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互联网+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产业链上游看,“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在农资生产、营销、流通、服务等各方面影响农资供应,进而引发农户与农资生产商之间的关系变革。“互联网+”在其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从个性化消费角度看,“互联网+”不断推出适应个性化需求的消费模式。
“互联网+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关系_“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与路径研究

结合近几年来“互联网+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互联网+”已经渗透进入并正在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极大促进了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倒逼农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新常态,适应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互联网+”通过融通整个产业链的物质、资金和信息流,带动整个产业链向共生、互利、共赢迈进,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转变,拓宽扶贫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生活状况,助推精准扶贫。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产业链上游看,“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在农资生产、营销、流通、服务等各方面影响农资供应,进而引发农户与农资生产商之间的关系变革。面对我国270万个自然村落的1.76亿农户的分散状态,“云农场”采取“村站”战略,努力实现“接地气”,各地“村站”努力成为全村人集体利益维护者及“购物领袖”。面对农资终端的不断下沉,各大农资龙头企业正通过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和平台服务的一体化,努力实现农资生产商与农户之间的“去中介化”。“互联网+”在其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产业链中游看,“互联网+”切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大推动了智慧农业进程,进而在更高的技术层面来解决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规模化以及产品价值实现等问题。伴随互联网的信息集成、大数据分析、远程控制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与推广,3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也日益增多。集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农业系统不断完善[8]。“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而且使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更加科学[9]

从产业链下游看,“互联网+”将从“空间、时间、成本、安全、个性化”等角度深刻改变农产品消费市场,增强农产品消费者的客户体验,实现放心消费和个性化消费。从时间、空间及成本角度看,“互联网+”通过IT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传递信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农产品供求市场有效对接。从食品安全角度看,“互联网+”通过创造透明的供应链,构建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创造了农业新价值。从个性化消费角度看,“互联网+”不断推出适应个性化需求的消费模式。

从全产业链角度看,农业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贯穿于农资购销、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有助于构建新的农村金融保障体系。2015年3月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4)》指出,要积极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大发展[10]

要深度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更多地依赖人力投入,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朝着智慧农业的方向发展。智慧农业体现了当代科学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已经成为打破传统农业弊端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包括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精准化等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智能设备价格的大幅下降,特别是智能设备在农业上的应用,使传统的农业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进入了以科技、信息等新技术为主要特点的智慧农业发展阶段。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农业信息数据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以完成农业生产、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可控化。“互联网+”可以渗透到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存储、育种、销售等各环节,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助力智慧农业的进程。比如,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等信息进行自动记录,并将整合后的信息反馈到互联网核心系统,该核心系统就会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开启或者关闭农业生产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