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口腔颌面部囊肿
(一)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分为两类:潴留性囊肿和发育性囊肿。潴留性囊肿参见涎腺疾病的有关内容。
1.病因病理
(1)皮脂囊肿:囊肿内毛囊下外根鞘和皮脂腺导管合并发生阻塞,囊内含有多量皮脂和少量角质碎片,囊壁为皮脂腺组织。
(2)牙龈囊肿:成年人牙龈囊肿上皮为薄而扁的单层鳞状上皮,胞质充满角质。婴儿牙龈囊肿呈圆形,表面光滑或波浪状,复层鳞状上皮衬里,表面不全角化,基底细胞扁平,囊肿内充满角质,含有炎性细胞。
(3)甲状舌骨囊肿:囊肿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纤维性囊肿壁可有淋巴样组织、血管、甲状腺或黏液组织。
(4)腮裂囊肿:囊壁厚薄不均,含有淋巴结样组织,囊肿内衬有复层鳞状上皮或假复层柱状上皮。
(5)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脂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上皮细胞、皮脂腺和毛发等组织。
(6)畸胎样囊肿:囊肿衬里上皮,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为胃肠道黏膜上皮,部分为呼吸道上皮。
2.护理评估
(1)健康史:仔细询问病人发病前的全身健康状况,有无严重的全身疾病和外科大手术史,有无过敏史。
(2)身体状况
1)皮脂囊肿:好发于面颊及额部,囊肿生长缓慢,边界清楚。
2)牙龈囊肿:成人牙龈囊肿好发于下颌尖牙、前磨牙区、游离牙龈或附着龈。婴儿可在下颌前牙黏膜上见到白色球状物,粟粒状,数目不等。
3)甲状舌骨囊肿:囊肿位于胸骨切迹至舌根部中线或稍偏中线。多发于1~10岁,也可见于成年人,30岁以下占80%。囊肿生长缓慢,边界清楚,呈圆形,质地软,与皮肤无粘连。
4)腮裂囊肿:生长缓慢,多见于青少年。囊肿位于面颈侧方,发生于下颌骨角水平以及腮腺者为第1腮裂来源;发生于颈中上部者为第2腮裂来源;发生于颈下部者多为第3、4腮裂来源。临床以第2腮裂来源为最常见。
5)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常位于口底部,肿物向口内突出。质地中等,与皮肤或黏膜无粘连。穿刺时,抽不出内容物或抽出黄白色干酪样物质。
6)畸胎样囊肿:多见于儿童,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无自觉症状。多位于舌体、口底。
(3)诊断:临床症状及表现、穿刺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4)心理-社会状况:见癌的有关内容。
3.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
4.其他 护理基本相同于癌的有关内容。
(二)颌骨囊肿的护理
颌骨囊肿的发生率比全身骨骼的发生率为高,因为颌骨内有许多牙发育时期残留的上皮,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成为发生囊肿的始基。颌骨囊肿根据其组织来源、发生部位分为牙源性、发育性和其他三大类。这里主要介绍牙源性囊肿。
1.病因病理
(1)根尖周囊肿:由于根尖慢性炎症的刺激而引起牙周膜残余上皮增生,从而形成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发生在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在牙釉质和牙本质未形成前发生。
(3)含牙囊肿:釉质完全形成之后,在残余上皮与牙冠之间有液体渗出和蓄积而形成囊肿。
(4)角化囊肿:来自于牙板和牙板残余。囊壁衬有复层鳞状上皮,基底由立方状或柱状细胞组成,无上皮钉,直接与纤维连接,角化层表面呈波纹状。
2.护理评估
(1)健康史:仔细询问病人发病前的全身健康状况,有无严重的全身疾病和外科大手术史,有无过敏史。
(2)身体状况:颌骨牙源性囊肿多发生于青壮年,颌骨任何部位都可发生。囊肿生长缓慢,初期无症状。若继续生长,则形成面部畸形。
(3)诊断:临床症状及表现、穿刺、X线片为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4)心理-社会状况:口腔颌面肿瘤部分病人中,由于囊肿对颜面的影响、病情的反复、手术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毁坏性效果,生活质量的下降,都可对病人心理造成巨大压力,易产生偏激的情绪(抑郁、恐惧并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甚至陷入极度绝望。
3.治疗原则 采用外科摘除术。
4.其他 护理基本相同于癌的有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