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与生理学特点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与生理学特点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上呼吸道 由鼻、咽、喉组成。2)下呼吸道 由气管、支气管组成。因此,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支气管内。外面贴胸壁,称为肋面,内面朝向纵隔器官,为纵隔面。内面中央有肺门,是支气管、肺动静脉出入之处,并有肺门淋巴结。正常胸膜腔内为负压,腔内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肺的呼吸功能 肺具有肺通气与肺换气功能。当各种原因引起防御功能下降或外界的刺激过度时,均可引起呼吸系统的损伤和病变。

3.2.1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与生理学特点

3.2.1.1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胸膜组成。

(1)呼吸道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1)上呼吸道 由鼻、咽、喉组成。鼻对吸入气体有过滤、保湿、加温作用;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路;喉是发音的主要器官,吞咽时,会厌覆盖喉口,防止食物进入下呼吸道。

2)下呼吸道 由气管、支气管组成。气管长11~13cm,位于食管前,由15~20个“∩”形气管软骨和其间的韧带构成。在隆突处(位于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在肺门处分为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左支气管相对较细长且趋于水平。因此,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支气管内。从气管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分支数目逐渐增加,气道直径越来越小,使气流在运行过程中流速逐渐减慢。临床上将直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由于小气道管壁无软骨支持、气体流速慢、阻力小、易阻塞,是呼吸系统患病的常见部位,且不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

(2)肺和胸膜

1)肺 形似圆锥体,上为肺尖,突出于胸廓上口,下为肺底,坐在膈穹隆上,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外面贴胸壁,称为肋面,内面朝向纵隔器官,为纵隔面。内面中央有肺门,是支气管、肺动静脉出入之处,并有肺门淋巴结。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有上、中、下三叶,肺表面被胸膜覆盖。在肺叶内,肺叶支气管又依支气管和血管分支再分为肺段。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十分利于气体交换。

2)胸膜 分为脏层、壁层,脏层紧贴在肺表面,壁层衬于胸壁内面,两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构成潜在的密闭腔隙,称为胸膜腔。正常胸膜腔内为负压,腔内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因为壁层胸膜有感觉神经分布,故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引起胸痛。

3)肺和胸膜的体表境界 于胸廓表面推知肺和胸膜的界限以及肺叶的部位,对其传导到体表的热态分布变化和定位有一定帮助。肺的上界,前面在锁骨上2~3cm,后面相当于第1胸椎上缘。肺的下界,随呼吸而移动,正常人在乳头线上是第6肋,腋中线是第8肋,肩胛线上是第10肋,在脊柱上平第11胸椎棘突。肺叶之间有裂隙相隔,右肺上叶与中叶的分界,称为右肺副裂,呈水平位,在腋中线上沿第4肋至前正中线。上下叶之间的分界称为叶间裂,斜形,自第3胸椎行向下外方,达前胸第6肋软骨,左右两侧相同。胸膜上界与肺相近,胸膜下界为肋膈窦的最底处,比肺下界约低一个肋间隙。

3.2.1.2 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

(1)肺的呼吸功能 肺具有肺通气与肺换气功能。肺通气是指外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肌运动引起的胸腔容积的改变,使气体有效地进入或排出肺泡;肺换气是利用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交换,主要通过肺泡内呼吸膜,以气体弥散方式进行。肺有双重血液供应,即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

(2)呼吸系统的防御、免疫功能 呼吸系统具有防止有害物质入侵的防御功能。通过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过滤作用,调节和净化吸入的空气;呼吸道黏膜和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参与净化空气和清除异物;咳嗽反射、喷嚏和支气管收缩等反射性防御功能可避免吸入异物;肺泡巨噬细胞为主的防御力量,对各种吸入性尘粒、微生物等有吞噬或中和解毒作用;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B细胞分泌IgA、IgM等),溶菌酶等在抵御呼吸道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各种原因引起防御功能下降或外界的刺激过度时,均可引起呼吸系统的损伤和病变。

根据内脏神经分布与皮肤区域的对应关系,即胸段脊髓神经节段(T4~5)出现异常的热态分布及膀胱经上的相应脏腑腧穴出现的异常热源,常提示相关联的呼吸道和肺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相应的经络、腧穴出现阻滞和壅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