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毒性耳聋

中毒性耳聋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感音神经性聋中,由耳蜗病变引起的聋称为感音性聋或耳蜗性聋,病变位于听神经者,则称为神经性聋或周围神经性聋,由各级听觉中枢的病变引起的聋称为中枢性聋或中枢神经性聋。临床听力学检查一般均示耳蜗性聋。硫酸链霉素中毒主要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双氢链霉素中毒症状以耳鸣、耳聋为主。在严重中毒者,2种链霉素均可引起前庭及耳蜗中毒症状。其毒性作用比链霉素强。

第十三节 中毒性耳聋

【概述】

当听觉系统中传音和(或)感音部分或(和)听神经或(和)其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听功能出现障碍时,即发生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称为耳聋。耳聋的分类:按耳聋出现的时间可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两大类。按病变的性质可分为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在器质性聋中,按病变的发生部位又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3类。在感音神经性聋中,由耳蜗病变引起的聋称为感音性聋或耳蜗性聋,病变位于听神经者,则称为神经性聋或周围神经性聋,由各级听觉中枢的病变引起的聋称为中枢性聋或中枢神经性聋。许多药物或化学试剂具有耳毒性,可引起耳蜗和(或)前庭中毒性损害,造成耳聋和(或)前庭功能障碍。

具有耳毒性的物质至少有90余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①氨基苷类抗生素;②某些抗肿瘤药,如顺铂、光霉素等;③袢利尿剂;④水杨酸制剂;⑤奎宁;⑥局部麻醉药,丁卡因、普鲁卡因等;⑦重金属,如铅、镉、汞、砷等;⑧吸入性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苯胺(靛青)、氨基苯、硝基苯、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甲醇等;⑨其他,如某些血管药、降糖药、镇静剂等,非氨基苷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亦有耳毒性;⑩中成药,用以治疗小儿发热、惊风效果良好的某些中成药,如牛黄清心丸、七珍丹等,其中含有雄黄(砷剂),是否会影响听力,值得注意。

【临床表现】

1.耳聋 耳聋可发生于连续用药期,亦可于停药后方始发现,而且在停药后1年或1年以后仍可继续恶化。由于听力损失开始于高频区,故患者往往不易早期察觉耳聋的存在。待病情已逐渐加重,并波及语频区就医时,常常已发展为中度或中重度耳聋。耳聋大多为双侧性,两耳对称,少数病例亦可不对称。临床听力学检查一般均示耳蜗性聋。因有复响和听觉疲劳现象,患者常有“低声听不到,大声受不了”的现象。言语接受阈和识别率较差。个别病例亦可能以听力骤降的形式出现,以致需要与特发性耳聋相鉴别。

2.耳鸣 耳聋出现前,病人常常先有双侧耳鸣,耳内压迫感。耳鸣多属高音调,早期为间歇性,仅于安静环境中出现,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

3.眩晕、平衡失调 氨基苷类抗生素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如链霉素中毒颇为常见,由其引起的耳聋及眩晕早有报告。硫酸链霉素中毒主要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双氢链霉素中毒症状以耳鸣、耳聋为主。在严重中毒者,2种链霉素均可引起前庭及耳蜗中毒症状。中毒症状出现后立即停药,听力或可有某些改善,但一般均难以恢复正常;眩晕可因代偿而逐渐消失。

(1)卡那霉素 主要损害耳蜗系。其毒性作用比链霉素强。在较长的疗程中,约有55%出现耳聋。与链霉素相反,停药后,耳聋几乎完全不能恢复。动物实验显示,除耳蜗受损外,卡那霉素同时还影响传入神经末梢,长期使用者,可阻滞对侧耳蜗橄榄束的兴奋性,故临床听力学测试不仅表现为耳蜗性聋,亦可为蜗后性聋。

(2)庆大霉素 据统计,庆大霉素耳中毒的发生率为2%~2.5%,其中,前庭中毒症状约为耳蜗中毒症状的2倍;但庆大霉素引起的全聋并不罕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用药史和耳聋、耳鸣、眩晕的表现诊断不困难。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和预防方法。在应用这类抗生素期间,如能及早发现中毒病例,除立即停药外,给予积极治疗,或可使病情停止发展,防止继续恶化。

1.维生素B1100mg和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肌内注射,30d为一疗程。

2.内耳血管扩张剂,如尼莫地平30~60mg,每日3次;或西比灵5mg,每日1次;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亦可用针剂10~15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川芎嗪40~80mg/d,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3.其他,如增加对神经细胞供氧,保护神经细胞的药物,如都可喜、银杏叶提取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