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人群营养状况评价的实验设计

普通人群营养状况评价的实验设计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通过调查和实测手段,测算并评价指定人群的营养状况;为建立科学的膳食结构与健康关系的模式,提供实验依据。2.要求 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掌握人群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正确的区域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处理等,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和数学建模,得出客观的结果和结论。2.营养状况评价 100位男生分别来自二、三年级,以年级分为2组,进行体质健康度评估。

实验三十一 普通人群营养状况评价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依据统计学原理和社区营养学方法,进行区域内或不同区域间指定人群的营养状况评价。主要通过调查和实测手段,测算并评价指定人群的营养状况;为建立科学的膳食结构与健康关系的模式,提供实验依据。

2.要求 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掌握人群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正确的区域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处理等,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和数学建模,得出客观的结果和结论。

二、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估计试验处理效应和控制试验误差,以便合理地进行统计分析,作出正确的推断。良好的试验设计具有较高的试验效率,使研究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的处理平均值和误差估计量,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作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本实验可依据统计学总样本分析(t检验)、二组间比较(t检验)和多组间(同性别和同年龄段,单因子方差分析,F检验)等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按照实验设计,分组收集和整理个人资料,从而对不同区域(各组间)的同类人群的营养状况作出客观地评价和描述。

三、实验设计

重点介绍“随机单位组设计”,它要求同一单位组内的重复数尽可能一致,不同单位组间的人数可以有差异也可以一致。

1.评价对象 某大学在校三年级男生和女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

2.随机单位组设计的分组方法 随机单位组设计的分组要求是,各处理在同一单位组内的排列应是完全随机的,而在不同的单位组内应是独立进行的。

[例1] 50位三年级女生分别来自5个系,可以设计为5组,每组10人(或7~11人);这就是处理数为5、重复数为10的随机单位组设计。

[例2] 100位男生分别来自某校三年级和二年级,可以设计为2组,每组50人;这就是处理数为2、重复数为50的随机单位组设计。

3.样本数 不得少于30个重复数,否则将影响生物统计学意义。

4.人群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选择 建议选择5种以上参数进行列表编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人体肥瘦度评价(单因子方差分析) 以系为“一”因子分组,5个系设为5组;每系测评10位女生,共50人。

(1)分组

img128

(2)评价体系和指标

img129

(3)数据处理和计算

①双录入原始数据,以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②采用SPSS统计软件;

③选定计算参数和数学模型,进行运算;

④组内和组间平均数img130、自由度(df)、标准差(SD)、总和(S)、平方和(SS)、均方(S2)、F值等,并进行组间比较。

如体重比较(kg)如下:

img131

2.营养状况评价(二组间t检验) 100位男生分别来自二、三年级,以年级分为2组,进行体质健康度评估。

(1)分组

img132

(2)评价体系和指标

img133

(3)数据处理和计算

①双录入原始数据,以保证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②采用SPSS统计软件;

③选定计算参数和数学模型,进行运算;

④二组间平均数比较和t检验。

五、实验报告

参照《营养学》、《生物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和解释。

六、注意事项

1.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正确;

2.资料来源可靠;

3.评估对象年龄相近;

4.双人双录入,以保证资料输入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