注给药,稳态水平的高低与哪一项成正比( )

A.表观分布容积 

B.滴注速度 

C.滴注时间

D.消除速度 

E.清除率

12.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基本的参数是( )

A.Km和Vm 

B.k和V 

C.T1/2和Cl 

D.Tmax和Cmax 

E.ka和X0

13.下式C=k0(1-e-kt)/kV的药时曲线是( )

A.单隔室静脉注射 

B.多隔室静脉注射 

C.单隔室静脉滴注

D.单隔室口服给药 

E.双隔室口服给药

14.单室静滴给药,达稳态时稳态血药浓度为( )

A.C=X/Ck 

B.C=X/kVt 

C.C=k0/kV 

D.C=k0/kVτ 

E.C=X/Ck

15.线性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 )

A.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 

B.与首剂量有关

C.与给药途径有关 

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无关

E.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

16.大多数药物是以哪一机制被吸收的,其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 )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胞饮 

D.吞噬 

E.易化扩散

17.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2h,即表示该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为( )

A.1h 

B.2.886h 

C.2h 

D.0.5h 

E.0.347h

18.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19.以市售制剂作为标准参比制剂所求得的生物利用度是( )

A.绝对生物利用度 

B.相对生物利用度 

C.静脉生物利用度

D.生物利用度 

E.参比生物利用度

20.缓控释制剂在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样时间至少应为( )

A.2~3个半衰期 

B.3~5个半衰期 

C.5~7个半衰期

D.7~9个半衰期 

E.9个以上半衰期

21.某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6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 )

A.12.5h 

B.25.9h 

C.36.5h 

D.51.8h 

E.5.3h

22.某药的半衰期为30min,有效剂量的30%经尿排出,其他为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速率常数是( )

A.0.016min-1 

B.0.693h-1 

C.0.016h-1

D.0.693min-1 

E.0.032min-1

23.已知一病人t1/2=4h;V=60L,静脉注射某药10mg,半小时后的血药浓度是( )

A.0.012mg/L 

B.0.086mg/L 

C.0.156mg/L

D.0.235mg/L 

E.0.568mg/L

24.某药物静注50mg,药时曲线为lgC=-0.0739t+0.933,(C,t单位分别是mg/L和h),表观分布容积是( )

A.2.92L 

B.5.83L 

C.11.6L 

D.23.2L 

E.46.3L

25.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注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99%需要多少时间( )

A.5.6h 

B.10.5h 

C.12.5h 

D.23.0h 

E.30.0h

26.肝素t1/2=0.83h,Css=0.3μg/ml,V=4.5L,则恒速输注k0取值是( )

A.0.015mg/h 

B.0.068mg/h 

C.0.86mg/h 

D.1.13mg/h 

E.2.28mg/h

27.Wagner-Nelson法(简称W-N法)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方法,它用来计算下面哪一个模型参数( )

A.达峰浓度 

B.清除率 

C.吸收速度常数

D.分布容积 

E.消除速度常数

28.拟定给药方案的设计时,主要调节以下哪一项( )

A.(Cssmax与(Cssmin 

B.t1/2和Km 

C.tmax和Cmax

D.τ和X0 

E.Cmax和τ

29.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 )

A.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B.微粒体酶的诱发 

C.较高的组织蛋白结合率

D.药物吸收很完全 

E.酶系统发育不全

30.下列生物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

B.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

C.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与速度上没有差别

D.两种产品在消除时间上没有差别

E.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当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别

31.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 )

A.Fick扩散方程 

B.Michaelis-Menten方程

C.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Higuchi方程

E.Ritger-Peppas方程

32.阿奇霉素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 )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33.生物利用度实验受试者选择正确的是( )

A.男女各半,年龄19~40岁,健康 

B.男性,年龄19~40岁,健康

C.男女各半,年龄25~35岁,健康 

D.男女各半,年龄不限,健康

E.女性,年龄25~35岁,健康

34.两种制剂Cmax比值在多少范围内可认为生物等效( )

A.70%~130% 

B.70%~143% 

C.80%~120%

D.90~110% 

E.100%

35.如两个受试制剂与一个标准制剂比较时应采用( )

A.必须进行交叉实验 

B.3×3拉丁方实验设计

C.必须多选择受试对象 

D.分别进行交叉实验比较

E.不可这样安排实验

36.用尿药法来测定生物等效性时,集尿时间为( )

A.5个生物半衰期 

B.7个生物半衰期 

C.9个生物半衰期

D.11个生物半衰期 

E.13个生物半衰期

37.生物等效性研究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克服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通常采用双周期的交叉实验

B.两个周期间为洗净期

C.洗净期要大于药物4~5个半衰期

D.半衰期小的药物间隔1周

E.实验前应禁食,通常禁食12小时或以上

38.精密度考察结果用RSD表示,在生物样品测定时,RSD应小于( )

A.20% 

B.15% 

C.10% 

D.5% 

E.2%

39.精密度考察结果用RSD表示,在生物样品测定时,低浓度的RSD应小于( )

A.20% 

B.15% 

C.10% 

D.5% 

E.2%

40.非线性动力学的药物半衰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也延

B.主要取决于给药途径

C.药物的消除是一级动力学过程

D.与首次剂量无关

E.药物的消除是二级动力学过程

41.下列有关AUMC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UMC表示时间与血药浓度乘积——时间曲线下面积

B.AUMC表示的是药时曲线的零阶矩

C.AUMC的计算公式是

D.AUMC表示的是药时曲线二阶矩

E.AUMC表示C对t作图,所得曲线下面积

42.用统计距原理分析药物的体内过程不正确的是( )

A.药物通过身体的过程是一个随机过程

B.用矩量分析来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

C.计算主要依据药时曲线下面积

D.适用于任何隔室,故称为房室分析法

E.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通常可看成是一种统计分布曲线

43.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 )

A.A,B,α,β 

B.k10,k12,k21 

C.t1/2,km,α,β

D.ka,k,A,B 

E.Vm,km

44.下列有关单隔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单室血管外给药药物从体内消除过程符合表观一级过程

B.单室血管外给药药物从体内吸收过程一般符合表观一级过程

C.单室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方程是由二相指数方程表示,代表吸收相和消除相D.血药浓度的对数-时间图是一条末端为直线的二相曲线

E.单室血管外给药lgC-t图末端直线的斜率是消除速度常数的相反数即-k

45.有关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室血管外给药药物从体内消除过程符合表观一级过程

B.二室血管外给药药物从体内吸收过程一般符合表观一级过程

C.二室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方程是三相指数方程,分别代表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

D.二室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的对数-时间图是一条末端为直线的二相曲线

E.二室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方程C=Le-αt+Me-βt+Ne-kat中L、M和N中必然有一项是负值

46.对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C=Ae-αt+Be-βt由残数法,即残数线的斜率求得的是( )

A.α(分布速度常数) 

B.β(消除速度常数) 

C.A

D.B 

E.α+β

47.下列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室模型静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方程是二相指数方程,分别代表吸收相和消除相

B.二室模型静注给药C=Ae-αt+Be-βt,α为分布速度常数,β为消除速度常数

C.二室模型静注给药血药浓度的对数-时间图是一条末端为直线的二相曲线

D.二室模型静注给药lnC-t图末端直线的斜率是消除速度常数的相反数即-k

E.对于各种模型静注给药速度常数均不含有吸收速度常数

48.单隔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由残数法,即残数线的斜率求得的是( )

A.消除速度常数 

B.分布速度常数 

C.吸收速度常数

D.表观分布容积 

E.生物半衰期

49.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 )

A.最高血药浓度和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B.稳态最高血药浓度和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C.稳态最高血药浓度和最小血药浓度几何平均值

D.稳态时一个剂量间隔内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与剂量间隔时间的比值

E.稳态时血药浓度中间值

50.下列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多剂量给药稳态血药浓度与静脉输注相同

B.多剂量给药稳态血药浓度平稳曲线无峰谷现象

C.静脉输注给药稳态血药浓度曲线有峰谷现象

D.多剂量给药稳态血药浓度曲线有峰谷现象,没有静脉输注平稳

E.静脉输注给药药物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51.给药间隔足够大,根据 对于单隔室模型血管外给药首剂量等于2倍剂量的前提是( )

A.给药间隔对于每一种药物都为8h

B.给药间隔对于每一种药物都是6h

C.给药间隔因药物不同而异是药物的半衰期

D.除了给药间隔外还要考虑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

E.除了给药间隔外还要考虑药物的坪浓度

52.单室模型,静滴给药达稳态时稳态血药浓度为( )

A.X/CV 

B.X/kVt 

C.k0/kV 

D.k0/k 

E.k0/kt

53.某一药静脉注射后经过3个半衰期,此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

A.1/2 

B.1/4 

C.1/8 

D.1/16 

E.2

54.某药口服给药后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 )

A.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B.t1/2增加,生物利用度减少

C.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D.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E.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

55.一般药物有效浓度为稳态水平,但药物达到稳态水平需要时间较长,通常采用静脉注射和静脉输入联合应用,可很快达稳态浓度,其中静脉注射负荷剂量X0*是( )

A.Css·V 

B.Css·e-kt 

C.k0/Vk 

D.2X0 

E.Css

56.单室模型静滴t时间后,停止输注又经t′时间,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为( )

A.C=(1-e-kt') 

B.lgC=lg[(1-e-kt)]kt'/2.303

C.C=C0e-kt'

D.C=(1-e-kt'

E.lgC=lg[(1-e-kt')]

57.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的是( )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1~4]

药物经生物膜转运的机制

A.药物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需消耗能量

B.需要能量

C.借助于载体使药物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D.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

E.黏附于细胞膜上的某些药物随着细胞膜向内陷而进入细胞内

1.促进扩散( )

2.胞饮作用( )

3.被动扩散( )

4.主动转运( )

[5~8]

A.V 

B.AUC 

C.Cl 

D.t1/2 

E.ka

5.药物生物半衰期( )

6.表观分布容积( )

7.曲线下面积( )

8.药物的清除率( )

[9~12]

A.V=

B.t1/2=

C.Cl=kV

D.γ=

E.AUC=

9.曲线下面积(单隔室静脉注射)的计算公式( )

10.清除率的计算公式( )

11.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公式( )

12.多剂量因子(函数)的计算公式( )

[13~17]

A.单室单剂量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B.单室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C.单室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D.单室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E.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13.C=C0e-kt是( )

14.C=(e-kt-e-kat)是( )

15.F=是( )

16.C=(1-e-kt)是( )

17.C=C0 

e-kt是(  )

[18~21]

A.肠肝循环 

B.生物利用度 

C.生物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单室模型

18.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时间( )

19.若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可按哪项方式计算( )

20.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 )

21.体内药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 )

[22~25]

A.消除速度常数k 

B.吸收速度常数ka 

C.多剂量函数

D.A和B选项都可 

E.B和C选项都可

22.Wagner-Nelson法的公式可求( )

23.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的尿药排泄速度法公式可求( )

24.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的C-t关系式可求( )

25.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停止滴注后的C-t关系式可求( )

[26~29]

A.Cr=

B.C'=

C.C=

D.C=

E.lgC'=lg

26.单隔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无时滞双指数式( )

27.单隔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残数浓度时间关系式( )

28.单隔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一段时间后,多数药物被吸收e-kat→0,浓度-时间关系式( )

29.单隔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末端直线外推线( )

[30~34]

A.Km 

B.k12和k21 

C.ke和ka 

D.k0 

E.k10

30.尿药排泄速率常数和吸收速率常数( )

31.双室模型,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和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 )

32.双室模型,中央室消除的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

33.为零级滴注(或输入)速度( )

34.米氏常数( )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总容积

B.有最大值

C.有最小值

D.水溶性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比脂溶性药物小

E.它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实际分布容积

2.可避免肝首过效应的剂型有(  )

A.TDDS 

B.舌下片 

C.注射剂 

D.植入剂 

E.滴鼻剂

3.单隔室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动力学方程(  )

A.C=C0e-kt

B.X=X0e-kt

C.C=(1-e-kt

D.X=k0/k(1-e-kt

E.lnC=lnC0-kt

4.衡量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  )

A.Cl 

B.Cmax 

C.tmax 

D.k 

E.AUC

5.存在一级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  )

A.肌肉注射 

B.静脉滴注 

C.静脉注射 

D.口服给药 

E.均不对

6.口服给药曲线下面积的计算公式(  )

A.AUC=k0

kV

B.AUC=FX0 kV

C.AUC=FX0 Cl

D.AUC=X0

kV

E.AUC=X0

Cl

7.药物动力学模型可采用的判别方法有(  )

A.图形法 

B.拟合度法 

C.AIC判断法 

D.F检验 

E.残数法

8.下列采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描述正确的是(  )

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 

B.须采用中间时间t来计算

C.必须收集约7个半衰期的全部尿量 

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

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

9.进行生物利用度实验时,下列哪几项是进行合理的体内实验分组和交叉实验给药安排的(  )

A.不论进行动物或志愿者人体实验,均应经过严格健康检查随机分组

B.比较研究时要交叉实验

C.各样品实验后,要根据生物半衰期长短安排洗净期

D.规定标准餐

E.实验前禁服其他药品

10.影响生物利用度的测定的因素有(  )

A.食物 

B.饮水 

C.活动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 

E.首过作用

11.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用哪些指标全面评价(  )

A.Cmax 

B.ke 

C.Tp 

D.t1/2 

E.AUC

12.下列哪种药物必作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

A.溶解度小于5mg/ml的药物 

B.主药成分比例大的药物

C.有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 

D.胃肠中不稳定的药物

E.溶出快的药物

13.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分析方法要求研究(  )

A.特异性 

B.准确性 

C.灵敏度 

D.稳定性 

E.精密度

14.缓释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应进行(  )

A.单剂量试验 

B.多剂量试验 

C.稳态研究

D.高脂饮食 

E.交叉实验

15.定量检测限是指(  )

A.可检测符合准确度各精密度要求的最低药物浓度

B.至少能测定3~5个半衰期的药物浓度

C.至少能测定7个半衰期的药物浓度

D.能测定1/10~1/20的Cmax的药物浓度

E.信噪比3倍时的药物浓度

16.Re Wi(Ci-中Wi可以是(  )

A.1 

B.1/C 

C.1/C2 

D.C 

E.C2

17.有关平均滞留时间(MRT)正确的叙述是(  )

A.MRT=

B.平均滞留时间代表了所应用剂量消除63.2%所需的时间

C.平均滞留时间通常大于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D.MRT=AUC/AUMC

E.平均滞留时间的单位与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单位一样

18.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参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UC可代表药物被吸收的程度

B.对于线性过程的药物来说,AUC与药物吸收总量成正比

C.吸收速度可用到达峰浓度时间tmax来表示

D.Cmax是与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有关的重要参数,药物吸收的数量

E.生物利用度一般是用Cmax来表示吸收程度

19.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研究对象要求(  )

A.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一般在人体内进行

B.一般选择正常、健康的自愿受试者男女各半

C.年龄一般为18~40周岁,体重为标准体重±10%

D.试验期间停用一切药物、烟、酒及含咖啡因的饮料

E.我国此实验中规定例数同美国,至少为18~24例

20.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试验设计要求(  )

A.通常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

B.两个试验周期至少要间隔药物的7~10个半衰期,通常为1周

C.总采样点不少于11个点,分布于吸收相、平衡相及消除相

D.采样期时间至少为5~7个半衰期

E.采样期时间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5~1/20

21.下列判别隔室模型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作图判别法只能判断是单室模型或不是单室模型

B.残差平方和判断法中残差平方和值越小越优

C.拟合度判别法根据拟合度判别法值越大越优,最优值接近1

D.AIC判断法中,AIC=NlnRe+2p,N是隔室数

E.F检验也可用于隔室模型判断,但需查F表

22.非线性动力学特点中正确的是(  )

A.消除不遵守一级动力学过程

B.t1/2随剂量增加而延长,不是定值

C.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关系,剂量增到一定值时AUC不再增加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关系

E.通常是药物体内过程有酶和载体参与

23.下列是AUC计算公式的有(  )

A.AUC=

B.AUC=

C.AUC=[ti+1-ti]+Cn/k 

D.AUC=X0/Cl

E.AUC=

24.下列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及判别正确的有(  )

A.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

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具有相对性

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

Ⅳ答案与解析

一、A型题

1.E 2.B 3.D 4.B 5.E 6.A 7.D 8.A 9.E 10.A

11.B 12.A 13.C 14.C 15.D 16.B 17.C 18.D 19.B 20.B

21.B 22.A 23.C 24.D 25.D 26.D 27.C 28.D 29.E 30.E

31.B 32.A 33.B 34.B 35.B 36.B 37.C 38.B 39.A 40.A

41.A 42.D 43.A 44.E 45.D 46.A 47.A 48.C 49.D 50.D

51.C 52.C 53.C 54.A 55.A 56.B 57.B

二、B型题

1.C 2.E 3.A 4.B 5.D 6.A 7.B 8.C 9.E 10.C

11.A 12.D 13.C 14.A 15.E 16.B 17.D 18.C 19.E 20.A

21.D 22.B 23.A 24.D 25.A 26.C 27.A 28.B 29.E 30.C

31.B 32.E 33.D 34.A

三、X型题

1.ACD 2.ABCDE 3.ABE 4.BCE 5.AD 6.BC

7.ABCD 8.BDE 9.ABCDE 10.ABCDE11.ACE 12.ACD

13.ABCDE14.ABCDE15.ABD 16.ABC 17.ABCE 18.ABCD

19.ACDE 20.ABC 21.ABCE 22.ABCDE23.ABCD 24.ABC

解析

一、A型题

22.kb=k-ke=0.693/30-30%0.693/30=0.016min-1

23.静脉注射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式是:C=C0e-kt,C0=X0/V,k=0.693/t1/2,所以C=10/60e-0.693×0.5/4=0.156mg/L

24.截距=lgC0=0.933,V=X0/C0=23.2L

25.lgC=lgC0-kt/2.303

lg(C0/C)=kt/2.303

t=(2.303/k)lg(C0/C)=(2.303/0.2)lg(100/1)=23.0h

26.由静脉输液C=k0(1-e-kt)/kV,Css=k0/kV,

所以k0=CsskV=0.3×0.693/0.83×4.5×1000=1.13mg/h

47.对于任何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是不存在任何吸收相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