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蟾蜍肠系膜急性炎症时血液循环观察

蟾蜍肠系膜急性炎症时血液循环观察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蟾蜍肠系膜炎症模型,旨在观察急性炎症时微循环的改变,要求了解微循环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与血流特点,掌握蛙肠系膜血液循环活体观察技术。蟾蜍肠系膜是观察炎症和微循环变化的良好标本,盐酸作为一种化学性刺激因素,对组织细胞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引起蟾蜍肠系膜的急性非感染性炎症。同时为避免肠系膜干燥,影响血液循环,需经常以35℃任氏液湿润,但不宜过多。

第一节 蟾蜍肠系膜急性炎症时血液循环观察

实验目的

利用蟾蜍肠系膜炎症模型,旨在观察急性炎症时微循环的改变,要求了解微循环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与血流特点,掌握蛙肠系膜血液循环活体观察技术。

实验原理

急性炎症时的三大变化为: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

微循环一词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最基本的结构,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最小功能单位,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及微静脉等七部分组成。小动脉管壁相对较厚,血流速度快,血流由主干流向分支,可见轴流(血细胞在血管中央流动)现象;小静脉则壁薄,血液流速慢,血流由分支流向主干,无轴流现象;而毛细血管因管径仅6~8μm,只允许单个血细胞依次通过,故可以清晰的观察血细胞的流动情况。

蟾蜍肠系膜是观察炎症和微循环变化的良好标本,盐酸作为一种化学性刺激因素,对组织细胞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引起蟾蜍肠系膜的急性非感染性炎症。

实验对象及相关用品

1.实验对象

蟾蜍。

2.实验相关用品

有孔蛙板、显微镜、常用手术器械、大头针、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棉球、任氏液、0.01mol/L盐酸、1mL注射器。

实验分组

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

观测指标

一般状态,肠系膜颜色;血管口径、血液流速、轴流现象的变化,毛细血管开放与否,细胞流态和白细胞黏附、游出的情况。

实验步骤

(l)取蟾蜍一只,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1~1.5mL/100g,进行皮下淋巴囊注射,10~15min后进入麻醉状态。

(2)将蟾蜍腹卧位固定于蛙板上,沿下腹部旁侧剪一长2~3cm的切口。

(3)用镊子轻轻拉出一小段小肠袢,将肠袢展开,用大头针固定铺在有孔的蛙板上(图7-1)。特别注意要轻轻拉动肠袢,避免术中出血。同时为避免肠系膜干燥,影响血液循环,需经常以35℃任氏液湿润,但不宜过多。

img52

图7-1 蛙肠系膜固定方法

(4)将有孔蛙板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置有肠系膜的蛙板大孔对准接物镜,在低倍镜下观察血液循环,区别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观察血管口径、血流速度及血流情况,区别轴流(血球层)及边流(血浆层)(图7-2)。

(5)吸干肠系膜表面任氏液,用1mL注射器在肠系膜上滴几滴0.01mol/L盐酸,继续观察血液循环的变化,观察血管口径、血流速度、轴流边流的界限变化,白细胞的附壁现象(图7-3)。

img53

图7-2 蛙肠系膜正常血液循环示意图

img54

图7-3 白细胞附壁现象

注意事项

(1)宜选择稍大些的蟾蜍。

(2)手术操作要仔细,大头针固定肠系膜时避免刺破毛细血管,出血造成视野模糊不清,影响观察效果。

(3)术中牵拉肠系膜时,切忌拉的过紧或撕破肠系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在急性炎症造模前,为防止干燥要经常以任氏液湿润肠系膜。

(5)观察微循环时,要分清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

实验报告要点

除注意实验报告的正规书写格式外,要求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阐述各种现象的发生机制。

思考题

1.不同血管的形态及血流特点如何与生理机能相适应?

2.盐酸可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说明局部炎症反应时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有何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