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肿瘤的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肿瘤的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也是造成现代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传染病的逐渐控制,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每年有900余万人患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为男性的第二位死因,女性的第三位死因。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致癌过程是机体内在因素及肿瘤病因多因子作用综合的多阶段过程。目前已证实可对动物致癌的环境中的化学品有100多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达30多种。

第二节 肿瘤的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肿瘤的概念与流行病学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中的正常细胞,是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不受机体生理调节正常生长,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根据肿瘤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恶性者可转移到其他部位,治疗困难,常危及生命。[11]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来自非上皮组织的称为“肉瘤”、“淋巴瘤”等。人们常常把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目前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也是造成现代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流行病学情况

由于传染病的逐渐控制,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肿瘤已成为目前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每年有900余万人患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为男性的第二位死因,女性的第三位死因。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60万人,死亡130余万人,其中60%以上为消化系统癌症。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与肠癌,女性依次为胃癌、宫颈癌、食管癌、肝癌、肺癌、乳癌。

二、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多年来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及实验与临床观察,发现环境与行为对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据估计约8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所有各种影响不外乎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同时机体内在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遗传、内分泌与免疫机制等。致癌过程是机体内在因素及肿瘤病因多因子作用综合的多阶段过程。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与人类癌症的关系虽无直接证据,但癌症有遗传倾向性,即遗传易感性。如结肠息肉病综合征、乳腺癌、胃癌等。相当数量的食管癌、肝癌、鼻咽癌患者有家族史。故遗传易感性不可忽略。

(二)行为及生活方式

1.饮食因素

(1)天然食物或食品添加剂中存在致癌物。如亚硝胺有强致癌作用,只需一次足够的“冲击量”即可诱发恶性肿瘤。亚硝胺的前身(亚硝胺盐和二级胺)以稳定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在植物中,亚硝酸盐很易由硝酸盐形成。过多使用硝酸盐肥料与土壤中缺钼造成植物中硝酸盐的积累,储存的蔬菜、水果中易存在高浓度的亚硝酸。食用色素、香料及调味剂中具有的致癌性的物质有二甲氨基偶氮苯、邻氨基偶氮甲苯、黄樟素、单柠酸及甘素等。(2)食物受致癌物污染。如黄曲霉菌污染米、麦、高粱、玉米、花生、大豆。(3)食物加工或烹调过程中产生致癌物。烟熏、炙烤及高温烹煮食物时由于蛋白质热解,特别是在烧焦的鱼、肉中可产生致突变和致癌性的多环有机化合物。由被连续和重复加热及添加到未加热的油中都会促进致癌物及辅癌物生成。因此,多次或长时间使用过热油脂都有引起恶性肿瘤的危险。(4)食物成分在胃肠道内形成致癌物。当胃肠道中细菌多时,细菌的代谢作用与硝酸盐的还原能力均加强。(5)营养缺乏时的间接致癌作用。食品粗糙,长期缺铁,营养不足时发生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硒的平均摄入量、血硒水平、饮食中硒浓度均与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呈负相关。长期缺碘或碘过多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6)过多营养的间接致癌作用。饮食中动物脂肪(以饱和脂肪为主)过多、纤维素过少,特别是脂肪总摄入量过高,可使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12]

2.饮酒

饮酒和发生在口腔、咽、喉、食管和肝脏部位的癌有关。目前酒类致癌的作用方式还不清楚,但归纳起来酒精的促癌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酒精损伤组织后引起的细胞修复再生给肿瘤的发生创造了条件。(2)酒精对肝细胞有损伤,其解毒功能降低,使其他致癌物质不能有效地被破坏。(3)过量酒精可抵制机体免疫功能。(4)酗酒常伴有营养不良和代谢功能降低。(5)酒在酿造过程中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6)着色的酒色素中常含有致癌物亚硝胺等。

3.吸烟与被动吸烟

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对比,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比非吸烟者高10倍。吸烟的数量和肺癌发病之间有剂量—反应关系。如每天吸烟在1包以上,肺癌发病的危险比不吸烟的人要高15~20倍,吸斗烟和雪茄的人,肺癌发生率介于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之间。除肺部以外,其他器官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可看出吸烟的致癌作用:口腔、咽部、喉、胰腺、膀胱和肾盂。近年流行病学获得的直接证据,指出不吸烟的人(如吸烟人的妻子)经常在吸烟人四周空气中飘荡的、被稀释了的烟雾环境中生活,也增大了患肺癌的危险。使用“无烟”的烟草,如放在口中嚼烟,会增加患口腔癌的危险。

(三)环境理化因素

1.环境化学物

目前已证实可对动物致癌的环境中的化学品有100多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达30多种。

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诱发人类癌症问题自16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人们关注。1945年8月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后的幸存者中,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950—1954年达到高峰,而且距爆炸中心越近,接受辐射剂量越大者,白血病发病率越高。电离辐射可引起人类多种癌症。

(四)社会心理因素

1.独特的感情生活史可导致癌症的发生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家庭的不幸事件、工作学习紧张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等这些独特的生活史大多影响或决定了病人以后的精神状态并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儿童时期父母早亡、离异、不和睦、长期分离,成年后再遭挫折、丧偶、事业失败、理想破灭、难以宣泄的悲哀和持续紧张压力引致绝望都是导致癌症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2.个体的性格特征与恶性肿瘤有一定关系

据有关心身医学统计调查显示,癌症病人常具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癌型性格”一说。癌型性格,就是说这种性格的人较其他性格容易得癌症。性格孤僻古怪、沉闷忧郁、心胸狭窄、多愁善感、疑神疑鬼、厌世悲观、嫉火旺盛、暴躁易怒、寡言少语、爱生闷气的人,就容易为癌症所侵袭。相反,性情开朗、心胸开阔、坦荡豁达、息事宁人、乐观幽默、感情外露,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就很少得癌症。

(五)病毒感染

病毒可以通过不同机制诱发恶性肿瘤。如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基因,使其增生,最后发展为癌。另外,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病毒诱发细胞恶性病变,形成癌症。如艾滋病病人由于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很多人易生卡波西肉瘤及淋巴瘤。

EB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及乙型肝炎病毒等总是与某些特定的肿瘤有关,病毒的潜伏期很长,甚至达数十年,其中少数人发生恶性肿瘤,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其他化学、物理或遗传因素有关。

三、肿瘤的健康教育

(一)肿瘤的表现

肿瘤的局部表现主要有:

(1)肿块:位于体表或浅在的肿瘤,肿块常是第一症状,相应的,可见扩张或增大增粗的静脉。因肿瘤性质而有不同硬度、移动度及有无包膜。

(2)疼痛:肿块膨胀性生长、破溃或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可出现局部刺痛、跳痛、灼热痛、隐痛或放射痛,常难以忍受。

(3)溃疡:恶性者常呈菜花状,或肿块表面有溃疡,可有恶臭及血性分泌物。

(4)出血:在上消化道有呕血或黑便,在下消化道有血便或黏液血便;在胆道与泌尿道,除见血便和血尿以外,常伴有局部绞痛;肺癌可并发咯血或血痰;子宫颈癌可有血性白带或阴道出血;肝癌破裂可致腹腔内出血。

(5)梗阻:肿瘤可致空腔器官阻塞,如肠梗阻、肺不张、黄疸等。

(6)浸润与转移: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组织界限不分明,可发生远处转移。如骨转移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肺癌、肝癌、胃癌可致癌性或血性胸腹水等。

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全身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

(二)肿瘤的治疗

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射线、抗癌药、生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根据肿瘤性质、发展程度和全身状态而选择。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常伴浸润与转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订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

(三)肿瘤的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这是普遍认可的道理,对于癌症的预防更是这样。在人类还没有完全攻克癌症的情况下,预防癌症的发生是减少其对人类生命健康严重危害的最好途径之一。

肿瘤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搞清病因,提高机体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也称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是筛检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病例,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患于开端(也称三早预防)。

三级预防:对已患癌症患者,减少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康复率,以及减轻痛苦等,防患于已然(也称综合预防)。

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

(1)加强防癌健康教育。如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提出12条防癌要求,并认为如果注意这些要求,有可能控制或消除许多致癌因素,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这些要求是:注意饮食营养平衡,不偏食;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饮食适度,不过饱;不吸烟;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过多饮酒;少吃过咸过热的食物;少吃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不过度日晒;避免过劳;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

(2)讲究卫生。

(3)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忌滥用药物及放射线。

(4)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对已明确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进行检测、控制与消除。

(5)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等立法。

2.第二级预防

主要是无症状人群的监测和有症状人群的监测。无症状人群,可定期体检,推荐的体检方案见表14-3。

对于有症状人群,警惕癌症的早期“危险信号”及可能的恶性肿瘤。凡出现以下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发生癌症的可能性。[13]

表14-3 癌症早期发现体检推荐方案

img64

img65

(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

(2)身体任何部位如舌、颊、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生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的。

(3)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如中年以上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增多。

(4)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

(5)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

(6)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的。

(7)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8)鼻塞、鼻出血、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时。

(9)赘生物或黑痣的突然增大或伴有破溃、出血,或原有的毛发脱落的。

(10)无痛性血尿。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以便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教育

在所有的疾病中,癌症是人们心理上认为最可怕的一种。人们往往认为患癌症就等于死亡,同时要经历一个受尽疾病和治疗痛苦折磨的过程,故“谈癌色变”不是没有一定缘由的。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在癌症患者确诊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康复教育。手术期、康复期的健康教育能促进术后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