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因素指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生活状况、医疗条件等。每个社会成员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面对众多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而要求每个成员做出应对和选择,适应者健康,反之有碍于健康。

第三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当前世界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观念正逐渐发生根本性改变,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不仅受生物学因素影响,而且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倾向老龄化,人们面临各种心理社会方面的紧张刺激随之增加,从而使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谱和死因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其中,个体的认知、情绪及人格特征与生物遗传有较密切的联系,从而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决定人们待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在个体的健康与疾病中有决定性意义,故又称为内在的心理品质:而个体处理各种外界刺激的应对方式和日常活动中的生活方式则更多与后天获得性有关,通过后天学习,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使之在复杂的生活中应付自如,或者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故又称之为外在的心理品质。

1.认知能力

个体认知能力不足、歪曲或认知障碍均可导致个体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真实的评价,不能作出合理的决定,从而难以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这使挫折机会增加,导致自身健康状况恶化。

2.情绪

1)情绪对身体的作用

愉快、平稳而持久的积极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有利于人的潜能发挥,活动的效率倍增,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常,使人的身心和谐,增进身心健康。反之,消极的情绪一般对人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2)情绪与疾病

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指出:“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证明情绪可以影响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疾病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变化,二者互相影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情绪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有癌症、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疾病等。

3.人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并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根据反映个人内在人格特征的外在行为表现,可以把人格分为许多类型,这种理论称为人格类型理论。Mill.n提出了八种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特殊人格类型及其典型行为特征(见表3-2)。

表3-2 特殊人格类型及其典型行为特征

img13

人格心理特征不仅与心理健康有关,而且与生理健康和躯体疾病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某些躯体疾病在发病前具有一些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美国学者Friedman 和Rosenman(1959)发现具有“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特征的人易高发冠心病。所谓A型行为,是指具有争强好胜、追求成就、攻击、缺乏耐心、常感时间紧迫、醉心于工作、时时感到有压力以及急于求成的特征的行为。而具有“B型行为”(TBBP)特征者则平日悠闲自得、得过且过、从容不迫、顺从、节奏慢、不计较事业有无成就。Temoshok和Heller两位学者(1977)提出了“C型行为”,其行为特征为:由于童年生活不顺利形成压抑和克制的性格,行为上过分与人合作、过分理智、谦虚谨慎、自信心差、过分忍耐等,情绪上易愤怒且不向外发泄、生闷气、易焦虑、抑郁等,“C型行为”的个体易发生癌症。进一步研究发现,TABP者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水平高于TBBP者,因而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4.动机与需要

个体的行为动机过强或过弱,需要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使个体经历更多的环境刺激或内心体验到更大的压力,影响个体的健康。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指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生活状况、医疗条件等。对于不同的人,“社会”的概念、内容、性质都不同。母亲温暖的怀抱是婴儿的社会,快乐的家庭是幼儿理想的社会,成年后面对的是复杂的整个社会,医院是病人的特殊社会。个体与社会各个方面接触越多,面对的社会因素就越多。本书将社会因素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环境本身的动荡和变迁

如政治动荡、制度更迭、战争、经济变革等,这些事件将涉及社会每个成员。

2.个人生活中的遭遇和变故

此方面包括负性事件和正性事件。负性事件如意外事故、患病、死亡、失业等;正性事件如事业上的成功、晋升、获奖、结婚等,正性事件一般有利于健康,但如果过分强烈持久,也会产生不利的后果。这种对个体健康能产生很大影响的个人生活中的事件、情境、变故也常被称为生活事件(life events),目前这方面研究较多,也较深入。

3.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社会成员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面对众多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而要求每个成员做出应对和选择,适应者健康,反之有碍于健康。这些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有:①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②社会中不同的观念,如守旧与创新、落后与先进、代沟现象等,不同的价值观;③语言环境的改变;④异地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⑤不同的宗教信仰等。随着个体生活环境的改变,时代的变迁,个体面临越来越多社会文化因素的挑战。

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处于危机情况时,得到来自不同群体者的帮助和关心,如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Duck(1992)把社会支持分为三类:①情感支持,主要指亲朋好友通过礼物、嘘寒问暖、陪伴、倾听及必要的物质帮助等方式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②能力支持,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使人能够有效处理各种事物,保持高度的自信;③网络支持,网络成员的相互支持,如学生网络中某一成员突患急病,网络中成员均从各种渠道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支持。这三种社会支持在正常生活中也无时不有。一般认为,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缓冲各种外界刺激所致的紧张,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起相反作用。在医院环境中尤其要注意:①物质支持要恰当,不恰当的物质支持更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②注意社会认可性,例如大多数癌症病人刚入院时不愿过多地与人谈论病情,不愿病情公开化;③不要损伤自尊心,只有当受支持者人际关系足以能够让别人参与时,社会支持才能发挥作用,而当其人际关系受到危机的影响变得非常脆弱时,社会支持的方式需慎重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