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程医疗诊治的类型及具体步骤

远程医疗诊治的类型及具体步骤

时间:2022-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利用专业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的医学专家与异地医生——开展“面对面”的现场直播会诊。收到会诊申请后,于2个工作小时内安排专家在交互方式下完成的会诊,旨在向会员医院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在远程会诊中心现有专家资源库范围内,根据患者或申请医院科室的意愿,直接指定某位或某几位专家参加的会诊。被约请医院教授及申请单位病人的主管医生等准时到各自的会诊中心,利用已开通的网络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交流。

七、远程医疗诊治的类型及具体步骤

1.根据会诊实现方式分类

基于电子邮件的异步非实时会诊,就是医学专家通过阅读和研究远程传输的患者病历、检查资料、影像数据等资料,对异地患者进行的非现场直播会诊。

一般请求会诊的医院将会诊申请单及病人病情有关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会诊管理中心;会诊管理中心进行预审并选择合适的会诊医院,分配会诊任务,转发病人有关资料;会诊医院根据病人资料选择有资格的专家医生参与会诊;会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资料写出诊断意见,发送至会诊管理中心;会诊管理中心把各会诊医生的综合意见或直接把各医生的意见发送给请求会诊医院,或请求医院从会诊中心下载会诊意见。这个过程可能来回反复多次。在这一类会诊工作模式中采用E_mail、C/S方式、WWW、异步协同操作系统等作为基本工具与环境,请求会诊医院、会诊管理中心、会诊医院和专家医生之间围绕病人的病情开展异步的非实时的协同医疗活动。

2.基于视频会议的同步实时会诊

就是利用专业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的医学专家与异地医生——开展“面对面”的现场直播会诊。同样,在会诊准备阶段,请求会诊的医院将会诊申请单及病人病情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给会诊管理中心;必要时,请求会诊医院也可启动视频会议系统与会诊管理中心进行实时交互;会诊管理中心进行预审并选择合适的会诊医院,分配会诊任务,转发病人有关资料;会诊医院根据病人资料选择有资格的专家医生参与会诊,由会诊管理中心经过协调确定会诊时间;在约定的会诊时间,会诊管理中心、会诊医院和专家、请求会诊医院和病人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地讨论病情,会诊专家根据视频会议情况及病人资料写出会诊意见,由会诊管理中心作出相应处理,请求会诊医院获得会诊意见。

3.根据向患者提供的会诊业务内容不同分类

(1)影像会诊:由医学影像专家基于患者CT、核磁、X线片等疑难影像资料,结合医院上传的患者病历进行远程诊断并出具具体诊断报告的会诊。影像会诊可在交互方式或非交互方式下进行,影像会诊分为点名会诊方式和非点名会诊方式。

(2)临床会诊:由临床科室专家基于患者详细病历资料,结合基层医生的诊断意见进行远程诊断,并出具具体诊断咨询结果和建议治疗方案的会诊。临床会诊分为交互式和非交互式2种实现方式,患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4.根据申请远程会诊的次数分类

(1)初诊,即患者或初诊医院因某一病症申请的首次远程医疗会诊。

(2)复诊,即患者或初诊医院就相同病症申请的第二次或多次远程医疗会诊。

5.根据专家出诊要求的不同分类

(1)急诊。收到会诊申请后,于2个工作小时内安排专家在交互方式下完成的会诊,旨在向会员医院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2)常规会诊。在常规工作时间内,按患者和申请医院科室要求,并经会诊管理中心认可的时间段安排专家参加的会诊。

(3)联合会诊。根据患者或医院要求,安排多位专家(2~5位)参加的会诊。

(4)点名会诊。在远程会诊中心现有专家资源库范围内,根据患者或申请医院科室的意愿,直接指定某位或某几位专家参加的会诊。

6.远程医疗会诊的具体流程

(1)申请。申请单位将会诊申请单、检查报告、图片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传真或传输至远程医疗会诊中心。

(2)预审。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对资料进行预审后提出增补资料意见,确定会诊时间,通知申请方。

(3)网络连接演示。在确定的会诊时间前,双方操作人员将网络接通,调节好音频、视频至最佳效果,以便会诊顺利进行。

(4)实施会诊。被约请医院教授及申请单位病人的主管医生等准时到各自的会诊中心,利用已开通的网络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交流。业务交流由各自会诊医生作好记录,双方操作人员作好通话时间记录及保管好医疗文件。

(5)意见反馈。接诊专家填写好会诊意见单后,由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传至申请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